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推介丨千年后的重逢,很高兴遇见“宁”

南京市博物总馆 南京市博物总馆
2024-09-22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

写出了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壮阔景象

千年之后的我们无需靠想象

去猜测昔年的繁华盛景

悠远的驼铃声已经穿越历史的星空

昔日的落雁孤烟托身一件件精品文物

来到了我们身边



六朝博物馆“丝绸之路青海道——西宁遗珍”展让南京和西宁,两个虽然相距2000公里,却有着绵延千年的不解之缘、且简称都是“宁”的省会城市,再次相遇。






1

西王母


在很多人印象中,丝绸之路似乎并没有从青海经过。


丝绸之路的主道是西安经兰州走河西走廊至敦煌,沿塔里木盆地南北缘,穿越葱岭,通往中亚、印度和欧洲。 



然而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南面,有一条与河西走廊平行的,经青海古羌人居住区通达今新疆至域外的路线,被历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青海道”


青海道起于汉,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衰于元,它的传说更早还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书中写到,这是一条周穆王西行会西王母的道路,所以也叫穆王道



2

青海道


青海道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行走艰难。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全国政局动荡。东晋和南朝只拥有东南半壁江山,疆域最北只到达汉中、荆楚、两淮。河南、关中、河西走廊均被其他政权占领,无法通过丝绸之路河西道联系西域。


青海道,成了一个看似无奈却又无比安全的选择。它的存在,将西宁、南京两座丝路节点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公元4世纪以后至7世纪下半叶,吐谷浑人成为青海地区历史的主角。青海道又叫吐谷浑道,成为沟通中亚、西亚与中原地区的必经之路


这里不仅见证了战争与厮杀,也迎接过和亲的公主,更留下了丝绸之路上使节和商帮的足迹。



在那时的青海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操着不同语言、穿着各色服饰、秉持着使节关文的各国使者艰难地骑马跋涉着;有中原汉人打扮,用骡马驮运着各色精致丝绸、茶叶及瓷器的南朝商人;也有深目隆鼻、赶着驼队马帮的西域商人。


在这些蛛网密布、叶脉舒展的古道上,散佚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它们见证着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有的繁荣,诉说着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往事


展览现场


“丝绸之路青海道——西宁遗珍”展就展出了西宁市珍贵文物146件,以及西宁一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文创产品,将西宁厚重的历史文化、珍贵的物质遗产、鲜明的地域风格带到南京。


西宁文化文创产品人气十足



3

胡商


画像砖上的胡人牵驼图案在青海道文物中非常常见。


胡人牵驼砖


这说明在当时,牵驼贸易的胡人早已活跃于青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国和西域各国往来十分频繁,在吐谷浑国,商人受到重视和尊敬,在政治上有比较高的地位。来吐谷浑从事商贸活动的西域和内地商人,均会受到优厚的待遇。所以,当时有来自中亚和西亚的波斯、安息、滑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不辞辛苦,到东西方商贸集散中心吐谷浑展开贸易。



4

钱币


展柜中有一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它们与我国钱币圆形方孔的造型有所区别,银币为圆形,正面为国王肖像,国王脸前近肩处有一行钵罗婆铭文,意思是主上、卑路斯。据鉴定,这批银币均为波斯萨珊王朝卑路斯王朝时代,也就是公元 457 年至公元483年的银币。此时正是我国南北朝时期。


当时这种货币在中亚和西亚流行很广,属于国际性货币。


1956年,西宁城中区隍庙街出土了76枚这样的银币,而同样的银币在南京的八府塘国税大厦建筑工地也曾出土,现藏于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千年之前,千里之外,西宁与南京,就这么被连接在了一起。




5

马厂“密码”


约7000年前,仰韶文化半坡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彩陶


而后仰韶文化由东向西蔓延,形成了一条以陕甘地区为根基、以彩陶器物传播为主的史前文化拓展和传播路线。


这也被称为彩陶之路。地处这一传播线路西端的西宁,也由此得以传承和孕育出辉煌灿烂的马家窑彩陶文化


马家窑文化马厂彩陶


上世纪20年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青海省湟水流域发现并命名了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它是因青海民和县马场塬墓地而得名的,距今4350年至4050年之间。


马厂类型中最多见的器物是小口,双腹耳彩陶壶,有黑、红两彩,以黑为主



有意思的是,马厂类型彩陶壶,有不少在下腹部或底部画有各种符号,已收集的达到五十余种之多。


它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6

摇钱树


我国东汉时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流行一种特殊的陪葬用品——摇钱树,俗称福寿树,道家也称为神树。


摇钱树


青海东部地区东汉墓中也时有发现。


汉代人认为把铜钱挂在树上,只要摇动钱树,就会财源滚滚,同时还祈盼它能像果实那样可以不断地“开花结果”


并且他们认为树是众神通天地的天梯与日神的栖息之所,所以放在墓室中便可以升天成仙。



7

双“宁”记


长期以来,青海当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河湟地区(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位于青海省东部,包括如今的西宁市、大通县、湟中县等)的汉人来自南京珠玑巷


展览现场


相传明太祖洪武年间的一个元宵佳节,南京珠玑巷居民在点花灯、猜灯谜时,在灯笼上画了一个怀里抱着个大西瓜骑马的女人——


这让拥有一位大脚马皇后的朱元璋一怒之下将珠玑巷居民全都发配到了青海


这一传说大约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有好几个版本。


珠玑巷、朱氏巷、朱子巷、竹子巷、伫丝巷、珠屐巷、主司巷……


六百多年历史,口音以讹传讹,或许我们无法确实得知当年是从哪里走出了一群南京人,落户到了那波澜壮阔的青海道上,但两座城市的关联却不曾减弱分毫。


想了解更多青海道上的故事?

六朝博物馆

“丝绸之路青海道——西宁遗珍”展吧!

往期回顾

七夕求生指南


来六朝博物馆 看东晋她故事


古人夏日生存指南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市博物总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