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抗疫英雄,你们是中国电子的骄傲!
中电四公司团队代表
奇安信魏雨露
2月9日,正值北京地区疫情防控的最严峻时期。面对施工人员紧缺且难以组织、设备材料采购运输困难、建设工期异常紧张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中电四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疫苗车间项目的现场施工团队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边施工、边设计、边订货、边探讨规范要求,全体项目员工全天24小时倒班作业,每项任务细化到以小时为单位快速推进,始终保持着项目施工的高峰状态。面对多项制约因素,团队突破常规方法,大胆尝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调整,最终用24天交付项目核心区,并于4月15日通过了国检中心专家的现场评估,仅用69天完成了正常需要1-2年的车间建设任务,创造了新冠灭活疫苗车间建设的“火神山”速度。
8月5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联合检查,具备了使用条件,是目前全球首个也是最大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疫苗产能将达到年产1.2亿剂。截至目前,国内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厂商共有6家,中电四公司承建了其中北生所、武生所、北京科兴、智飞生物等4家厂商的生产车间项目建设工作。9月5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委托该团队负责其新冠疫苗二期车间项目建设工作。
受疫情影响,武汉冠捷厂房生产一度按下“暂停键”。2月初,公司仅有3万台显示器库存,来自国内外的订单却积压了约80万台,“如果公司一直处于暂停状态,客户就可能取消订单。复工复产迫在眉睫。”回到武汉后,刘志水开始着手复工复产。根据武汉市区防疫指挥部要求和疾控专家指导意见,公司制定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科学、严谨的防疫方案,经批复,公司于3月15日正式复工复产。
就在武汉冠捷复工复产的同时,其他25家配套企业也按下了“重启”键。作为产业链龙头“主机厂”的武汉冠捷,对其配套企业的顺利复工复产意义重大。帮忙制定防疫标准、购买防护物资,办理复工复产手续、车辆通行证,协调车辆点对点接送员工……在刘志水的带领下,武汉冠捷以“保姆式”服务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条逐步运转起来。
在交通受阻的情况下,李仁几经周折赶赴深圳等地,协调关键物料供应和调试资源,先后多次与用户进行沟通协商。在制造交付和调试期间,李仁每天夜以继日进行现场协调,相继解决了口罩机生产面临的物料不齐套、交付进度受阻、客户易损配件供应短缺、技术和调试团队人员紧缺、试生产工艺质量波动等诸多难题,确保了口罩机顺利批量交付。最终,他带领团队辗转全国各地进行生产保障调试,集合中电互联各方资源,为中石油、中石化等数十个国内外客户交付百余条口罩机生产线,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身力量。
疫情初期,魏雨露从郑州出差回到武汉,原本计划回安徽陪父母过春节,受疫情影响,毅然决定留守武汉。1月25日大年初一,奇安信临危受命成立疫情防控支援团,武汉公司立即成立火神山抗疫小分队,队长魏雨露带领9个小分队队员选择“逆行”,于1月29日进驻火神山医院,援助火神山医院建设,承担整个火神山医院网络安全建设任务。
1月31日,上午6时,魏雨露和他的团队在事先约定的地点汇合,将两批专业设备进行装车。在历经两道安检后,车辆不能前行,他们用推车徒步半小时,又排队、协调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将设备正式交付给了火神山医院。设备抵达后,他们一头扎进信息化机房里,机房空间狭小,每次只能容得下一台设备安装,各种设备需要不同团队协调。在这样极其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小分队成员奋战8天7夜,分别完成火神山、雷神山所有网络安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确保两山医院网络平稳运行。同时,团队还多次现场支撑武汉市卫健委大数据疫情直报系统安全服务工作。
编 辑 | 黄 玲
审 核 | 王会楠
来 源 | 相关企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