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汪精卫的才情与人品
汪精卫(1883年-1944年)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文|章诒和
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个大汉奸,叫汪精卫。中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战,唯独他投靠日本,出卖国家。蒋介石也是假抗战,真反共。那时的教科书都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宣传的。回到家中讲给父亲听,他哈哈大笑,说:“课本上写错了,老师也讲错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老师和书本怎么都错了?”我颇为惊异。
“错了。” 父亲点点头,语气颇为肯定:“蒋介石反共,但他是抗日的,还是领导抗日的领袖。”
我说:“领导抗日的,不是毛主席吗?”
“那时没有毛主席,只有蒋委员长。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还高呼蒋委员长万岁呢。这不是造谣,我在场。”
父亲的话,我听得发怵又发呆。
提及汪精卫,父亲是一讲再讲,尽管每次说的很零星。他称汪精卫为汪兆铭,说这才是他的姓名。对他的看法,父亲归纳为三点:漂亮,才情,人品。首先,汪兆铭是美男子,最美的是那带着侠气的一双眼睛。男人看着也动情,不是连胡适都说自己若是女人就一定要嫁他吗?
其次,是汪精卫的才情,写得一手好诗文。
“好到什么程度?”我问。
父亲说:“汪兆铭诗文可以选入教科书!台上是领袖,提笔是文人。”父亲多次向我背诵他狱中所作《被逮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在决定亲赴北京行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前,曾写有一封《致南洋同志书》,书中慨然道:“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父亲说:“那时的汪兆铭和戊戌变法的谭嗣同相比,毫不逊色,一样的壮怀激烈。”父亲又告诉我,那篇人人熟读的孙中山《总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实则由汪兆铭代笔,孙中山未写一字。
说汪精卫有人品,我有些不解:“汉奸有什么人品?”
父亲说:“政治上从慷慨赴死,到涕泪登场,到客死异国,汪兆铭是一路下坡。但人品上,可以说他一辈子无可挑剔。不贪钱财,不近女色,不抽不嫖不赌。他有政治欲望,若和老蒋、老毛相比,是个没有太大政治野心的人。”
后来,我还知道了“人心思汉”的典故。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向全国派遣接收人员,大家管他们叫“劫收”大员 ,个个“五子登科”。所谓“五子”就是指他们所“劫收”的房子、票子、金子、车子和女子。国民党的接收,弄得民怨沸騰,当时的报纸就有载有“人心思汉”之说,成语本意是想念家国,但这里的“人心思汉” ,是暗指人心思念汉奸汪精卫,思念他的人品。
我再次发呆又发怵。
父亲从书房里,拿出一本可能是香港刊印的《双照楼诗词稿》,翻到《金缕曲》一页。说:“这是汪兆铭在狱中写给陈壁君的情诗,你读读。和你学的那些散曲相比,我看也是不差的。”
汪精卫入狱后,陈壁君直奔京城设法营救,并以密函向汪示爱,愿以终身相托。汪精卫看后万分感动,遂改清初顾梁汾寄吴兆骞之《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旧作而成。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
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
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
一腔血,为君剖。
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
留此馀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却头颅如旧。
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
肠已断,歌难又。
《金缕曲》中有报国之志,亦有男女之情,都写得至纯至性,令人感动。我才明白所谓的汉奸,绝非我们印象中的白鼻梁小丑。在《金缕曲》后面,汪精卫又用血写了五个字“勿留京贾祸”,叫陈璧君赶快离京。几天后,汪收到陈璧君的一封信,信中再次向汪示好,建议“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 。汪精卫被陈璧君的真情打动:自己被判无期徒刑,毫无出狱的希望,即使有相见之日,彼此已为垂暮之人。遂咬破手指,用血写下一个“诺”字。陈璧君接到汪的血字,痛哭了三日。
汪精卫从政一生,诗词也伴随了一生。据说,他病重时曾表示:不要留存文章,可留的只有诗词稿。他的诗篇咏山河,哀民生,痛名节,弥漫着悲苦凄凉,萦绕着忧国情思。词学大家龙榆生称汪诗为哀国之音。学者叶嘉莹认为,汪诗中蕴涵着一个“精卫情结” ,所谓“情结”,即指一个人的內心始终存有一个追求和执着的理念。汪精卫的名字缘自《山海经》“精卫填海”的典故。他有“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的诗句。“衔石”指的就是填海的精卫鸟。一个小鸟,想衔着小石子去填那破败中国的沧海,填得了吗?
出于“曲线救国”的政治路线与“主和”思想,在民族危亡時刻,汪精卫希望能保全沦陷区一部分民众和土地,他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了。为达到这个理想,他跟日本谈判。日本人把条件说得很好,一旦迈出脚步,条件马上变了。加上老蒋的打击排挤,上了船的汪兆铭无可奈何了,也永难回头了。叶嘉莹说,精卫填海填得了填不了是一回事情,我有这种理念又是一回事。汪精卫所做,正是这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于是才有一生的“衔石成痴绝”,才有一世的“沧波万里愁”。纵观汪诗,从壮怀激烈到一腔愁苦,这个“精卫情结”贯穿了始终。
2004年,汪氏幼子文悌内弟根据旧日“民信”“泽存”“永泰”诸本细加审定并附补遗重行刊印,成为目前最完善的版本。2005年9月,在美国工作的高伐林先生,受汪氏长女文惺之夫何文傑老人之托,携若干新本酌量赠予国内历史、文艺部门以供研究。高先生拿了两册,一册给我,一册赠我所供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
捧读新本,感慨万千。负罪人带着他的心魂走了,不知他进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一往凄清,同诉飘零。无论灵魂停留于何处,我想,在夜的清幽里,他也会显示出属于自己的魅力来。
“扫叶吞花足胜情,鉅公难得此才清。”这是钱钟书的诗句。显然,他很感叹汪精卫——一个政坛人物有那么多的诗人的感情与才华!
2010年于北京守愚斋
青年汪精卫
附: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补遗
努儿哈赤墓上作墓——在沈阳城东称东陵
百年终一死,所余但枯骨。
可怜秦始皇,于此致情切。
生营阿房宫,死葬骊山穴。
刑徒七十万,汗尽继以血。
后来帝王陵,奢丽如一辙。
珠襦与玉匣,留与赤眉发。
凄凉冬青树,遗黎泪空咽。
靺鞨起黑水,人事至简率。
一朝得荐食,摹拟惟恐失。
沈阳城之东,冈峦若并列。
周遭四十里,松柏青郁郁。
墓门与隧道,初日焕丹漆。
取材自昌平,规模信弘阔。
昔日辽东战,千里血渠决。
髑髅筑京观,高于此陵埒。
自从入关来,中原苦萧瑟。
扬州与嘉定,屠城辄十日。
城阙尔何物,朽骨惊突兀。
丹青尔何物,血肉惨凝结。
历史如我诏,悲慨肠内热。
祸阶自玄鸟,朱果孕枭杰。
长林与丰草,世世作巢窟。
老汗真封狼,所至纵弛突。
持校阿骨打,嗜杀差髣髴。
持校铁木真,战伐逊功烈。
长城适自坏,戎马不能遏。
生貙复生罴,九州竟囊括。
党人起革命,危苦经百折。
所蕲但平等,志事昭若揭。
三户秦遂亡,九世雠已雪。
于今一家内,不复辨胡越。
君看原上树,樵斧不容伐。
当春绿盈枝,行人弄清樾。
山川自辉媚,云物足怡悦。
村歌杂妇孺,燕雀鸣相聒。
南望黄花冈,毅魄如可活。
真成抵黄龙,痛饮不能节。
由巴黎返罗痕郊行
蛙迎归客互喧呼,无限欢声渐满糊。
几处芦根知水落,一时风雨令花疏。
好山重对逢知己,熟径追寻温旧书。
入夜谁驱幽涧月,伴人耿耿到庭除。
重九登白云山
累棋直上众峰头,回首坡坨紫翠稠。
南国鱼龙方静夜,中原鸿雁又惊秋。
名山浪作终身计,佳节聊为尽日游。
归路渐知人事近,尚闻涧水入幽林。
舟出巫峡过巫山县城俯江流山翠欲活与十二峰磛礹气象
迥不侔矣为作一绝句
峡开江水接天流,一抹修眉翠黛浮。
若把风姿喻神女,矜严消尽见温柔。
过巫峡
奇峰十二贯苍穹,铁骨松颜古今同。
一扫荒唐云雨梦,披襟饱领大王风。
闻之舟子三峡猿啼近来已成绝响为作一绝句
不尽人间杀伐心,老猿从此入山林。
风清日烈瞿塘峡,惟有秋蝉自在吟。
春暮
又是莺飞草长时,劫余髡柳亦成丝。
可怜春色穷妍丽,不似人间有乱离。
死未归魂虚上冢,生仍枵腹强扶犁。
幽禽枉作丁宁语,为问提壶欲劝谁。
题吴道邻绘木兰夜策图
风四号,月半吐,此时搅辔隲长路。
风与马,同萧萧。月与人,同踽踽。
拼将热血保山河,欲凭赤手迴天地。
戈可挥,剑可倚。
一干一城从此始,虽千万人吾往矣。
-END-
本文来源:历史百人会
原载于香港牛津版《四手联弹》
【版权声明】文章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供交流与思考,如涉版权及错误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处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三上文存」
防失联请加小编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