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糖:打通院内院外、线上线下、软件硬件,实现糖尿病全程管理闭环,以专业定义糖尿病标准服务

2016-02-19 36氪研究院 36氪研究

点击【36氪研究】关注我们

微信号:kr_research



报告要点

1.14亿糖尿病人群呼唤真正解决患者痛点的垂直病种服务平台

据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2%,已略微高于美国的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人,成为糖尿病世界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仅有40%的患者得到了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不仅让患者饱受疾病折磨,也给患者家庭、医保等带来重大消耗。如何防糖、及时诊断、科学控糖是患者、医生、社会、政府所面对的课题。

我国目前的医疗体制在适应慢性病诊治上亟待改革,卫计委发布的2016年工作重点中,也把慢性病作为落实分级诊疗的切入点,社会呼唤真正能提供糖尿病防治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


结合糖尿病天然移动互联网基因,发挥移动医疗最大价值

慢性病病种、成因、后果纷繁复杂,糖尿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患者群体广,患病后不可逆,且中后期并发症后果严重防治得当可控制等特性,拥有广阔的市场产业空间。也因为其后续治疗的可标准化、可产品化、患者重视体验等,拥有天然的移动互联网基因。


建设多人群交互平台,重心定位标准化服务

微糖是为糖尿病患者、资深糖友、医生、营养师、护士等多种人群互相交互的全程管理平台。微糖用个性化的质量标准控制糖尿病患者所购买的解决方案服务的质量,并设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服务是微糖业务的绝对重点。


深度广泛合作,建设良性生态商业模型,真正打造慢病治疗闭环式平台,造福2亿慢性病患者

微糖与医疗数据企业、硬件企业的深度合作已经开展,并打通电子商务、金融理财产品、线下体验中心、药品服务等业务,形成慢性病管理的生态平台,未来或继续扩张其他慢性病,造福中国慢性病患者。


行业解读:患者群及刚性需求塑造广阔市场

据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2%,已略微高于美国的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人,成为糖尿病世界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仅有40%的患者得到了治疗,需求待释放。糖尿病的严重之处在与其患病后因为缺乏良好控制所引起的并发症,包括心梗、中风、截肢、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后果。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不仅让患者身体和精神饱受疾病折磨,也给患者家庭、医保、医疗资源等带来重大消耗。如何防糖、及时诊断、科学控糖是患者、医生、社会、政府所面对的课题。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突破口推进分级诊疗,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到2017年,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微糖作为糖尿病全程管理平台亦是全国最大的糖尿病分级诊疗平台,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医生可在微糖平台上多点执业,辅导患者的自我院外管理,平衡配置医疗资源。

我们认为,糖尿病本身的特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长产业链。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发病率高、患者群体广,患病后不可逆,且中后期并发症后果严重,但如果防治得当,是可以控制的。从血糖预防、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到全程服务、治疗护理,糖尿病涉及长期问诊、医疗器械、控糖药物、胰岛素及全程服务等子产业,据估算,仅控糖药物,目前的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水平,糖尿病产业市场非常广阔。



通过对慢病的分析,我们认为糖尿病与移动互联网有天然的基因契合。

首先,我们对主要慢性病确诊后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主要依靠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伴随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后续治疗,以糖尿病、哮喘、阿尔兹海默症为代表;另一类则主要依赖医疗技术和制药技术的进步,以帕金森症、艾滋病、乙型肝炎为代表。针对糖尿病所属的第一类慢性病,在医生完成其诊断工作之后,能否有效避免或延迟并发症的发作,主要依赖于患者是否能坚持医生要求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规律科学的药物治疗。

其次,我们也发现,如果患病带来的不适感或并发症不是立刻可感受的,患者很难做到科学规律的自我管理。根据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对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对于糖尿病后续治疗的基础——血糖测量,每周测血糖不到1次的占25.7%,查2~4次的占38.6%,有15%的人从不监测血糖,而参考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每周应至少测量3次。由于我国医疗体制缺乏对糖尿病的科学管控和后期治疗,也为医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种糖尿病的基本现状以及治疗的内在规律催生真正有效的糖尿病病自我管理商业模式的兴起。

最后,糖尿病的后续治疗是可标准化、可产品化的,并且呈现重服务的特点。患病后的血糖测量、生活习惯管理、胰岛素注射,甚至心理教育与病友社交都非常适合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糖尿病垂直移动医疗平台迅速兴起,微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公司概况

微糖APP属上海格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1月APP发布上线,两年完成两轮融资,已成长为国内糖尿病慢病管理第一平台。与其他糖尿病类APP不同的是,微糖重视服务与平台化整合,通过与医渡云、三诺等数据、硬件商的进一步合作,结合线下体验店的初步计划,希望建立覆盖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硬件软件的全程糖尿病管理服务。

微糖借鉴美国“共同照顾”的理念,设立了由医生、教育师、营养师、专职护士组成的照护团队,帮助糖友进行糖尿病管理。目前平台拥有注册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11000名,其中包括8000名以上二级医院以上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医生群体表现出对移动互联网较大的热情,后续微糖还将进一步拓展医护端资源。目前已与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六院等糖尿病权威医院展开合作。

目前微糖平台糖友激活量达200万以上,分布区域遍布全国,大致呈现一二线城市更加集中的趋势,依靠口碑传播和品牌建立,新进用户仍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平台用户粘性较高,7日留存达到35%,患者每日使用APP平均时间在5分钟以上,印证了糖友对糖尿病移动互联网式管理的强烈需求。

未来微糖将继续坚持服务为重的基本思路,尝试线下体现实体店,由线上向线下延伸。持续完善糖尿病产业链,商业模式清晰化,实现糖尿病市场的规模化,整合服务打包收费、药品服务、医疗器械服务、金融服务的生态型商业模式。

业务分析:立足服务,全闭环打造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生态服务体系

根据前文分析,糖尿病管理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管理,其核心是患者教育及其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管理。最后帮助患者掌握管理知识,从生理、心理上适应、管控糖尿病。

糖尿病管理服务主要涉及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教育,用药管理,血糖、血脂、血压测量,医护人员咨询及患者培训,糖友社交,自我数据管理等方面。微糖设计了标准的服务流程及质量控制,并且对平台医生都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完善的培训,把标准的高质量服务作为产品的核心。服务也一直会作为微糖战略的重中之重。

微糖也与多方业内领先企业展开合作,意图打造服务型全生态平台。2016年继续在规模化上发力,并积极探索更明确的商业变现模式,发展值得期待。

  • 重中之重——用专业定义标准服务

针对目前糖尿病移动平台服务普遍较弱的特点,微糖强调的业务重点是标准化服务。为此,微糖平台的背后由专业的糖尿病医生团队根据科学的糖尿病控制方式建设了一套完整、标准的涵盖服务全程的体系,并且对平台签约的医生进行培训,保证患者受到的医疗服务是高质量的标准服务,设置服务品控,对服务全程进行规范监督。

我们认为,服务作为非标品,国人并没有形成服务的习惯。微糖与其他吸引医生资源的医疗平台不同的是,微糖用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专注在患者的网络就医体验上,有助于培养患者为标准服务按package付费的习惯,也助于规范医疗服务,保证患者不会因为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而流失,这也是国外互联网慢病管理公司的普遍做法。


  • 人群交互,以数据为基础建设移动互联网糖尿病生态社区

微糖是一个线上交互社区,在这里医生、营养师、护士、资深糖友、初患糖友及糖友家人均可以产生自由的交流沟通。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其确诊后的治疗过程也是心理调适的过程,糖尿病患者需要得到多方的关注和交流,特别是来自医生和资深糖友的帮助,这又是以微糖提供的详尽数据建设为基础的。

从血糖数据的采集上,微糖在“控血糖”环节为患者提供随机血糖、餐前餐后血糖等测量方式,并且分图表、分析、日志三个板块共患者随时掌握自己血糖的变化以及分析结果,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患者也可将自己的血糖数据一键发送给医生,供医生作为判断的依据。



微糖同时通过“医服务”环节向患者提供医生咨询服务,医生可通过图文咨询、私人月管家、电话咨询、血糖必修课四个环节向患者提供服务。其中血糖必修课为微糖的特色,本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医生的一对一指导,专门为指导初患、用药调整、出差旅行等特殊患者提供服务。我们认为,我国的医疗体系并未很好地适应慢性病患者的就诊需求,据北京市糖尿病协会对北京150万名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确诊后的就诊行为中,取药占64.2%,治疗占35.5%,询问病情仅占14.4%。糖尿病的用药和胰岛素注射均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但就诊行为却占就诊比例很小,这不仅与患者认识有关,也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有关,微糖提出的血糖必修课服务项目契合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求,弥补了当前慢性病诊疗服务的不足。


  • 全生态圈整合,打通“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硬件软件”的全生态服务圈

微糖专注于软件的服务体验,并且通过合作,希望打通全生态服务圈。2016年将规模化作为目标,以亿级糖尿病患者为目标用户群。

关于“线上线下”,微糖将会在2016年开始探索线下服务模式,如体验店、线下监测中心等线下服务中心形式。

关于“院内院外”,微糖与2015年底接受了医渡云为首的大数据企业的投资并开展战略合作。医渡云依靠强大的技术团队,完成了中国最顶尖的系列三甲医院的医疗数据的结构化和搜索引擎化,为医疗数据挖掘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医渡云和微糖的院外管理系统强强联手,将开创真正意义上糖尿病全程管理的先河。

关于“硬件软件”,微糖在最新一轮投资中,也接受了先进硬件设备的投资,并与三诺、鱼跃等知名硬件公司展开合作。完善之前未涉及的硬件领域。

未来,微糖在糖尿病业务规模化实现后,不排除进一步扩大慢性病种,并配合业务进度和政策开放程度,继续布局电子商务、慢性病金融理财、药品服务等业务。

团队

医疗作为一个相对存在壁垒及门槛的行业,要做好互联网和医疗的跨界融合,团队需要既具备疾病知识、医学逻辑,也深谙互联网解决医疗痛点的机制。作为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的跨界公司,微糖的员工70%为移动互联网,30%来自医疗行业。

  • 冯燕飞 CEO

北大生物专业毕业,雅培制药全球市场经理及亿腾医药副总裁,负责新技术引进,精通从战略投资、技术源头到市场前线全流程的方方面面。

  • 唐元新 COO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连续创业者,曾在宝洁负责渠道、市场业务。曾是北大山鹰社社长,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以登山、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民营非企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 王奕 CMO

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曾任职51offer,百姓网。负责Marketing,线上投放,在线活动产品,品牌广告,公关传播,用户运营,新媒体建设。

  • 余婷婷 产品VP

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曾任职腾讯和百度,任职期间担任多款热门产品的团队建设、产品设计、品牌推广(QQ影音,天天P图、百度浏览器、百度杀毒等)

  • 陶润 技术团队负责人

上海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开发团队负责人以及架构师,负责业务产品和内部系统开发。曾任职于腾讯、微软中国。负责QQ云播放器、QQ水印相机、Windows LiveFavorites等项目开发。

  • 陈海燕 医生团队

拥有十年医学床经验,四年医学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工作经历。曾就职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并一直从事学术科研工作。 


关注【36氪研究】,回复“ 微糖”,获得调研报告完整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