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电影口碑碾压《长城》,靠的决不是章子怡最大尺度的表演

2016-12-17 电影烂番茄


该如何评价《罗曼蒂克消亡史》呢?


这或许取决于,你如何评价当下的中国电影。

 

一方面,《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票房成绩,如预期一般被《长城》碾压了,首日排片24.5%,票房2319万,《长城》排片44.5%,1.24亿。


输得不仅是票房,而是单馆上座率,后者基本上是前者的三倍。


《罗曼蒂克消亡史》




观众自己用脚做了投票,对于主流观众来说,《长城》就是比《罗曼蒂克消亡史》好看。


可是另一方面,就在乐视影业向影评人发出律师函,《长城》在经历一场口碑风暴的时候,《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正在悄然成为2016年又一部 “交口”电影


在影评人的层面几乎没有不喜欢它的,而在影迷聚集的豆瓣,《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拿到了7.5的评分。




可是在更加大众化的猫眼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再次以7.5分完败于8.9分的《长城》,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部不够被观众待见的电影,有可能是2016年最特别的国产电影:


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最大尺度的表演,没有之一。

 



葛大爷不仅脑袋“长”出了头发,还戴上了一顶优雅的帽子,而且这部电影的葛大爷,一次都没让观众笑场,这个,也没有之一。

 



这是全年投资最大的文艺电影, 投资方花了大钱,请来了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袁泉这样的一线阵容。


只是陪着导演程耳玩了一票比《边境风云》还要个人化的电影。



这事儿过去少有,估计以后也不多见了。


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看呢?



一部黑帮史诗,哪里罗曼蒂克了,消亡了什么


电影到底为什么叫《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不就是一部杜月笙传奇吗?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故事一开场,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陆先生(葛优饰),就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


(赵宝刚)


这一段故事,是有史实对应的。


越往后看观众越会发现,电影虽然出场人物很多,时间线也是乱的,但却跟历史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仗。


陆先生(葛优饰)对应的是青帮头目杜月笙。



王先生(倪大红饰)是黄金荣,马晓伟演的是汉奸张啸林,没出场的戴先生是戴笠,吴小姐(袁泉饰)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袁泉看起来很有民国影后的范儿)


这么一看,故事就很明白了,原来影片开场不久的那场枪战戏,才是影片真正的结局。


导演就像上帝一样,让在故事结局中死去或没死的人们,重新活回来,上演一场大上海的恩怨情仇爱欲纠葛,以及消亡。




从某种意义上说,导演是从一部漫长的史诗里,剪出了几十个碎片,重新拼成一个整体,就是这部电影。


而更完整的故事,就像导演之前说的,得在电影对应的小说里找,比如杜江童子鸡的故事,章子怡和葛优失散后的悲惨故事,杜淳那个冷面杀手的故事等等。

 



但是导演这些故事都没有讲全,每个个体的故事,都是为了说出导演心目中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表面看,袁泉的女明星与老公的经历,似乎就是罗曼蒂克消亡的过程。



可是导演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所要说的,肯定不是一个上海女明星的爱情消亡而已,那这个罗曼蒂克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罗曼蒂克,就是一种老上海的腔调。




是藏在腔调背后的,每个人物一举手一抬足之间,那种优雅体面的浪漫。就算是个流氓吧,也是一个贵族范儿的流氓。


陆先生和章子怡饰演的角色离散,独自念叨着: 


“我有时候会想起你,你应该是在北方。”


这么个杀人不眨眼的黑帮老大,对一个喜欢的女人,见面的时候有礼有节,见不到了还保持着一份乱世之中的想念,是一种罗曼蒂克。

 



当他从枪火四溢的枪战现场逃命,不是狼狈鼠窜,而是从容不迫站起身,一步步向后退,逃命都逃得起范儿,这是一种罗曼蒂克。


闫妮演的管家王妈,伺候着杀人如麻的青帮大佬主子,照样不卑不亢,就算中了弹瘫在沙发上,还不忘把最后的事情给办了,这是一种罗曼蒂克。

 



杜淳演的冷面杀手,杀人也只收一趟拉车的钱,这也是一种罗曼蒂克。

 



可是这些保持着腔调的人物最后都怎么了呢?


都死于大时代了,不仅是人消亡了,那种情怀也跟着一个时代消逝了。


这才是属于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到这里你就该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很难卖得了座?


一个如此商业化的故事,被香港导演潘文杰拍成了吕良伟主演的《上海皇帝》。

 



到了程耳这里,却成了这么个七弯八绕,摆明了跟普通观众不对付的电影,这样的片子,又怎么会卖座呢?



一部“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电影


可是程耳这个导演,就是有办法让华谊乖乖掏出钱来,还让这么多明星心甘情愿来演他的文艺片。


这是一部从构图、运镜、配乐,到叙事结构、人物表演,每个方面每个设定,都完完全全的程耳电影。



(导演程耳)


电影里有这么一个桥段,闫妮饰演的王妈问袁泉饰演的电影明星吴小姐,最近演了什么?


吴小姐答,一部艺术片,我也没看懂,我问导演,导演说,他也没准备让观众看懂,他的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王妈说,下个世纪,那我们都死了。 只要我们死掉就好了,就不关我们什么事了。

 



看到这里,观众哗一声都笑了。这里显然是导演的夫子自道。


拍一部给这个世纪的人看的电影,其实很容易,他手里有这么多张好牌,拍一部热闹的黑帮片,不就行了吗?


票房怎么会输给《长城》这么多呢?




可是程耳之所以能让这么多明星心甘情愿为他拍电影,就因为他不这么干。


他这部电影,就不是拍给观众 ,而是拍给电影的情书。


虽然大家都是拍电影的,但是程耳的电影,特别像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有观众说看到《教父》,有人看到王家卫,有人看到昆汀•塔伦蒂洛,观众都是对的。


因为程耳本来就是拿着王家卫的腔调,用昆汀•塔伦蒂洛的叙事结构,在拍自己的《教父》。

 



一个导演一辈子只拍一部电影,这句话用在程耳身上,肯定是对的。


这部电影不仅高冷的风格气质与之前的《犯罪分子》、《边境风云》一脉相承,打乱叙事的手法、悬念的设置、黑色犯罪电影的元素、人物命运的反转,也都是与前作一脉相承的。


唯一多出来的,是更精美的构图、摄影和梅林茂的配乐。



(画面美得动人心魄)


很多观众说,《长城》这种电影必须在大荧幕看,《罗曼蒂克》这种文艺片,家里看看就可以了,实际上正好相反。


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为大荧幕拍的定制款。

 



华丽的三等分,高度对称的构图,丰富深邃的景深,每个画面都意味深长,每个镜头都张力十足,就算是杀人的镜头吧,画面都拍得跟艺术品似的。


一个血肉横飞的枪战之后的画面,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照样有种奇特的美感。这种东西,就叫电影感。

 



这种感觉,你不去电影院,怎么感受得到呢?

 

他分分钟都在提醒观众,这是程耳的电影。


那么结果就是:喜欢的会特别喜欢,恨不得让导演剪出个10小时的导演版慢慢看,不喜欢的会一分钟都看不下去。


到最后,这果然还是一部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电影。





章子怡尺度大,葛大爷帽子神演技


据说章子怡是葛优找过来的,葛优是看了剧本来的。


浅野忠信为了这部电影,来上海住了几个月,就为学一口标准的吴侬软语。


程耳什么来头,凭什么?


12月16日在上海的发布会上,程耳半开玩笑地回答过这个问题:


“一是他们喜欢这个故事,二是他们比较喜欢我。”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通常来说,明星会演三种电影:


一是能赚大钱的电影,二是能赚奖项的电影,三是前两者都难说。


但凭着这个导演,我客串也要演的电影。这部电影,显然属于第三种。


也只有在程耳的俯拍镜头下,章子怡才在大屏幕上有了这种妖冶之美。

 



也是在这部电影里,章子怡的尺度突破了过去任何一部电影,车震、强暴、禁室培欲,对演员的要求很高。


章子怡也的确表现地非常好,有一场戏是,导演故意把吃饭的场景和情欲的场景交替。


而章子怡始终保持着木然的表情,就这么僵着一场情欲戏演到底,而这正是角色最准确的心理状态。

 



这么多年来,章子怡也从没演过如此被动的角色,过去无论是玉娇龙还是宫二,都是走路永远挺直腰板儿的女人。



(《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宫二)


可是这一次,她一开始演的是个摇曳多姿爱慕虚荣的浪荡女子,到最后,在经历了一系列劫难后,又成了个沉默入谜的女子。

 



你可以发现章子怡的表演,一开始是极度的放,最后却是极度的收,前半段用形体演出角色的浪,最后用心演出角色的静。


章子怡的表演,真的到达影后级了

 


(这个色调很有王家卫的感觉)


葛优的角色则很吃亏,有点像《一代宗师》里的梁朝伟,看起来是男一号,但却是导演用来压场的,讨巧的戏跟他没关系,费劲的戏都给他了。


演这个角色,表演必须不动声色,要极度内敛,才会更符合他黑帮老大的角色,这么演,就很容易被抢戏。

 



但葛优就是这么演,才真正拿住了杜月笙的气场,拿住了那个时代的气场,而那种角色的分寸感,就在葛优表演的静气里,轻舞飞扬。

 

葛大爷的演技,真是入了化境,那轻轻一个摘帽,不声不响的,足够秒杀无数演技派。




可是最抢眼的,还是浅野忠信,这个角色太讨巧了,浅野忠信的表演也真是好,沉着淡定地演出了一个优雅的恶棍。



(浅野忠信)


 其他的演员,除了客串的韩庚,杜淳的冷面杀手有点压不住角色,就连演技一直平平的钟欣桐,也献出了不错的演出。

 


(钟欣桐)


闫妮这样的老戏骨,就更是没话说。


到了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明星什么都不图,就要来拍程耳的电影。


因为在这样的镜头底下,一个个明星就像过了电一样,被程耳的镜头一拍,表演就有了味道。



(钟欣桐的演技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如果有一个华语电影年度表演奖,我会毫不犹豫地颁给它。



这个电影票房时代,这部电影很珍贵


《罗曼蒂克消亡史》肯定是一部值得讨论,值得被反复观看的电影,因为电影的品质,撑得住导演的野心。


无论怎么说,导演都拍出了一个时代的罗曼蒂克,一份大时代里从黑大老大到车夫走卒都从容不迫的仪式感,以及,这个时代,还有这种时代仪式感的集体消亡。

 



所以它未来的票房走势,未必会随着口碑走高。


这个时代,无比需要这样的电影。


这一轮牛火热的影市就像是个博彩机,大户散户、甚至金融业的朋友都拼命塞进硬币想去碰碰手气。


而时代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也只有2016年影市前高后低的冰冷,才能让资本懂得敬畏曾经的疯狂。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买卖,票房成为市场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甚至导演都不是导演了,都干成了产品经理,这个牛市能持续多久,能否发展成一轮健康的“慢牛”,就注定是未知数。




在这个时候,需要程耳这样的导演,这么任性地,拍出这种不讨好市场的、还是由大明星出演的电影,去平衡这种市场的狂热——谁说文艺片不能卖座、找不到明星呢?


只是观众需要培育。谁来培育,如何培育?


就得靠葛优章子怡这种级数的演员,去拍《罗曼蒂克消亡史》这种电影,说大一点,这一刻,葛大爷和章子怡才是真正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因为他们身体力行地,去帮助中国电影完成了对观众的一次观影教育。


在电影中,当梅林茂的配乐随着电影的鼓点嘎然而止,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手举高搜身,字幕也随之浮现,爱情消亡了,生命消亡了。


曾经的仪式感荡然无存,一个时代的罗曼蒂克,就此烟消云散。

 


(葛优又瘫了)


可是在电影外,有人问程耳,担不担心电影不卖座?


程耳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导演该操心的事儿。


谁在用心拍电影,观众看得到。


为什么票房被《长城》碾压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口碑却反过来碾压了《长城》?


这就是答案。



微信后台回复“250部”可获取世界经典电影250部!

需要电影的亲也可加番茄君微信号:gudajun88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