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周琼:边疆的视角:中国西南环境史研究

史学评论
2024-09-12






边疆的视角:中国西南环境史研究
作者:周琼

天津古籍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上篇以环境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核心,探讨环境史学的基础问题。中篇是环境史学微观问题的呈现。下篇是近代化以来环境史学中特殊的变迁历史及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案例的展现,主要探讨了西南环境变迁史上的特殊的案例。

作者简介


周琼,1968年生,云南姚安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省释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史专委会理事、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DA158)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环境史、灾荒史、灾害文化、 生态文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 个、国际横向项目3个、省部级重大项目子项目4个。《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入选2006年、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获 云南省第12届(2008)、第16届(2012)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云南省2012年高校古籍整理研究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民族研究》《清华大学学报》《清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目 录


上篇 中国整体环境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理论与案例—环境史的定义及基本问题
一、明义彰远:环境史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的再思考
二、从传统到现代:环境史视域中“灾害”定义的新诠释
三、定义探讨及推广案例——环境史专栏
第二章 基础与史据——环境史史料的相关问题
一、环境史史料的基础——“二重证据”
二、区域环境史研究的第三重证据——田野调查资料
三、区域环境史研究的第四重证据——非文字史料
四、区域环境史研究的第五重证据——跨学科资料
五、环境史料的特点
六、环境史料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 方法与拓展——环境史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及实践
一、环境史与多学科交叉研究法
二、环境史研究中突破文献研究法的必要性
三、田野调查及非文字史料对文献的补充
四、环境史多学科交叉研究法的扩展与延伸
第四章 生态命运共同体——“中国—全球”生态整体观
一、环境史学科名称及内涵的再探讨
二、中国环境史及环境史研究起源问题的再探讨
三、全球环境整体史观的构建及研究
四、结论
第五章 承继与开拓—环境史研究向何处去
一、中国环境史学的斐然成就
二、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困境及其创新
三、承继与开拓:中国环境史学研究路在脚下

中篇 中国西南环境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第六章 古代生态记忆——青铜时代西南的环境史
一、虚妄与真实:图像史料对应的生物信息
二、图像与存在:青铜图像中的动物及环境状况
三、互证与补充:文献对应的图像生物信息
四、图像史料开辟环境史新领域
第七章 制度与发展——元明清西南土司制度与生态环境
一、制度与生态环境
二、土司制度与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三、土司制度下良好生态环境持续演进的原因
四、结论
第八章 生态与安全——近现代物种入侵与生态边疆的凸显
一、生态边疆的内涵:生态界域中的疆界线
二、传统生态边疆形成的自然原因
三、生态疆界变迁的原因及后果
四、生态边疆的重建及意义
五、结论
第九章 经验与教训——滇池治理和西畴石漠化治理
一、20世纪以来滇池生态修复路径初探
二、云南西畴生态民主制建设模式初探
第十章 跨界与回归——边疆环境史学的现代价值
一、“环境”在边疆史学及学术话语圈中的缺位
二、内地化进程中独特的边疆生态变迁历程
三、跨界中的头角初露:近代化以来边疆环境价值的凸显
四、回归与开拓;边疆环境史学的兴起及研究视域的扩展
五、余论:边疆环境史学不能忽视整体观照

下篇 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破坏与管理
第十一章 农垦与破坏——清代云南玉米马铃薯的生态史
一、清中后期玉米及马铃薯在西南的种植
二、高产农作物种植区的生态变迁
三、结语
第十二章 国际化与生态危机——近代西南的环境问题
一、前近代化时期资源内输政策促导的生态变迁
二、近代化时期资源开采与经济体制促导的环境变迁
三、现代化进程中资源开发国际化引发的环境问题
四、当代国际化进程中经济物种扩大种植导致的生态危机
五、西南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应对与思考
六、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适时而生——树立全球生态整体观
第十三章 物种引进与入侵—现代西南的生物危机与管理
一、近代以来西南边疆地区新物种的引进及生态影响
二、近代以来西南边疆地区生态管理的起步与发展
三、近代以来西南边疆地区生态管理的缺陷
四、构建新型管理制度和重建乡土生态系统
第十四章 觉醒与保护——西南环境的变迁与保护
一、西南的生态变迁及环境灾害
二、历史时期的生态保护措施
三、历史时期的生态保护思想
四、结论
第十五章 维度与弹性——明清西南的官民环保模式
一、前生态文明时期民族区域生态破坏及环境灾害的促动
二、明清西南官方与民间生态多维保护机制的建立及发展
三、民间法制对官方法制的补充
四、启示及反思
结语 环境与生态的视角——从疆域边界到生命中心的历史进程

相关链接

资讯|33本历史、考古学新刊目录速递持续更新
资讯 | 《史林》投稿须知
资讯|23种历史、考古类CSSCI新刊目录速递
书讯 | 夏炎《中古中国的女性与社会》
资讯|《历史研究》2024年改月刊公告(含重点参考选题)

关注史学评论官方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讲座、学术信息

投稿请联系:shixuepinglun@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学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