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杀1个无辜女孩去救80个人?这才是好电影该有的样子

2017-01-14 番茄君 电影烂番茄


斯内普教授,您的这部电影让我们翘首以盼太久了。


它于2014年的9月11日这个特别日子开拍,以提醒世人“反恐战争”的黑白难辨,2016年3月11日上映。

 

我们看到这部电影时,已经是2017年,此时在片中扮演将军的艾伦•里克曼已经于2016年1月14日去世,此片也成为他最后一部真人出演的作品。


《天空之眼》




即使有斯内普教授遗作的卖点和超好口碑,也抵不住电影在内地市场的全面溃败。截至1月14日19时,影片上映两天,票房不到500万。


可是口碑,是另一幅样子。


豆瓣7.9分




烂番茄新鲜度95%




一句话,这是一部奥斯卡级别的电影。

 

片子由《金刚狼》导演加文•胡德执导,别以为这是个拍战争片的新手,实际上,加文•胡德2007年就找到过瑞茜•威瑟斯彭 、杰克•吉伦哈尔 、梅丽尔•斯特里普拍过一部《反恐疑云》。



(反恐疑云)


这一次,只是老司机重新上路。

 

主演阵容更是超强,海伦•米伦、艾伦•瑞克曼、“小粉”亚伦•保尔……

 

观众或许会以为,一个拍惯大片的导演,一群实力派演员,这是要搞事情吧,影片肯定是一部一言不合丢炸弹的战争大片。


结果呢?


电影搞足了90多分钟,还在纠结投不投弹。妥妥的战争小片。


再一看制片方,也不是好莱坞,而是英伦。


说白了,这是一部反恐战争片版本的《十二怒汉》,102分钟的电影,都在纠结一个问题:


“杀1人救80人”正不正义?

 



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道——


英伦的好莱坞式“电车难题”


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正在英国谍报单元任务的凯瑟琳上校(海伦•米伦 饰),与美国空军协作,派出无人机准备解决一批恐怖分子,而准备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手里,攥着80名无辜民众的命。


就在一切就要尘埃落定,无人机驾驶员(亚伦•保尔 饰)要摁下发射键的那一刻,一个卖饼的小女孩出现在导弹发射区域……

 



实际上,影片只是搭了一个战争片的壳子,从这时候开始,电影完完全全变成了一部剧情片。


而影片剩下的全部情节,就在英国政府高层的讨论之间,探讨这个好莱坞式的电车难题——要不要杀死一个人,救更多人



所谓 “电车难题”,是一则社会学中的经典悖论:


当一辆疾驰的列车冲向铁轨上来不及逃避的孩子,身为旁观者的我们是扳下道岔让电车出轨,以牺牲车上乘客安全为代价拯救孩子,还是以车上更多人的安全为重,放任电车撞死小孩。


在哈佛大学的“公正”课程中,“电车难题”是讨论的核心,也是有文明以来人类左右为难的困局。


在电影中,这个问题被具体为:是不惜一切代价用无人机发射导弹炸死恐怖分子,还是为了不误伤无辜小女孩而放任恐怖分子自杀式袭击炸死更多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道英国拍摄的好莱坞风格的电车难题,不是哈佛公开课上的电车难题。


在欧美剧作创作定理中有这么一条——“如果开幕时出现了一支枪,那么落幕前它一定要打响”。


换句话说,对于一部好莱坞电影来说,无人机上的导弹一定会发射出去,小女孩一定会被牺牲,所以整部电影真正的问题,不是发布发射导弹,而是这个故事到底反思了什么?




表面上看,影片似乎在嘲讽政府部门的推诿。影片中,建立了一个多专业部门联席授权机制,政治、军事、法律、外交乃至操作人员,都有权力提出质疑并中止行动。


只有获得上下一致的认可,袭击才被认为是合法行动。

 



片中的冲突方被划分成三派:主张丢炸弹的军方,主张放弃的女政治顾问,以及游移不定的首相、司法部长。


由于各方议而不决,事件几乎被推进到无可收拾的地步。


可是故事的主题,似乎又没那么简单。因为随着情节不断延伸和台词的暗示,这似乎又成了一个猜猜谁来背黑锅的故事。


简单来说,如果放跑了恐怖分子,炸死了80个人,这80条人命是恐怖分子的锅,政府无人需要为此背锅。


但如果为了杀恐怖分子而牺牲小女孩,一旦被媒体捅破,这就是政治家之罪,肯定要有人为此背锅。




但如果将影片再想深一点,政府部门徘徊不定固然是人性使然,可也未必 41 30044 41 12305 0 0 6968 0 0:00:04 0:00:01 0:00:03 6967有道理。

 

如果80名平民被牺牲,表面上看政府输了,可从反恐战争媒体战的角度看,政府赢了,恐怖分子输了。


反之,如果牺牲小女孩的事情被媒体大肆渲染,从反恐战争媒体战的角度看,政府输了,反恐输了,恐怖分子赢了。

 



换言之,影片真正的电车难题,不仅是小女孩一条人命和80条人命的选择,更是反恐这盘大棋和80条人命之间的选择。


影片的最后,看似冷血的将军对女政治顾问说:


“永远不要和一个战士说他不懂战争的代价。”


然后漠然而去。

 



好莱坞的这道电车难题,终究还是无解。



加文•胡德战争版的《十二怒汉》


影片很难不令人想起好莱坞经典剧情片——《十二怒汉》。


从故事进展看,一直在各方的意见之间反复倒腾。军方主张既然是军事行动,那么附加损害是可接受的结果。


女政治顾问从道德高度出发,不断质问行动的合理性,并明确提出牺牲无辜者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至于首相大人,则是随着双方辩论中提出的利益和风险的变化,摇摆不定,既想收获行动带来的政治红利,又怕背上政治黑锅。


最后逼得龙女备胎乔拉饰演的外交部部长冲所有人发了一通飙:


“如果最后80人被轰上天,谁去跟媒体解释,还不是我!”

 



从场景看,除了恐怖分子所在地有室外景,影片基本在作战情报指挥中心和英国本土内阁会议这些室内场景转悠。




从角色设置上看,争论的高层们,正是这个故事中的“12怒汉”。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如此舞台剧范儿的故事,怎么不拍到观众想睡觉?


答案是,找一个加文•胡德这样的导演。


导演从故事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恐怖分子的父亲,却偷偷摸摸给她看书。




小女孩还转得一手好呼啦圈。


总之在影片中,这个女孩已经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人。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功夫拍一个小女孩?


因为导演必须用电影语言告诉我们,这个小女孩值得被拯救。

 

从故事一开场,就向观众展现了迭宕起伏的悬疑感和争分夺秒的节奏感。


虽然场景有限,但加文•胡德在螺丝里做道场,将有限的场景,拍出了大片的气势。

 



看出没?


借着一个巨大的悬念,导演将一个安静的不动声色的故事,拍出了剧力万钧的张力。


一部不是舞台剧改编电影的战争片,却采取了一个舞台剧的内核和表现手法,最后却拍出最不舞台剧的效果。

 


加文•胡德,真是给国内舞台剧改编电影,上了一堂最好的免费电影课——


教材,就是这部装着好莱坞版《十二怒汉》内核的《天空之眼》。



好电影负责提一个好问题


当然,电影拍到最后,其实还是无解。那些观影过程中的观众逐渐建立的印象,又在不断被推翻。


看上去,整个行动过程中,最冷血的,是军方。




可是无人机操作员为了避免伤害小女孩,不惜赌上自己的前途顶撞上级,要求重新评估袭击风险。




就连暗示伪造数据试图强行轰炸的上校,也是在反复探讨如何选择轰炸位置以避免伤害。


最后小女孩被炸伤,是路过的索马里青年党士兵,也就是被英国军方认定的恐怖分子,毫不犹豫拆下车上重机枪,将小女孩送往医院。


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到底谁是伟光正,谁是下三滥呢?


电影有了结局,但问题没有答案。

 



这样的电影,注定难以取得好票房。因为大多数观众才不想要看这么头疼的电影,只想要一场简单的宣泄和一个简单的答案。


《拯救大兵瑞恩》的大结局里,瑞恩被拯救了;《血战钢锯岭》里,那么多战士被拯救了。



(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


可在这部电影里,观众却感受不到一丝拯救的喜悦。因为电影,压根就没打算让观众爽到。


这样的一部电影,肯定不会是卖座的商业大片。可是一部电影好不好,与卖不卖座什么事?


虽然是艾伦•里克曼遗作,但实事求是地说,咱们的“斯内普教授”、影后海伦·米伦,在影片中的表现,只算正常,反倒是小粉有过几次不错的发挥。


这和演员表现无关,是因为这样一部电影,最大的角儿,是电影本身。所有的演员表演,都不是为了突出角色,而是为影片主题服务。



番茄君认为,这种电影的存在,对于这个唯票房论的时代来说,无疑是一种幸运。


影片的开场写道——“战争中,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




在番茄君看来,能提出这个问题,并且能够不装逼,不卖弄,踏踏实实把这个问题用一部电影拍出来的,配得上“有种”两个字。

 

相反,只会简单粗暴地煽情、无穷无尽满足大众肾上腺需求的,不配叫好电影。


举个例子吧,这部《天空之眼》,国内票房不到同期上映的一部烂番茄评分彻底扑街的好莱坞科幻片的十分之一。


可那又如何?


烂片除了爆米花快感什么都不提供,普通电影给你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好电影却负责提一个好问题。


《天空之眼》,无疑提了一个好问题,可惜的是,咱们的观众,似乎还没到时候,接受这么好的电影。


可这部如此牛逼的战争小片,真是不负斯内普遗作之名。




也多亏了在“斯内普教授”去世周年之际,《天空之眼》终于得以在国内院线正式上映,我们才得以在大银幕上和斯内普教授做一场正式的告别。

 

伟大的电影演员,舞台剧演员,配音大师,艾伦•里克曼,再见。


你最后主演的这部票房扑街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应有的样子。





需要电影的可加番茄君微信号:gudajun888

欢迎你在下面评论留言,老司机番茄君带你撸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