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李兰娟钟南山袁隆平的人,良心和脑子都被狗吃了吧

明玥 见小曰明 2020-09-15

第333原创

文 | 明玥


昨天刚发完那篇我自己戴N95做志愿者的文章,就看到了李兰娟院士摘下口罩的照片,看得我面红耳赤的。

她对记者说,不要再写我73岁了,我是医务工作者,任何时候有需要,都要上前线的。

从援驰武汉开始,她过去的十几天里,每天都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入“红区”,也就是重症隔离查房。

到现在,仍然在以医生的方式工作,准点查房。

按照我这种普通人的想法,她作为院士,主攻病毒研究,待在实验室里就可以了。

这次去武汉,也是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的。

她不仅是一个科研攻关者,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医务工作者。

一面要带领李兰娟实验室攻关,一面又要指导临床治疗,“要把浙江的治疗经验带去武汉”。

分身乏术,一天只睡三个小时。

73岁的人,以这种蜡烛两头烧的方式工作,说明是真的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了,也是真的太心疼武汉的重症患者了。

已经做到这样,还是逃不过被人黑。

前段时间,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宣布,发现阿比多尔、达芦那韦在体外实验中,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

很快就有媒体发文,标题是《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经过体外细胞初步测试》。

说“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两个药物,是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等机构的研究成果。

杭州华卓公司董事长为郑杰。李兰娟为董事,郑杰为李兰娟的儿子。

意思就是说她给儿子站台、带货。

文章一发,很快就十万加。

虽然不是学医的,但我们也看得明白,就是讲了这是体外实验的研究成果,根本没提临床。

正常的发表下研究成果,哪来的带药一说?

此外,李院士也告诫了:没病的人,不要乱吃药。

实际上,阿比多尔是由苏联科学家发明的一款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在国内由5家公司共同持有专利,多家药厂均有生产。

华卓并没有。

而达芦那韦,则是强生旗下的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研发的,用于抗艾滋病毒的药物。

两个都是老药,不是刚刚研发出来的,也跟李兰娟儿子的公司没关系。

这家杭州华卓信息科技,天眼查上看到,主要是做技术研发工作的。

后来知名投资人陈伟星也发博澄清,他是这家公司股东,这是一家计算机科技公司,提供AI设备帮李院士团队进行药物刷选。

特别强调,免费。

一声叹息。

就是赚钱又如何?

找别家公司做这些工作,本来也要给钱啊。

再说父母若是业界精英,子女从事相关行业,合法合理,这些不都很正常吗。

啥叫借父母名气开公司,这就构成污点了?

明星子女还借父母名气出道呢。

钟南山院士的儿子,就因为在一次采访中,戴着爱马仕皮带出镜,就被骂“飘了”。

钟家是医疗世家,他的儿子钟帏德,是泌尿领域的世界级专家。

在很多人的思维里,医生应该是穷的,是奉献的。


一方面钟帏德医生,不是普通的医生。

人家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戴不起个几千块的爱马仕?

另一方面,普通医生拿着这么点工资,本来就是我们的收入体系,不匹配他们的付出。

莆田系开医院赚大钱,而公立医院的专家,工资只跟一般公职人员差不多。

以他们的劳累程度,工作中面对的风险,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的强度,我觉得至少百万年薪起步,才正常吧。

有人说医生还有其他渠道呢,去不同的地方看诊,“走穴”,挣额外的钱。

首先,不是每个医生都可以,很多医生光是自己医院的值班,都能累死了。

再说,就是挣到这个钱,也是因为人家有这个本事,市场有这个需求。

不服你上啊。

1月18号,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那一天,新闻是这么写的:

“买不到机票”、“挤上高铁”、“被安排在餐车一角”……

说实话,我看着挺难受的。

按照美国大片的编剧思维,这个时候不应该是派专机去广州接人吗?

说句夸张点的,整个世界都在等着他来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然而我们还在眼睁睁看着人家买票,挤高铁。

这个思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等下再讲。

这次疫情中,隆平高科捐出200吨大米,专车专列直送武汉。

很多人在下面评论,“谢谢袁爷爷”、“袁爷爷威武”。

隆平高科的介绍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发起设立、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伟大事业,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袁隆平只有1.4%的股份,也不参与公司运营。

讲白了是袁隆平所在的单位出钱出技术,商业运作由他人完成的企业,袁隆平只是发起人之一。

这一次是企业捐了东西,人人赞扬。

换到前几年,袁隆平在车展上看一辆奔驰车的照片被媒体拍下,他也照样遭人诟病。

而袁隆平的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70年代初已经出了杂家水稻这个改变世界的成果。

这么多年了,应该都看出来了,老爷子一生痴迷于研究工作,没有当老板的心。

结果到了21世纪,他还在被质疑生活方式。

话又说回来,有当老板的心,就是坏事吗?

除了人有嫉妒心,看不惯他人名利双收之外,是不是有的人,还有一种潜藏的思维局限——觉得只有吃苦,才能出成绩,只有专心搞科研,无欲无求才能有最大的贡献。

这是一种大锅饭时代思维的弊病。

我觉得,若是不允许科研人员把成果投入市场,从中收获,这才是整个社会的重大损失。

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如果都必须无偿或低偿奉献,那以后谁有动力,埋头实验室大半辈子?

实际上,我国早就已经出台文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创客等主体协同,形成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合力汇聚的局面。

再回头看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一家参与发起的机构,有树兰医院,有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树兰医学奖,有树兰医疗集团。

树兰医疗管理集团的官网简介提到,树兰医疗“协同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香港仁安医院等全球顶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依托创始人团队浙江本土几十年三甲医院运营经验”。

树兰医疗又成立树兰俊杰医学成长基金,专注于医疗科技、医药器械、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风险投资,一期基金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而树兰俊杰医学成长基金的基石投资者人中,有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的谢世煌等著名投资人。

实际上,这次疫情中,研发出十分钟筛查冠状病毒试纸的绍兴同创,就是树兰系投资的企业。

目前,树兰医疗共有医疗健康服务、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产品研发、产业投资、教育、公益事业六大板块,其中,医疗板块涵盖3家自营医院及10余家管理输出医疗机构。

记得前两年,总听到一个词,“生态化反”,是现在已经被视为骗子的贾老板说的。

像树兰这样的系统,才是一种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化反”体系吧。

行业精英以自己的学术成果,获得投资者青睐,赚到钱后,投资业内更多更好的小企业,形成一种协同发展。

著名哲学家蜘蛛侠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我觉得,能力越大,贡献越大,收入越大,也是正向循环的基础啊。

他们都是亿万分之一的人物,如果过不上百万分之一的生活,不光是不公平,还有碍后来人投身科学。

个么有人说了,凭什么明星赚那么多钱,这是不应该的,要拿给科学家。

请问你是50年前穿越过来的吗?

话不是这么说的,这是收入结构的问题。

明星那么高的收入,人家赚的是工资吗?

不是啊。

文体明星,是少数跟市场直接挂钩的行业,他们的收入是市场化的。

你越受欢迎,代言的产品越有人买,挣得代言费就越高。

你越是有魅力,越是票房灵药,则片酬越高。

多一个人买他的唱片,买他代言的产品,他就多一小份钱。

中国市场这么大,自然聚沙成塔。

所以年入上亿也不奇怪。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应该的。

这个时代的科研机构,有机会把产品市场化,让其中贡献大的科学家占有相应股份,收入直接跟市场需求挂钩,这是多好的事啊。

反正我觉得我没有那么聪明,干不了科研这么高精尖的活儿。

让那些聪明人赚到钱,我才有安全感。

那些看不得人家戴爱玛士,入股公司的人,你行你上啊。

【the end】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帮我点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哦

上一篇:
戴着N95干了八小时志愿者,我哭了


作为国产女孩,你有权利和义务过得更好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见小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