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品·教科书】潘长江携亲父亲上演《洗脚》孝道教育,泪洒全场(视频)

2016-05-30 一校一品



品老师有话说  一校一品【ASAB】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一个人懂得孝敬长辈,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但是对于大部分年轻的父母来说,孩子的兴趣开发、技能学习的提高似乎都要比这“孝”的学习更重要,更别说把百善孝为先列入教育项目了。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让学生给父母洗脚(跪着)的学校有之,让学生在家长会上给家长行礼拥抱父母的学校有之,让学生给父母做饭的学校有之……我认为孝道教育不宜搞什么一刀切的形式。根本的孝道教育应该是学生自身认识、觉悟、理解孝道,从心灵深处产生孝的自觉。

看看你身边的孩子,他们是否懂得关心老人?是否懂得帮助父母分忧?对家长的态度是否友善而不是蛮横…… 

如果不想有一天从你嘴巴里冒出“你这个不孝的孩子”这样的话,就赶快从孩子小时候抓起,对他进行“孝”的教育吧。 



1话题背景:“孝心”调查暴露现状


  近日在网上有一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中有一部分题目是调查学生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怎么对待父母。比如,每天上学放学主动与父母打招呼吗?进父母的房间有敲门吗?你有好吃的东西会主动给父母吃吗?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兴趣爱好吗?父母生病时,你关心和照顾过父母吗?等等。结果半数以上同学选择否定的答案,表现出对父母漠不关心的态度。 




2专家解惑:“孝”心不足,事出有因 


  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的话总是言听计从,可是对着爷爷奶奶却是另一副模样,不但不听,还会随意顶撞,不尊重。教育界人士指出,很多孩子是因为怕父母才听父母的话,而不是出于对父母的尊敬或孝顺;对老人的态度,才是他对长辈的真实态度。 
  由于现在孩子大多由祖辈带大,对老人不尊重的现象也就相当普遍。孩子的“孝”心不足应引起年轻父母的足够重视。 
  原因一:父母没有做好榜样 
  有专家表示,现在的孩子对老人不尊重是有多方原因的,一个是周围的环境影响,另一个原因则是他自己没有机会去学如何尊重老人。父母如果自己对长辈就不尊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老人的态度。 
  原因二:把孩子“爱别人”的机会剥夺了 
  很多家庭会把所有与孩子相关的事情都包办掉,以为这就是“爱”,但却把孩子爱别人的机会给剥夺了,继而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原因三:孩子的“孝”心不足跟老人本身也有关系 
  有的老人如果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跟小孩关系不密切的话,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老人的尊重;而有的老人见识不多,对小孩感兴趣的东西一无所知,总是讲大道理,会让孩子从心里轻视长辈。 
  祖辈的习惯与思维是几十年沉积下来的,要他们改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孩子是一张白纸,却是可以从小塑造的。无论祖辈的知识多么贫乏,他仍然有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地方。 
  此外,每个人都曾年轻,也会老去,当老去的那一天到来时,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尊重的。所以,年轻的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培养他的“孝”心。 





3实操: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1.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对长辈孝顺。更为危险与可悲的是,你现在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往往就是当你老时孩子对你的态度。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老人,和老人住一起的,能更加包容一些;和老人分开住的,即便工作忙也不能忘了问候老人,公休日尽量带孩子回去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和孩子分享食物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般不吃,看着孩子吃,孩子邀请一起吃时,或者问这个很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一般会回答不爱吃。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大人是真的不想吃,或者,认为大人让小孩先吃是应该的,做父母的本来就要这样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不尊重不孝顺长辈的性格。 
  当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好吃的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虽然少吃了一点,但却会换回他一辈子对你以及长辈的尊重,相当值得。此外,他也会更珍惜食物,可说是一举多得。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用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累,也不愿误了孩子的玩与学习。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孝顺也是要给机会学才能学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来关心自己。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比如给你倒了杯水,要真诚、高兴地谢谢他———这也是一种孝顺啊。孩子会为自己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而高兴的。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进家门,把鞋一脱,乱扔在一边;玩具一股脑从箱里倒出来,玩完之后,满屋子都是玩具;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这是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的现象,大人们出于关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情,却从没想过这与孩子孝不孝顺自己会很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这既让大人更省心放心,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此外,一个人要能照顾别人,是建立在他能把自己照顾好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难想象他会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孝顺长辈了。 


  ◎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除了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跟家庭教育有关。而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他对家的责任感。 
  其实,三岁后,孩子自己就会对一些家务劳动表现出兴趣,这时,家长应鼓励,而不能以现在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孩子。应指导他去做,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帮妈妈倒垃圾,也是好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让孩子知道孝顺长辈的知识 
  孩子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收获的往往就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小的要孝敬老的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不说,不去要求孩子对老人尽“孝”,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家长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会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推荐潘长江小品《洗脚》笑中带泪,潘长江携亲父亲上演孝道教育。

【建议WiFi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878rfj0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品老师题外话】

如果您学校有校园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特色、美育特色等,请把贵校的电子版资料发送至hnsyxyp@163.com邮箱,品老师将会整理发表,让更多的学校特色在“一校一品”的平台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不经意间,这篇文章转疯了朋友圈↓↓↓

【校品·黑板报】一校一品与韩国教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欢迎关注“一校一品”!

一校一品|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微信号:hnsyxyp】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校一品官方微信

名校校长都在关注我,就差你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