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排名 | 黑龙江:人口流失与经济下行的双重博弈
在大家还在讨论要不要生二孩的时候,黑龙江早已开始力推三胎政策:去年4月,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明确了除少数民族和特殊家庭之外,边境城市人口也可以生育三胎。
经济滑坡、人才外流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走不出的莫比乌斯环,给东北振兴套上了厚重的枷锁。面对人口外流与经济下行的双重博弈,黑龙江该如何找到转型发展的新出路?
30年人口净流出
黑龙江人口断崖谁之过?
黑龙江较之全国范围内开放二胎更为激进的生育政策,源于东北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尤为严峻的人口危机。
生育观念
早在2015年,媒体关于“黑龙江遭遇人口断崖”的报道就引发了全国关注。很多分析文章称,东北的人口问题是多年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在这片国营经济比重极高的土地上,一切关乎生计的资源——工作机会、薪资、住房、社会保障,长期都被纳入国家计划体制,所以体制内非常容易实现立竿见影的计生效果。持续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和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生育观念造成东北地区今天人口急剧下跌的局面。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从1980年到2014年,东三省普通小学在校生从1297.9万减少到473.9万,减少接近824万,降幅高达63.5%。黑龙江以超70%的比例位居东北地区小学生减少最为严重的地区。
但是把人口问题全部归咎于和生育严格绑定的国企似乎过于片面,同样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严格的区域,北京生育率已连续十八年低至1,但由于巨大的经济引力,无数年轻血液让北京成为了净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区之一。
人口流出
从30年前的“闯关东”和今天的“逃离东北”,对比同为低生育率地区的北京、天津的人口格局,生育政策却为黑龙江人口危机的一个因素,但人口大量流出是造成目前局面的最重要原因。
2015年2月5日,黑龙江省社科院发布了《黑龙江省人口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报告出炉,公布了黑龙江省最新的人口迁移相关数据,报告显示,黑龙江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省社科院专家表示,通过数据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里,前30年为净迁入,后30年为净迁出。”
黑龙江省最新的“六普”统计户籍登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净迁出人口达322.5万人,是前20年的2倍多,近20年来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
从“闯关东”到人口下跌
人口流出与经济失速相互作用
曾经的黑龙江拥有耕地数量、石油产量、森林面积和粮食产量居于全国第一的地位,也曾创造过经济总量列全国前五的辉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劲的经济增长让大批“闯关东”的人移民到这里。随着传统能源日薄西山,黑龙江的经济也开始步履蹒跚。从2003年起,黑龙江便开始了一场痛苦的转型尝试,十年间也曾一路狂飙,却又重新陷入困境。黑龙江省,2013年经济增速全国倒数第三,2014年经济增速全国倒数第二,东三省倒数第一。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其经济增速也仅稍稍跑赢了辽宁省......这一场经济寒流之下,一大批黑龙江人选择了前往相对更为“温暖”的地方。
黑龙江省人社厅一位人士坦言,“从经济学角度看,所有的要素流动趋向于发展更好的地方,包括人才。东北三省这几年在经济发展上有一些滞后,自然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稍微弱一些。”而人口往经济相对发展较好地方流动的这一趋势,即便是在东北各省内也表现明显。黑龙江卫计委流动人口处处长王慧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近几年监测的黑龙江省人口流动数据来看,其中就流入情况而言,往哈尔滨、大庆等省内经济发展相对靠前的城市流入的人口较多。
与此同时,人才的流失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认为,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失与经济下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且往往会相互作用,造成恶性循环。“人口长期净流出会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这对振兴老工业基地无疑是釜底抽薪。净迁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不利就业结构完善,会加速老龄化的进程,造成人力资源流失。”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鲁锐表示。
调整经济结构
开辟转型发展新出路
如果说过去30年的衰落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原因,那么今后黑龙江将面临人口结构本身所造成的经济困局。而黑龙江的人口危机,是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的问题,更是人口、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本质上则是经济发展失速、经济结构失调的问题。面对人口外流与经济复苏的双重博弈,黑龙江需改善经济转型能力,打好转型地基,找到发展新出路。
人民智库通过《黑龙江统计年鉴2016》等公开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13地市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算。经过对不同地市之间经济转型能力得分、分项指标得分的比较,对各地市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哈尔滨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3地市中排名第1,这主要得益于该市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排名均靠前(分别位列第1、第4),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居中(位列第6)。为此,对于哈尔滨市,接下来如何进一步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并有所创新、改革、提质、增效,是其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然,对于该市,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激发产业转换互动活力,对持续提高经济转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伊春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3地市中排名第2,主要得益于知识存量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均靠前(分别位列第2、第1),但该市劳动生产率排名靠后(位列第10)。该市劳动生产率偏低,主要与工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有关。为此,对于伊春市,不断探索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的经济转型路径,是其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佳木斯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3地市中排名第7。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劳动生产率排名靠前(位列第5)。但该市知识存量、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均靠后(分别位列第10、第11)。该市知识存量偏低,与该市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均偏低有关。为此,对于佳木斯市,通过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等来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及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激发产业转换、互动的活力,均是其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点击《对黑龙江省13地市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及排名》查看完整排名
参考文章:每日经济新闻《东北人口危机与经济失速》;小康《黑龙江:经济复苏与人才外流博弈》;南方周末《黑龙江经济转型的救赎》等
执笔:王礼鹏
编辑:孙婧雯
制图:范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