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5月23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杨舒平的问题不在于辱华,而在于网友都是含泪的批评家

2017-05-23 赚小贝


中国的网民圈流传着这样一个颇为精致利己主义的口号:

不为婊子动真心

不为口号去献身

遇见领导要服小

遇事先把水搅浑。


据说这是慕容雪村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首次总结,他戏称为《人生四诫》。


今天,马里兰一位中国留学生的毕业演讲从海外刷到了国内的屏,她关于中国空气和美国空气的发言成了环球时报、凤凰网们的槽点,崇洋媚外的小鞋、辱华反华的大帽瞬间四面八方飞来。小姑娘不知道的是,相比于中国的雾霾,网络暴力的空气PM更是爆表。


现在的中国网友中部分继承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了再说”的原生网民搅混水精神。一副祖传三代网络流氓的样子。


“有的人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你敢回中国,老子打死你”

“我们昆明X中没有你这个人”

“我的祖国再不好,只能我自己说,谁当着外人说我跟谁急”


“中国怎么就不民主了?美国就有言论自由?你在美国说n word(nigger,黑鬼,对黑人的蔑称)试试?说支持川普都能被打得鼻青脸肿!”

“昆明空气质量比一股尿骚味儿的纽约好一万倍,你最好一辈子待在美国别回来了,就怕美国爹也不认你”


网络霸凌摇身一变成了“含泪”的批评家。


以下是杨舒平的演讲全文

 “教职员工们,同学们,家长们,朋友们,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马里兰大学2017届毕业典礼上演讲。人们经常问我:你为什么来马里兰大学?我总是回答:清新的空气。


  五年前,从中国来的时候,我准备了5个口罩。从飞机上下来,离开达拉斯机场候机楼时,我正准备戴上口罩时,吸入了第一口美国的空气,然后我将口罩收了起来。 这里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甜美,显得格外的奢侈。 我深感意外。我在中国的一个城市长大,从小出门都得戴口罩,否则就会生病。我深感意外。我在中国的一个城市长大,从小出门都得戴口罩,否则就会生病。然而,在机场呼吸到这里空气的那一刻。 


  我感受到了自由。


  我的眼镜上不再有雾,呼吸不再困难,也没有了压抑。每一口呼吸都是愉悦的。今天我站在这里,仍然忍不住回想起那种自由的感觉。
在马里兰大学,另一种清新的空气也令我感怀不已——言论自由的空气。来美国之前,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独立宣言,但“生命、自由和追寻幸福”这些词句对我而言毫无意义。我仅仅是背下这些词句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些词句显得那么古怪,那么抽象,那么陌生,直到我来到马里兰大学。我终于明白,言论自由在美国是多么神圣。


  在马里兰的每一天,我都被鼓励着在争议问题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可以质疑自己导师的观点。我甚至可以在网上给我的教授们打分。但最让我震惊的是,当我看到话剧《暮光:洛杉矶》带来的文化冲击。《暮光》是Anna Deavere Smith导演的一个关于1992年洛杉矶骚乱的话剧。四名洛杉矶警察被拍下殴打并逮捕Rodney King,却被宣判无罪。骚乱随后开始了。整整六天,人们走上街头,城市一片混乱。


  在《暮光》中,学生演员们公开谈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政治问题。我震惊了,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话题可以公开讨论。那个话剧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政治叙述故事,一个可以让观众批判性思考的政治叙述故事。 我一直有强烈的愿望想讲这类故事,但我曾深信只有权威部门才能讲述这些故事,只有权威部门才能定义真相。然而,在马里兰大学融入到不同社区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角度的真相。很快,我意识到在这里我有机会可以自由地说。


  我的话是价值的。你的话也有价值。我们所有人的话都是有价值的。


  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政治家的任务。我的同学们走上华盛顿街头,在总统选举中投票,为多种不同的事业募集资金。我见证了这一切。我见识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并为变革发声。

        
  我曾经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杯水车薪。但是我们团结在这里。我们团结在一起,就能推动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平。
  

  2017届的同学们,我们正从一个通过人文教育鼓励我们批判性思考又不忘感受人性的大学毕业。我们拥有不同学科的知识,我们做好准备去面对社会的挑战了。 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继续读研究生,有的人可能参与工作,有的人可能开始一段探索的旅程。不管我们做什么,请记住,民主和自由言论来之不易。
  

  民主和自由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清新空气。自由是氧气,自由是激情,自由是爱。正如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所说,自由是一种选择,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和明天所做的决定。

  我们是人生下个章节的作者。让我们一起,来书写人类历史。
  我的朋友们,享受这清新的空气吧,不要让它消失。谢谢。”



杨舒平的问题在于演讲技巧太多,而了解中国网民太少。从呼吸的空气说到另一种人文的空气说明课备了不少,但形容词还是伤害了部分网民的心情。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围攻、谩骂、人肉,扣上辱华的帽子,对她集体霸凌。


一副当年胡梦华批评汪静之的样子,大有不无失望地表示,“我对于悲哀的青年的不可思议的泪已盈眶了”的激愤感。


一个自信的大国和自信的人们究竟多么自卑,甚至都不能容忍别人说一句稍显个人的感受。


网络的攻伐无异于将杨舒平扒光了衣服扔到菜市口,让千万人去指责、吐口水、拿鸡蛋砸她。


这就是空气,杨舒平需要带五个口罩的空气,容不下一点别样的感受,杨舒平和网络霸凌的网民,谁才是辱华最后的责任人。


正如鲁迅反击胡梦华所说:”看到“意中人”三字,马上就想到了《金瓶梅》;看到“和尚悔出家”,就认为诬蔑了普天下的和尚”。


这不就是“锻炼周纳”的手法陷人以罪吗?


中国的网民这么长时间,依然是浑身戾气,一言不合就开炮。


相反,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和学者联合会的声明就显得较为公允。


“尽管许多学生认为,杨夸大其辞,而且立场倒向一边,我们仍然尊重她自由表达个体感受的权利。”


“中国并非遍地污染,也不是毫无民主;相反,我们有新鲜空气,也享有自由,对有争议性话题发表观点。“


一个容不下异见、受不了批评甚至开不起玩笑的人,你还上什么网啊。国家的强大来自于包容和自信,而不是你站在道德高地吐下风向的口水。


尊重她自由表达个体感受的权利,正如你坐在屏幕键盘前一样。


·End·



          赚小贝

  年轻人最in的成长社群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