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第一眼我就觉得遇上了好老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经验,非常非常感谢他。”

若干年后,回忆起自己南下深圳后,遇到的第一个老板,许家印仍是充满感激之情。

一日老板 终生伯乐



昨天上午,2018年农历正月初三,好不容易给自己放个年假的恒大集团老板许家印,一大早却出现在深圳,他和夫人一身正装,等候在公司总部门口,好像是在等待一位重要的客人到访。

不一会儿,一辆香槟色的商务车驶来,许家印疾步上前,拉开车门,他和夫人恭敬地向车上下来的贵客握手致意,这人是谁?

原来,他们迎接的贵客,正是20年前,许家印初来深圳打工时的“前老板”!

(许家印及太太迎接前老板)

论名气、论声望、论地位、论财富,许家印和深圳中达集团老板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从现场流出的画面来看,许家印并没有摆“首富的谱”而是和太太毕恭毕敬地去迎接自己曾经的老板。

而且在随后的参观中,亲自担任讲解员,讲解创业历程,并感谢前老板当年的知遇之恩。

听说,在家宴时,许家印又恭请这位20年前的老板坐了主位。

(许家印为前老板解释创业历程)

从这些细节来看,许的态度不可谓不真诚。

能以如此诚恳的态度来接待一个如今和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前老板,也足以反映出许家印为人:重情重义、吃水不忘挖井人。

事实上,许家印和自己前老板26年前的那次长达6年的合作,可谓是当下众多年轻人的楷模。


伯乐要靠自己找



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当年内地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官员下海潮。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称,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这一年,已抱着河南 “舞钢” 车间主任铁饭碗的许家印,揣着一份三十几页纸的简历,加入到了下海大军中,只身来到深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深圳的各个招聘市场奔波半个多月后,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接收他。

后来,幸得一位朋友指点迷津,把那一份几十页厚的简历变成了两页纸。很快,便有3家公司表达了聘任他的意愿。

再经过精挑细选后,许家印做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选择了一家刚成立不过一年、只有几个连锁店的规模的小商贸企业 —— 中达。

许家印说,当初在三家公司中选择了“中达”,最重要的是“喜欢上了”当时的老板。从这家公司老总的话语中,许家印看出了它的发展前景以及老板的才智和胆略。其直觉认为,从这位老板和这家公司中,他会学到自己那时还缺乏的东西。

说白了,许家印当初选择中达,就是奔着“中达”的老板去的。

在他眼里,“中达”老板将是自己的伯乐。而事实也恰如此,从1992到1996年的短短五年间,许家印这匹“ 千里马 ”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


路遥才能知马力



虽然是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自己也是一个大龄菜鸟业务员(32岁),较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大学毕业生,许家印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韧。

刚入“中达”时,许家印彻底放弃了在 “ 舞钢 ” 时期做领导的锐利与骄傲,放低身段从头开始,对姑娘小伙都喊师傅,也很谦虚。

勤快加上自己之前积累的人脉,让许家印很快拉到了一个贸易项目,他小心经营这难得的业务,很快为公司赚到了10万元的利润,而之前许家印在“舞钢”10年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也不过2万元。

正是通过这笔价值颇菲的业务,让刚刚入职许家印在公司内被老板刮目相看,并升任其为“中达”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但做了办公室主任的许家印,并未安于现状,一年后,他主动出击,建议老板跟自己熟悉的“ 舞钢 ”合作,在深圳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此时,他的目标很清楚,为自己争取一个平台,在这个相对独立的平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老板很快同意了。

“中达”旗下一家名为“全达”的新公司在许家印领衔下成立。许家印亲自找朋友借了10万块,买了办公桌椅,报上打了广告招了人。当时他的正式头衔,是“全达”公司的老总兼中达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在这个平台上,许家印如鱼得水,“全达”的业务也蒸蒸日上。

多年之后,人们还将会看到他如何凭借个人能力帮助恒大在国际资本市场纵横捭阖。

在1994年的国庆节,许家印带上一部标致车,跟司机、出纳、业务人员等4个人,踌躇满志地来到了广州,成立了一家名为“鹏达”的房地产公司,为中达开辟广州的房地产市场。

而“鹏达”在广州搞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名叫“珠岛花园”。尽管其当时还是个封疆大吏,但这个项目的运作过程,已经深深打上了许家印的烙印。

项目需要的100多个公章,当年全部搞定,快速有效的执行力在项目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珠岛项目之前,许家印并没有接触过房地产。许家印后来回忆说:“连什么是容积率我都不懂,就这么边学边干起来了。”

珠岛项目更是为母公司“中达”净赚2亿多,许家印在地产界,从此声名鹊起。

到了1997年5月的一天,许家印与“中达”老板肖总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许家印非常感激肖总的知遇之恩,给了他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

同时,他也极其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是离开中达去独立创业,随后许家印缔造了恒大帝国。

纵观如今的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望丝毫不逊于20多年前的许家印,而他们也比当年的许家印更有年龄优势,但显然,99%的年轻人都将无法达到许家印的高度。

原因无它,当下的年轻人过于眼高手低、心态浮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

而许家印在“中达”的6年阅历,无疑为当下的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成功范本:机会比“公司名气” 重要,不管职位高低都要沉下心去做事,唯有如此,方能赢得伯乐的赏识和机会,方能有出头之日。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重道义的中国人来说,有时候,谦卑和感恩之心比财富功名本身更具有人生意义。

而许家印在功成名就之后,仍能以谦卑之心,来对待自己的前老板 —— 人生伯乐 ,更是每一年都会去看他,这也恰体现出许家印“不一样”的人生格局:做事先做人,永远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