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AI的顶级专家在争论什么?

2018-02-05 人工智能学家

来源:新华网

概要:究竟是什么样的争议让AI界的大神们辩论火力如此密集,连战数日,费劲口舌、逐字力争呢?


1月中旬,纽约大学教授马库斯发表一篇万字长文,以问答形式,分14个问题回应那些对他的观点表示质疑的人,其中涉及纽约大学教授、脸书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AAAI前主席托马斯·迪特里奇,魁北克大学教授、谷歌的数学博士等也卷入了论战中。


这不是论战的第一回合,1月初,马库斯就提出了自己关于深度学习的十大观点,引得杨立昆直摆手:他说的都不对。


究竟是什么样的争议让AI界的大神们辩论火力如此密集,连战数日,费劲口舌、逐字力争呢?


深度学习是个“筐” 有人看半满,有人看半空


细读马库斯后来发的这篇万字长文,可以发现,不少人对他的质疑是:你忽略了深度学习取得的成绩、你没有说深度学习有哪些好处。言外之意,你对深度学习不是“真爱”,对它的好视而不见。


而以杨立昆为代表的一派,对深度学习绝对是“真爱”。从维基百科的介绍中可以看到,正是杨立昆提出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s)理论,并成为CNNs得以实现的奠基人,这一网络正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机器学习模型之一。


尽管由CNNs、RNNs(循环神经网络)、DNNs(深度神经网络)等构成的深度学习模式日渐成熟,据说网络层数已经能达到100多层,但马库斯认为,它仍有目前无法规避的十大问题,例如,极度依赖数据、学习过程是个“黑箱”、还不能自适应规则变化等等。


另外,深度学习的过程如果是黑箱,会影响它的应用领域,例如诊断病症。“AI运算像在一个黑箱子里运行,创造者也无法说清其中的套路。”马少平说,AI虽然可能给出一个结论,但是人类如果无法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就不敢采信。


在制造“噪音”的情况下,AI很容易判断错误。“它无法自动排除噪音,人眼看着是熊猫,AI却会误认为是长臂猿。”马少平认为,AI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AI也有门派 各有拥趸,各有所长


回应马库斯对深度学习的质疑,杨立昆简单直接:“有想法,也许吧,但大部分都是错的。”


直截了当的杀伤性,远大于长篇大论的反驳。潜台词是:“爷不和你聊了”。其实早在2017年10月5日,马库斯和杨立昆就在纽约大学组织的学术辩论会上唇枪舌战。当时他们是有共识的——AI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必要的;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项强大的技术等。


然而他们辩论后没多久的10月19日,DeepMind团队发表了最新论文,提出了全新的强化学习算法阿尔法元,它可以从零开始,通过自我对弈精通棋艺,堪称“通用棋类AI”。


“事实胜于雄辩”,这就好比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论道,法家学说最终壮大秦国。杨立昆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以来一度被否,直到他在2013年加入脸书团队后,其理论才慢慢开始变得热门,如今他有了这样强大、知名的佐证。


任凭马库斯总结概括深度学习的弱势,以阿尔法元为代表的深度学习却向前迈出了强大的一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相信,AI可以通过训练具备和人同等的智商,这也是脸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所致力的工作——使机器不需依赖人类训练,学会自己构建内在模型。


聚焦热门领域 关乎未来,值得讨论


“深度学习,是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的统计学习模型。”北京智能一点科技公司CTO莫瑜解释,“深度学习只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但它火了之后,大家有时甚至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并列起来。”


也就是说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而由于深度学习的火热,使得它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经成了机器学习的代名词。


事实上,除了深度学习之外,还有“决策树、随机森林、图模型等各种机器学习的方法”.莫瑜说:“大家言必称深度学习,使得深度神经网络之外的技术路线被忽视了,这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因此会有学者呼吁大家保持冷静的态度。”


莫瑜认为,杨立昆对深度学习技术的理解、潜力和信心是基于他对这一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深度。“他是CNNs之父,在神经网络还没像现在这样火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他的视角可能更深入。”


这个世界总会有几个能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人,他们的思想甚至可以左右人类社会的走向。


杨立昆认为人脑只属于人,AI要拥有同样的智能,不需要类似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另起炉灶,深度学习可以承担构建强人工智能的任务。


马库斯则认为,只有通过类人的方法来理解世界,AI技术才能取得成功,而具备人类相当水平的强人工智能研究压根还没开始。可以推测,他所说的类人研究方法应该包括对人类神经、心理等的生理学破译等研究工作,马库斯正是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由互联网进化论作者,计算机博士刘锋与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石勇、刘颖教授创建。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