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考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建议老城保护向胡同院落延伸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日前,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协商专家组赴东城区崇雍大街调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孙学才参加。
委员和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崇雍大街北新桥段、国子监街、雍和宫大街北口环境整治修缮、街区更新工作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规自委东城区、西城区分局相关情况介绍,与来自东城区、西城区的8位区政协委员、街道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
崇雍大街街区更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风貌照片,2019年启动的南段改造,砖瓦类的旧材料回收利用达到80%左右,保持了老街的历史韵味。在北新桥三条路口北侧,有一处绿树掩映的小广场,这是老街改造过程中特意为居民留出的公共空间。在官书院胡同口,一根线杆上既有胡同的牌子,又有交通摄像头、PM2.5监测探头等,“多杆合一”改造,将原有分属13个部门的223根杆合并成77根综合杆。
规自委东城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用更新推动保护,从街巷整治走向街区更新,将划地块定指标的传统规划方式改变为将东城区整体划分为81个更新单元,未来街区功能提升将围绕单元主导功能来进行,比如更新单元是居住性质的,将更多地考虑满足居民居住功能。
政协委员、专家们认为,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和视察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内容、标准、职责,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详规的重要举措。沿街历史建筑应尽量恢复相应历史时期的风貌,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街区更新,妥善解决交通、商业等现代生活与老城整体保护的有机融合。比如,雍和宫大街具备三种性质,既是拥有国子监、雍和宫的文化街区,又是商业街、居住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能改变它的文化性质,应要加大保护力度,向胡同延伸,向院落延伸,让老城成为历史风貌、营造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
针对目前老城腾退过程中出现的原房屋规划使用用途与现行规划和房屋登记使用用途不符的矛盾,政协委员们建议在修订和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过程中应加大配套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加大对老城保护过程中住宅规划使用用途调整政策的研究,为申请式退租等老城保护工作提供支持,让老城腾退出的面积更好地实现生活服务配套功能。并且,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教育宣传,争取更多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缮保护、活化利用。以条例修订为契机,完善统筹协调、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条例的约束力和可执行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日常管理的法治化、精细化、长效化水平。
北京政协
近期要闻
● 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政协 ●
聚焦北京政协工作|反映委员真知灼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尽在“北京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