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眼里的“下一代全球贸易链”
这次乌镇互联网大会有一个热门论坛,雷军和几位电商企业大佬同台共议跨境电商。雷军说小米手机已经进入全球60多个国家,正在东南亚寻找当地渠道合作。印度班加罗尔门庭若市的小米之家让他走到哪里演讲都多了份底气。
这背后,其实是全球贸易正在方向和方式上发生改变,具有高知识产权的中国商品和技术开始输出,国内生产端迫切希望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
小米手机与苹果一样,集品牌商、贸易商、生产商集于一身,在整个供应链中具有很强的话语权,因此利润越做越大。但大多数中国品牌和生产商没有苹果、小米的这种能力。特别是那些活跃在10年前上一轮出口浪潮中的东南沿海工厂,过去做的是比较简单的贴牌生意。但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品牌压价越来越狠,中间的利润在两头挤压下变薄。后来大量代工订单转向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国家,更增加了他们的压力。
并不是老外对made in China降低了需求,一些中国人想当然的冷门商品如园艺工具、户外烧烤架等很受欧美市场的欢迎。今年“黑五”当天,科沃斯的两款扫地机器人分别获得亚马逊平台北美地面清洁品类的销售冠亚军。亚马逊现在中国寻找优质卖家的步伐比以往迈得都大。
互联网大会刚落幕,亚马逊的几位全球高管就来到厦门,在年度卖家大会上与中国卖家见面。去年此时,亚马逊的卖家大会选址杭州,前年是在广州。从这些会议地点不难看出,亚马逊圈定的部分区域是中国东南沿海具有细分产业带集群能力的“商城”,像浙江的汽配、服装,福建的玩具、家具,广东的电子产品、服饰鞋靴等,都主要是面向海外C端消费者的产业。
亚马逊厦门卖家峰会
眼下的消费升级发生在消费者端,实际上上游也在经历一轮产业升级。单纯的代工厂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具有一定产品方案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在这轮转型中挺过去。电商向生产端的渗透以及B2B出口转向B2C出口,都给这些传统工厂新的机会,它们正在经历“蜕变”,一个直观的变化是原来的大厂房和流水线被拆成适合为电商生产的小车间。
那些完成蜕变的高质量卖家和生产商正受到各电商平台争抢。在to C业务外,亚马逊有专门针对企业采购市场的Amazon Business团队,重点招募这些产业带中涉及办公用品、工具类、工业及科研产品的企业。无论海外市场to C还是to B,亚马逊在中国招商的一个标准是,希望在中国找到那些具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能力的高质量卖家,通过亚马逊的“全球开店”帮助他们塑造全球品牌。
2012年“全球开店”业务上线前,中国卖家想要通过亚马逊平台将商品卖给美国人,需要在美亚上注册,要在美国有开户行、固定电话、甚至公司资质等条件,而且面对的是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催生了“全球开店”,让卖家可以直接通过中国招商与客服团队入驻海外站点。亚马逊在今天宣布上线澳大利亚站点,该站点对中国卖家的招募工作也在这次厦门卖家峰会上启动,这是它为中国卖家开放的第11个全球站点。
无人机未来在这块大陆的电商配送中将被派上用场
与2012年之前的模式相比,全球开店实际上降低了中国卖家的准入门槛,但商家资质要求并没有随之下降。沿海代工厂想从过去的来货加工转型到自主开店、甚至自有品牌,中间有大量的功课去做。亚马逊2018年对中国市场做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应该是在下一代贸易链中扶持中国卖家成长。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开始消退后,产业互联网是下一个机会,国内各大电商也都看到了这个趋势。
具体针对中国市场,亚马逊的做法是将贸易链条上的主体划分成制造商、贸易商、品牌商,提供差异化方案,比如重点对服装鞋履、美妆个护、户外及体育用品、家居厨具、汽配、园艺六个领域的制造商提供咨询、运营、培训等专属服务;向贸易商开放海外消费者数据反馈与趋势预测,并撮合更多制造商与大买家对接;对电商运营能力更强的品牌商则继续优化平台工具,进行品牌的流量推广与保护。
实际上对于中国卖家,亚马逊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最大差异点在于其外海渠道及其背后的成熟消费群。亚马逊过去在订单履约中心、海外客服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这对中国卖家是一块优质资产。
拉回到亚马逊自身角度,目前它的第三方业务已经与自营业务平分秋色,“全球开店”属于第三方业务的自然延展,目的是让全球任何一个卖家或制造商对接任何一处的消费者或机构买家。第三方业务讲究的是平台网络效应,以及生态圈的繁荣度。亚马逊着力在跨境电商这个生态中建立物流、金融、运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资源,用意也在于此。
(来源:一千二百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成功卖家丨制造商、贸易商、品牌商在新贸易时代的难题,亚马逊全球开店给出了解答
亚马逊全球开店发布“下一代贸易链”整合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卖家制胜“新贸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