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自己一个故事
我一直坚信一个说法,就是「人生的成功模型很重要」,什么是人生的成功模型呢?
在我看来,即某件对你来说很难的事情,被你成功地克服了,这件事为你的人生深深打下烙印,从此成为你往后人生,用之不竭的心理资源。
这件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发生得越早越好,发生得越早,打下的烙印越深,发生得越早,越是能够深入影响一个人的心智。
我一定要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早」,更多指的是心理年龄。
不能否认,即使过去许多年,我仍能从高中毕业后,骑着自行车跨过三个省去上大学的那次经历中,汲取到力量。
某种程度上,它是早年发生的,已经成为了我的「成功应对困难」的人生模型。
送给自己这样一个人生模型,重要的不是你面对的那件事客观上有多难,而是对你来说,它意味着有多艰难。
横跨三个省,从南方到北方,对我来说,「骑自行车上大学」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毕竟那时的我十分稚嫩,心理并不成熟,对于长途骑行这件事更是毫无经验。
那时我单纯认为体能极重要,产生骑车上大学的想法后,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开始体能准备。
当时我每天早晨起来,肩头挂上毛巾,一路跑到隔壁镇子,然后再折返跑回来,大夏天的,怕一上午,每次汗水都能把毛巾浸湿透,这是我记忆犹新的事。
后来我认为准备充足了,于是骑上小弟的破自行车,嘎吱嘎吱的上路,那车骑来着实费力,直到在路上遇到专业骑行的车队,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山地车。
从浙江绍兴骑到山东济南,你猜我靠的是什么?
你会以为我靠的是智能导航——不,我当时还不知道有智能导航这种东西,我靠的是在新华书店用10块钱买到的纸质地图。
这可把我害惨,边走边问才骑到江苏,也不知道骑错多少冤枉路,好在当时心态不错:只要向北骑就行。
直到接近山东地界,偶遇一伙人,我才学会了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导航软件——我的第一部智能手机也是高三毕业后才买的,当时我以为智能手机最大的功能就是用来上QQ聊天和在空间说说。
有了智能导航之后,之后的路途就顺了许多。
就这样跌跌撞撞,整整骑了七天半到了学校,我当时中二地把这个过程称为自己的「朝圣之旅」,意即,我要用自己的汗水表达对大学的赤诚。
记得到了学校的时候,我的裤子上有白色的盐粒…….而我右手小指,因为握姿不当,导致肌肉萎缩,连续三四个月处于半知觉状态。
复盘的时候发现,其实整个骑行的前前后后,有许多的做法是多余的,比如我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体能准备,甚至我会在空间感慨,骑车远行这种事,虽然看起来有难度,但是只要踏车出发就行。
后来女朋友知道我的事迹,想要体会我的心路,非要骑车从北京来找我,我就没让她进行体能储备,我说你直接骑就行。
我到北京去陪她,两个从北京出发,还是骑到济南了…….所以,我真觉得,对于一个体能正常的人来说,骑行这种事情,出发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过多的体能准备,身体虚的话,顶多就是骑得慢一点,但那又怎样,可能会慢一点到,但是总会到达目的地!
又比如,有许多地方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比如事先我就应该花精力去了解长距离骑行这件事,怎么也得知道个「手机智能导航」吧?
但,这么说也是事后诸葛亮了。
在一件事没成功之前,我怎么知道,哪些才是真正的必备要素?
而不知道必备要素又怎样?
没有关系的,你在行动的过程中,会慢慢的摸索到,摸索到所缺的要素之后,你会慢慢的去补足,代价可能是你要走些弯路、错路。
然而,这不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吗?
现实的世界不是准备好才出发、不是确定能做成才出发,而是出发之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缺乏条件再补足条件,一步一步逐渐的,才逼近成功。
因此,高考后长途骑行那件事,几乎成了我心理上,某种面对困难时的分析模型,面对困难时,它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1,这个比喻关乎“出发”,让我觉得很多事情,比准备重要的是出发的勇气。
我确实想过,如果当初我真的成熟到去完整的了解整个远途骑行这种事再行动,那么,我有可能会被网上罗列到的那些困难吓倒,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事。
其实对于远途骑行的更多了解,是到了大学有电脑后的事情,当时看到各种骑友罗列的远途骑行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装备上的各种要求,我倒吸一口气,这些网上晒图的网友,骑的都是中高端的山地车、变速车、死飞自行车,动辄上千上万的装备…….让我恍惚以为,想要远途骑行,非得这些装备不可。
我很庆幸当初我没有太了解这些。
甚至我产生一个很重要的觉悟,就是在你没做一件事之前,真的没有必要先做太完整的了解,了解得越深,就越有可能被了解到的困难吓倒。
真正要深入了解一件事,是在契机之后,所谓契机,就是你做了这件事后,你对这件事有了一个具体的、亲身的感受,这时候,若是还感兴趣,则进行加深的了解。
就好像,若我在骑行之前就对骑行有深入的了解,则可能会吓倒自己——最明显的证据,是我对骑行深入了解之后,竟然对过往的行为有一种“丢脸”的感觉,为什么觉得丢脸,因为我后来所了解到的那些事情,让我深深觉得,我当初所骑的破车,根本就不配上路。
然而,我知道这种“丢脸”的认知是非理性的——但恰恰就是这种非理性,如果出现过早,很可能就会打消我出发的意图。
而事后我之所以能够矫正非理性,恰恰也是因为的真的有经历过,才产生了「骑行本身,比所骑的自行车重要」的认识。
更何况,在未有起码的经历之前,你很难判断什么属于理性什么属于非理性。
这里要强调,“想清楚一件事,再去做”,这往往是对的,但它的对建立在“这件事我有做过,甚至不止一次”的前提之上,因为这里的「想清楚」,它的作用是一种反思、一种矫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做事的成功率。
而如果一件事,你没做过,那么,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去做,别多想,这样你才能过为下一次的反思积累到决策资料。
2,这个比喻关乎“选择”,是高考结束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发自内心的自我选择,为此我违抗父母的反对,我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路费是我自己攒的,不多,也就四百来块,第一天就花去了差不多一半,因为缺乏规划,第一天骑得有些过头,乃至于到了晚上十点多,才找到一个有些偏贵的住宿,花了150,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就是觉得,当父母发现自己的事,那时候他们一定会心疼我,给我提供后援的。
不过事情并没如我预料的那样,他们并不同意我的做法,劝我扔掉自行车,然后坐火车回去。他们警告我,如果我回去的话,可以给我回去的路费,但如果继续骑行的话,就不给钱,目的就是逼我就范。
我没听他们的,他们也真是说到做到,没给我钱。
后来的两百多块,我过了整整六天,最大的开销是食物,多背一些馒头饼干就顶事,至于住宿,我每天都找过夜网吧落脚,一来便宜,10块钱就可以包夜,二来可以给手机充电。
每天早上从网吧里出来满身的烟味,然后骑一天的车,烟味都散去了,第二天又再去泡一晚——那次骑行之后,网吧成了我的阴影。
每天晚上睡得也提心吊胆,总担心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会被偷,于是我把包绑在脚上睡觉,跟个流浪汉似的,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就这样,我最后还是骑到了学校。
路途中,我也想过,跟父母服软,就可以坐车回去吹空调吃西瓜,哪里需要忍受这些。
但这些念头很快被压制,因为我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自己选择去做的事,如果不把它做成,我日后可能都会瞧不起自己。
这个过程,让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这个比喻关乎如何“面对困难”。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叫做「心锚」,高考后的那次骑行,很幸运,为我建立了心理上的心锚。
以前我讲过一个类似的例子,我说为什么要熟读某些经典,比如四大名著——当然这里只是举例,并不是建议大家就去读四大名著。
逛过早期知乎的人,应该知道有这样一类答主,他们熟读四大名著中的一两部,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比较受欢迎。
他们会回答四大名著相关的问答,但细心的读者能发现,这些人即便去回答跟四大名著无关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文章中也会渗透着许多有关四大名著的内容,分析一件事的时候,他们会说,“这种事,《红楼梦》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对于现实中的事情,他们总能在名著中找到对应的矛盾和事件,分析得头头是道,内容充实。
你会发现,他们所熟读的名著,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问题分析模型,名著就是他们分析的锚。
从而你也理解,若一个人,在心理上建立起这样的“心锚”,可以意味着什么。
若心锚,讲的是一个克服困难的故事,则往后再遇到困难,他就会想到,“这不就跟那时的情景一样吗?”
若心锚,讲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往后再遇到抉择时刻,他就会想到,“这不就跟那时的选择困境一样吗?”
这样的心锚,就是人生的一种比喻,一种“我能克服困难的比喻”,一种“我能做选择的比喻”,从过往的那些经历中,他们能够为当下找到借鉴。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送上这样一份礼物:就是让自己彻彻底底地去做成一件事。
如果你感觉学习很难,那正好,你终于有机会给自己送上这样一份礼物,你一定要让自己去学成它,一定要去学精它…….
这样一份礼物,它讲述的故事是,“曾经我感觉学习很难,但是经过我的坚持和努力,最后我还是克服了它!我还是成功了!”
往往我们都说,不要做无用功,那只是在感动自己。
但我觉得,有时候,一个人就是应该去感动自己,去做一件彻彻底底感动自己的事,并且还要把那件事做成。
不仅要感动一时的自己,还要感动一生的自己,感动来源于什么?
感动来源于故事。
影视剧中,我们总是为那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故事感动,但这种感动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故事是别人的。
唯有来自于自己的故事所带来的感动,这种感动的才会是持久的,因为这样的感动,常常能够让我们确信,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具有什么样的潜力。
这感动,能带来心理能量。
学习过程中有无用功吗?有的,一定会有的,就像我骑自行车上路,会走错许多的冤枉路。
但那又怎样?
人是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当发现无用功的时候,我就改,我就舍弃那些无用功,我会纠正,您放心,不管曾经走过多少错路,我都会让自己走到最后的终点!
我更内心的话语是,走弯路那又怎样?
如果我当初骑自行车,走的不是小错路,而是犯了南辕北辙这样离谱的错误,那会怎样?
那会增加故事的曲折性、坎坷性、离奇性!
因为,你要知道,你需要的更重要的是,一个自己人生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越是曲折越好,越是曲折,包含的元素会更多,越是曲折,你日后从反思中,就能获得更多的教益,学到更多重要的东西。
送给自己这样的故事,一点儿也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