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精神内耗,我所知的一切

白诗诗 白诗诗 2023-03-31
有人问,能不能以自我真实的感受作为拒绝一个人的理由,但是这样“直抒胸臆”有可能伤害到对方,怎么办?
有人问,忍不住想要揭露真相,但是同时又不想伤害他人的感情,这时候怎么处理?
还有人问,学习走神的时候忍不住就疯狂购物,但是看到自己攒下的小金库在流失就痛苦不已,这要怎么控制自己?
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
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是“冲突”,处在这些冲突漩涡中的人,他们所承受的正是一种叫做“精神内耗”的东西。
我们生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内在冲突,它们可能来自于信念层面、可能来自于价值观层面,也可能来自于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对立和互斥,如果我们不了解和妥善处理这些内在冲突,那它们将会逐渐耗尽我们的心理资源,导致我们失去行动动力和目标感,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本文,我们就来好好说道精神内耗这个话题。
-
什么是“精神内耗”?
网上有人说,这是“自己内在的两个小人在打架”,说的挺形象。
精神内耗,指向的是我们自身内在所产生的冲突,像是某些国家的“窝里斗”环节,是会急剧消耗我们内在心理资源的。
内在冲突可能是多来源的,可能横向性冲突,比如,一个人想要取得工作上的成功,但又想要在家庭生活中花更多时间,这是需求存在从而导致的冲突;可能是纵向性冲突,比如,一个人既想要学习,但又控制不住玩乐的欲望,这是自我调节方面出了问题导致的冲突;也可能是认知失调导致的,比如一个人认为抽烟有害健康,但仍然继续抽烟,抽完后又产生自责......
两种价值观产生冲突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茫然和不安,比如从小觉得对的道理,到了某一天忽然发现它可能是不对的,这时候我们的心理就展开了拉锯战。
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不一致,这会让我们产生痛苦,因为明明我们心理想要做成某件事,但真到行动的时候又总是做不到,我们会气馁、觉得自己不行,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
从上面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各种形式的内在冲突都有点像是自己独自撕咬自己,这些过程都有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负面情绪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加剧精神内耗。
但如果以此就像网上某些人那样,把精神内耗问题理解为负面情绪问题,那就狭隘了。
尽管这两者相互影响并有所重叠,但它们两者是不一样的,再一次强调,尽管在负面情绪中我们也会感受到明确的内耗,但是精神内耗的本质在于我们内在的冲突性,是这些冲突存在才导致了我们负面情绪的滋生。
就好像两个国家开战,打的不可开交,因此两个国家人民才产生了茫然和不安,他们不知道人生的未来在哪里----但我们不能说人们的不安就是问题所在,不是吗?这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只是问题所产生的后果。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解决这些因为内在冲突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所导致的内耗,那么你也需要去面对根源上的内在冲突问题。
-
如何应对精神内耗?
对于能坐下来谈的,帮忙找到平衡点
精神内耗直指的就是人内在的冲突,是我们内在的需求、欲望、价值观之间在“打架”。
也即,要解决精神内耗问题,本质上就是必须直面我们的内在冲突;只有内在冲突得到解决,我们才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和谐。
实际上,那些冲突时刻,也是我们能更好了解自己的契机。
还是从“干架”说起,对于“打架”我们再熟悉不过,邻里打架了,作为邻居,我们可能会怎么做?我们会去劝架。
国际上国家和国家之间干架了,那其他那些不希望自身利益受到影响的国家,他们会干嘛?会去调解,以第三方调解员帮助冲突双方进行协商,叫做什么“促进双方会谈”,希望两个冲突对象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判。
对于我们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来讲,我们才是主宰,内在的各种需求和欲望分支,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都很重要,那些需求和欲望分支,每一个都是在提我们本体用心办事的小弟,甚至是左膀右臂,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做的事情也依然是,请它们坐下来谈出一个结果来,找到一个能够兼顾到多方的平衡点。
那怎样去找到这些平衡点?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重新评估信念和价值观。
假如你的国家和隔壁邻国打了一架,两国损失都惨不忍睹,你们两个国家都不想再继续相互消耗下去,否则国将不国,所以你们两国在第三方协调之下,终于有机会坐下来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
那么此时,处在谈判前夕的是,会认真考虑什么?
会反思,对不对?
你会去想,自己坚持的哪些东西是没有那么重要的,是可以适当让利的,哪些又是不可让步不能妥协的,哪些又是需要对方付出代价才肯答应的,对不对?
个人在审视内在冲突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要去想,那些给我们带来内在冲突的一些价值观,有哪些是错误的,那些相互对立的需求,有哪些其实是可以放弃的,等等。
我们会去审理内在的自我价值观、内在各种需求和内在动机,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认知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真正需要坚持的东西是什么。
在对自我进行批判性的深入思考之后,也许有些错误的东西、不值得追求的东西,会被我们放下。
有东西能够被放下,也就意味着内在冲突的减少。
比如,有人的困扰是面临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比如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于是同时就没有兼顾到孩子的成长,成龙说他因为工作太忙,所以没有陪伴他儿子的成长,对此他感到愧疚,有一次他终于找到空闲去接自己孩子放学,但遗憾的是他没有接到人,因为他去的是儿子的小学,但那时候他儿子已经读初中了。
如果他能想到这个孩子的童年成长因为父亲的缺位从而可能让他在后来走上了一条断送自我前程的不归路,想必他哪怕工作再忙,也是会舍得花多一点时间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吧。
对于自我的深度审视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有可能帮助我们的内在冲突找到一个平衡点。
-
面对不可调和的,要做出取舍
并不是所有的冲突、所有的矛盾都可以通过坐下来的方式进行磋商,因为这些矛盾可能触及到矛盾双方的根本,有些立场是不可调和的,有些价值观是相互对立的。
比如我在知识星球遇到一个提问,提问者说隔了几年才意识到几年前犯下的一个错误,如果那个错误当时没有犯下的话,其实可以提公司节省下不少的钱,他现在的困惑在于,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公司反映?大有自我检举的意味。
同样的问题,我问了一位朋友,她很干脆的说一定检举,因为这样往后做人可以问心无愧。
但身处问题漩涡中的人,真的敢去自我检举吗?检举就可能要担负不小的责任甚至是他所无法承担的赔偿,甚至连眼前的工作都要丢掉,他只是个混口饭吃的打工仔啊。
你看提问者遇到的这种问题,是追问亮相还是为了前途?
这两者对他来说,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可调和的。
是道德还是实际利益?道德能跟利益说,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不同意的话你四我六,还不成的话,我再让让,我们五五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焉,要是你想要鱼又想要熊掌,那么矛盾的只能是你自己。
面对这种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突,我们只有去做取舍;这不仅需要智慧,舍得一些东西,也需要勇气。
-
减少过度思虑,对思考进行有限时间限制
人为什么会过度思考?
习惯于过度思考的人,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因为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所以就会想着通过对未来各种可能性进行考虑和分析,甚至期望可以预见未来,从而以此来缓解当下的焦虑。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应对来自于不确定性的挑战和压力,但是过犹不及,因为过度思考并不代表就是有效思考。
之所以说是过度思考,是因为很多人是在反复纠结中度过的,然而这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精神压力的来源。
我高中时期曾长期遭受过这种过度思虑的困扰,学校晚上十点半就熄灯,谁不着我就会去想很多虚无的人生问题,那时候我最像哲学家的样子。
我每天晚上都能够想到半夜三四点,月光好的时候,我还会拿出笔记本借着月光写些东西,挺有情调,同时莫名其妙。
回顾那段我经常精神恍惚的日子,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比如,很多我想不明白的问题,我只要看看书就能够找到答案,又比如,同一个问题我今天没有想明白,我明天晚上可能又会从头再想一遍,没有意识到其实接上前一天的思考进度才是有效率的思考方式......这些低效的、无效的思考,给我带来很多痛苦,甚至影响到我学习上的表现和身心健康。
应该怎么避免过度思虑、过度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久病成医,经常被“过度思虑”侵蚀的我,终于在这些年找到了一个十分能够令我满意的处理方式。
这个方法我在知识星球有一再的推荐,即,对思考行为进行时间限制。
比如,我因为陷入迷茫状态而痛苦不堪,那么这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请开足你的智力极限,用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那么两个小时之后呢?只会有两个结果,其一个,通过两个小时大脑疯狂运转我想明白了,于是迷茫解除,因迷茫而产生的痛苦和内耗也一并解除;其二个,没有想明白,既然通过两个小时高强度的思考都没有想明白,那么这样的事实很可能是在告诉我,这个阶段的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来想明白当下的处境,所以再继续思考下去也是没有益处的。
两个小时,就是我针对某些问题的思考警戒线。
话说回来,对于一些我更为重视的问题,我会设置其他的思考时间警戒线。
对于一些重大决策,我会给自己整整几天的时间,这期间完全只需要围绕着那个给我带来痛苦的问题而努力。
既然努力,那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努力查阅各种有帮助的资料,努力去问询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努力穷尽个人智力的上限......
若是这样我还是不能搞明白,那我就知道了,有些东西是我抓不住的,该放弃就放弃。
因为有这么一次刻苦的思索和钻研,当我决定放下的时候,我就能比较坦然的接受。
总而言之,即面对内在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预估性的给予自己一个集中思考的时间,这个时间一定要有个大概的限度。
这个限度的存在,将能够有效的降低我们自身那些没完没了的过度思考。
你不觉得这个方法很棒吗?至今我仍然在使用这个方法,我对这个方法是臣服的,我觉得它棒呆了!
-
把课题分离切实运用到生活中
课题分离,这是阿德勒提出的概念,其实也是生活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这也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一再被推崇的原因。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分清楚在你遇到的问题中,什么是需要你面对的课题,什么是需要别人去处理的课题,当我们只面对自身课题的时候,至少于我们自身来讲,将可以活得顺畅许多。
当然,有时候这种自身的顺畅也会被人诟病为“自私”或者“没心没肺”,因为你能够弄清楚课题分离,但是对方可能没有这些概念,所以可能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冰冷”、“不负责任”。
比如一个例子,你父母觉得你28或者30岁,是该结婚的年纪了,他们让你今年回家过年去相亲,你根本不想去相亲,那你要不要回去?
从“孩子就要听父母话”这种观念去想,你可能会陷入痛苦,也即内耗,因为你不想去相亲,但是真的不听父母的话,你会感到对不起他们。
换课题分离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或许就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态体验,你会想,认为一个人到了某个年纪就该结婚,就算没有对象也要去相亲,这些是父母的观念,不是我的观念,既然他们持有这样的观念,那他们按照这样的观念来对我催婚、催我会老家相亲,这就是他们的课题。
而我在听到他们的奉劝之后,决定要不要听,这才是我的课题。
每个人都只需要对自己的课题负责就好,假如我选择不听,那么同样我也想到这种选择所需要承受的代价,比如这会让父母失望,但再一次的,我又会想到,父母会因此失望,其实也还是他们的课题,他们得自己去面对和处理,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也要懂得为自己的观念去负责。
看过《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的人,应该会发现丁元英其实就是个特别擅长搞课题分离的家伙,尤其是在他回到老家处理原生家庭那些问题的时候,有着厚重的着墨,课题分离搞得好的人,某种程度上是会逐渐丁元英化的。
话说回来,课题分离这东西,你学了可以用,但你用了,最好别和对方说,比如有人哭了找你哭诉,你说你哭了这是你自己的课题,这不是我该负责的,我怎么应对你的哭才是我的课题......话是没毛病,但你信不信对此抽你?因为这种话说出来真的很令人讨厌,甚至显得刻薄。
课题分离最大的用处就是缓解内心的张力,比如有作者看到键盘侠的恶意评论会气的发疯,但分清楚课题的话,就会值得自己“气的发疯”其实并不是读者的课题,而是作者自己的课题。
键盘侠认知差、键盘侠带着恶意评论,这是键盘侠的课题,毕竟这是他们作为键盘侠的本分;而你面对这些恶意评论,你要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才是你的课题。
不要让对方的课题影响到自身的课题,做好课题分离,于是就可以做到情绪独立。
-
远离负能量严重的人或者环境
在考虑“如何对应精神内耗”问题时,我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到“我”内耗了要怎么怎么做,但如果你身边就是一个精神内耗严重的人呢?
我们怎么描述这类人?我们会说,这样的人有巨大的“负能量场”。
气场感受过吗?只要那人一出场,周围就充满了高压,“负能量场”也是一种气场,在这样的气场之中,你能够明确体会到一种感觉,叫做压抑。
我有这样一位关系还比较好的远房亲戚,可能就因为确认过眼神,我是他可以谈得来的人,所以他见我的时候,就总是抱怨生活中的一切,我真的很不开心,因为我无形中成为了他的情绪垃圾桶,凭什么就因为你觉得我可以和你交心,所以你就总理所当然的把这些从岁月中积攒的垃圾想问倾倒?
每次他宣泄完负能量,他可能是爽了,但我觉得我是不爽了,因为他的负能量仿佛已经转移到我身,或者是我成功被传染了。
太压抑,他渐渐成了我精神内耗的来源,作为亲戚并且还是谈得来的朋友,我觉得我有义务倾听他的诉说,但我同时压力很大,每次和他聊天我都感觉不好受,看见他的头像,我都能够联想到一种压抑的感觉......于是我陷入了纠结,究竟这样的友谊还要不要将就?
他每次抱怨,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去改变现状?几次他都说,没办法啊。
那我问,能不能少跟说这些事,我听了也很烦,这样我们可能朋友都没得做了。
他说,那也没办法啊,可能我这个人就这样吧,我之前的朋友也是这样,不喜欢我讲这些东西。
是爱咋咋地的意思?是我就这样,不喜欢就滚的意思?
所以,他是一直知道问题所在的?
所以,原来他真的认为不需要考虑我的感受?
在他说完这话之后,我忍不住爆出国骂WCNM,互相拉黑,绝交!
清静了,爽快了。
两年过去,除了回家过年我们之间不再方面互相拜年外,我觉得一切都值,没有后悔过当初冲动之下的做出的绝交。
有些人可能真的不想去改变,那这样的人你不仅拯救不了他,你还有可能会被强行拉进对方的场域。
所以,你不是某个人救世主的情况下,对于那些负能量爆棚的人或者环境,能做的最明智的选择自然是清楚切割、然后眼不见为净。
在知识星球上,我也常会遇到十分接地气的生活提问,比如有人说,他办公室的同事不仅身子臭还口臭,严重的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状态。
他怎么办的呢?他打开窗户,但是其他同事又不同意,因为他的同事们怕冷。
可以想象吧?如果你生得早一点,有幸坐过那时代的绿皮火车,你一定可以体会到一种叫做“方便面和烟味杂揉出来的一种窒息气味”。
这位朋友处在这样窒息的环境里,又怎么能不精神内耗?
对待这的处境,尽管我回复了一些处理办法,但最后我还是劝他,有机会一定要逃离那里。
远离会给人带来精神内耗的人或者环境,这才是减少精神内耗最有力的做法。
最后总结:人的内在冲突往往是由于不同的需求、欲望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引起的,在那些冲突发生的时刻,其实也是我们去认清自己、盘理自己的契机,在经过深度的自我深度梳理之下,我们可以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坚持什么。
想要解决内在的冲突,我们需要去直面这些冲突,对于可以调和的矛盾,我们需要给它们找到平衡点;对于不可调和的冲突,我们可能就需要勇气去做出取舍。
可以说,寻找平衡点和做出取舍,这是应对内在冲突的两种主要方式。
此外,从个人行为的角度看,减少过度思虑、学会把课题分离运用到生活中、学会远离负能量的人或者环境,这些做法都将有助于我们减少我们的内耗。
-‍‍‍
有点后知后觉,原来不是最近,而是公众号的推送逻辑早就改了,因此我推送的内容有时候你收得到,有时候你又收不到,那么,怎样保证可以每次收到我的推送?‍‍‍‍‍‍‍‍‍‍‍‍‍‍‍‍‍‍‍‍‍
有心的话可以给这个号上个“星标”,麻烦各位了;也不强求,全~凭~自~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