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直男癌靠边站,韩寒终于拍了一部配得上韩寒的电影

2017-01-30 番茄君 电影烂番茄


韩寒是一个习惯拿冠军的人,但这次的春节档票房冠军,他是铁定拿不着了。


好在,还有一个口碑冠军,等着他。


传说中“史上最残酷春节档”的第二天,战局起了些变化,《西游伏妖篇》还是铁打的第一,首日的第二名《大闹天竺》被成龙大哥的《功夫瑜伽》反超。


而韩寒的《乘风破浪》不仅没有反超别人,连第四的位置都被《熊出没》反超了。

 


《乘风破浪》



但在豆瓣上,《乘风破浪》以6.9分,反超了6.7分的《熊出没》。在猫眼上,它以8.8分紧追《熊出没》。


现在看来,无论是不是主动炒作,《乘风破浪歌》都成了韩寒征战春节档最大的败笔,如果不因此成为直男癌代言人,《乘风破浪》本有机会静静等待借口碑逆袭。


但现在,它已经完全陷入了一场票房苦战,很难再在票房上乘风破浪了。

 


这件事让人感到可惜的原因在于:韩寒这一次,的确拍了一部不错的商业片。


没错,是商业片。



与《后会无期》在导演技巧上的剑法缭乱相比,韩寒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业片导演,他准确地把握了观众在春节档这个档期,对电影消费特定的需求。


港片经典《新难兄难弟》的结构,小镇青年的青春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温暖怀旧,韩寒自己的段子,必不可少的煽情,被韩寒精准地打磨后,准确地搭配、烹饪、摆盘。



这部韩寒用1.6亿高成本打造出来的文青喜剧,才是春节档贺岁商业电影,应有的样子。


只不过这部商业喜剧还有一个著名的前缀,叫韩寒。




三观正、煽情还不尴尬的喜剧


电影本身不仅跟直男癌扯不上关系,甚至还是近期的国产喜剧中,少有的三观正喜剧。


穿越喜剧的故事,大抵是一个套路:


邓超饰演的男主角叫徐太浪。太浪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为产后抑郁而跳楼自杀。


二十多年来,父亲(彭于晏饰)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差。徐太浪拼了命想要用赛车证明自己,父亲拼了命的反对。


直到一次车祸,徐太浪穿越到了1998年的故乡亭林镇。在那里遇到了年轻时候的小镇蝙蝠侠父亲,以及父亲“正太帮”的“核心管理层”。

 


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但是最终,这场穿越什么都没改变,没有改变母亲的跳楼自杀,也没阻止父亲进监狱。


那个“正太帮”前“核心管理层”小马(董子健饰)依旧去了南方,创立了一家叫腾讯的企业,他叫马化腾。

 


而徐太浪连一个腾讯会员也没记得找他要。


在大部分穿越喜剧里,既然要回到过去,肯定要努力改变点儿什么,不是亲情,就是爱情。


能憋住什么也不改变,编剧这件事做得很有品味。


电影没有触及任何道德痛点,也不再拿梦想来掩饰欲望,用中年危机什么的掩饰出轨。


韩寒的三观很端正,方向很清楚,这部电影,连爱情都不是重点,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亲情、兄弟情上。

 


这部三观正的喜剧,在喜剧的方式上也依然韩寒。


韩寒拍喜剧的优势在于,搞笑不需要靠任何网络段子、热词、表情包,或者搞出一些尽皆癫狂的喜剧表演,而只需要发挥韩寒的小聪明。


比如乡村蝙蝠侠、小马这些梗,这些段子人畜无害,特别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



中间有一段他们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六一说“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阿浪对小马说“这个世界会变的,你该上路了,你不属于这里”。


这句话出自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今年是杨德昌逝世十周年,在此致敬杨德昌先生。



录像厅里放的是《英雄本色》,有一句台词“别挡住我看哥哥”是韩寒纪念最喜欢的哥哥张国荣。


邓超说“我想静静”,彭于晏说“好”。


邓超说:“这个时代多好啊,当你说我想静静的时候,没人在旁边问你静静是谁。”


这句台词“我想静静”是韩寒之前在微博里征集最俗的一句话是什么。



韩寒常用的一种制造笑点的方式是,有人说了一句台词,下一个镜头一定是和那句台词矛盾的。


还有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在那边开始要吹牛逼什么的,下一个镜头一定是立马快速的打断他。然后制造尴尬来制造笑点。

 


在搞笑这件事情上,他是国内为数不多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原创能力者之一。


当周星驰渐渐失去了搞笑力,韩寒依然可以轻松戳中观众的笑穴。

 


虽然韩寒自己说结尾有些“矫枉过正”,太过用力后反倒使故事看起来有点假,没有落在点上。


但整体来看,影片煽情的部分,还算比较自然,在笑中带泪和哭笑不得之间,韩寒做到了前者。



当观众看过春晚小品从搞笑到煽情的硬切之后,就更应该明白,喜剧的煽情,是门多么复杂的艺术。


而韩寒在这部分的完成度,显然比春晚小品高出了好几部普通国产喜剧。




韩寒用他的聪明,掩盖了电影的不足


好的电影都是造句,但又让人看不出在造句。


当一个商业片导演让观众知道他在利用小镇、青春、90年代情怀制造效果,却身不由己跟着导演的套路走,最后还能被他的电影打动,这个导演,就成熟了。



比起《后会无期》时期的眼高手低,《乘风破浪》里的韩寒,已经成为一个这样的成熟商业片导演。


不必怀疑,《乘风破浪》里的韩寒,依旧聪明,而他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用自己的聪明,去弥补电影之不足。

 

从技术上看,《乘风破浪》当然是有问题的。


比如节奏的问题,叙事层次的问题,包括选角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出现在别的新导演的电影里,很可能足以消耗掉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好感。


可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韩寒——他现在可能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可他却能够熟练地用电影其它的部分,让观众几乎忘掉这些问题。



和许多国产喜剧的拖沓相比,韩寒把电影拍得像杂文一样爽利,故事工整、文平字顺,开头利落结尾干净。


电影还保持着韩寒电影最大的优点:人设出彩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这些角色都会让观众觉得有意思,愿意把他们的故事,看下去。


韩寒也继续呈现出自己在影像和音乐上的好品味,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厚重的滤镜不仅带着观众瞬间回到了90年代,还成功掩盖了影片场景细部上的粗糙。



在技术上,韩寒也做出了不错的场面调度,尤其是他最熟悉的飙车场面,拍出了专业水准。


最韩寒最聪明的是终于为电影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内核:亲情

 


虽然韩寒对亲情的处理,更多的是老生常态,远没有达到精深的层面。


但好在电影对待亲情的态度够坦诚, 不强行洗白,只是用一场穿越,给了父子两人,一个最奇幻的台阶,让这场握手言和,亲切又自然。




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在线


让赵丽颖找到了正确的村花人设,让邓超找回了演技,还让李荣浩成功饰演了一位黑社会老大,这确实很厉害!



韩寒的聪明,当然还体现在对演员的调教上,1.6亿搞出的这场穿越能否奏效,还看演员的表现力。


从结果看,《乘风破浪》的阵容配置性价比很高。


邓超这几年的演技,一直是个谜,可是《乘风破浪》里的邓超,显然又找回了演技,搞笑起来不动声色,煽情段落不着痕迹,但都充满举重若轻的存在感。

 


赵丽颖这几年的电影表演,也是一个谜,电视剧中的灵气,好像一上大荧幕就不管用了。本片中,赵丽颖的灵气还在路上,可角色被她演的扎实、妥帖。

 


当然最大的惊喜是李荣浩,能够善用李荣浩的小眼睛和不善言辞,成功塑造出黑老大的不怒而威,这个叫韩寒的导演确实太聪明了。

 


其它几个配角,也都表现得恰如其分,没有用过分夸张的搞笑盖掉角色的个性。

 



现实里乘风破浪的韩寒,再也回不去亭林镇了


韩寒在进步,而且是飞跃式的进步、大踏步的前进,无论是故事的完整性、叙事、镜头语言还是演员调教,韩寒仅仅在第二部电影里,就让自己的电影作品,更配得上韩寒之名。

 


在商业电影的执行力和完成度这两项硬指标上,韩寒甚至将许多前辈甩了出去。


他只用四个月就搞出来一部大成本电影,而且成色居然不错。


这意味着韩寒在职业导演这条道路上,正在迅速地成长起来,他不再只是消费自己在公民韩寒时期积累的声名,而是迅速成为这个资本饥渴而创作力不足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真正的稀缺品——成熟商业片导演。


更何况,他自己,就是一个大IP。



对于资本来说,不把钱交给这样一个自带流量,活好又不难搞的导演手里,是不合理的。


而对于韩寒来说,电影于他而言,不仅是一个项目,一个名声变现的工具,而是一辆功能强劲的赛车,一个大玩具。

 

与许多苦逼的商业片导演不同,因为他是韩寒,所以他更有资本用自己的游戏规则,去玩这场游戏。


很多人都能看出来,韩寒是在以电影这种方式来缅怀他的好朋友——韩寒在赛车界的领路人和崇拜的偶像,徐浪。


(已故车手徐浪和韩寒)


徐浪08年去世的时候,妻子刚刚怀孕。


韩寒是让在现实世界里死去的徐浪,在自己的电影里,化身徐太浪,完成了一场乘风破浪的奇幻穿越。


这,当然是韩寒的特权。


但他有本事在商业片的酒杯里,抒自己的块垒,就有本事,给电影观众想要的,这件事,确实很厉害。



比这更厉害的事情的是,当韩寒将电影变成手中的笔,去书写当年的小镇青年韩寒的胸中块垒的时候,观众不仅愿意埋单,甚至于这种书写本身,也成为韩寒电影卖点的一部分。


那个被韩寒刻意虚化的亭林镇,正是观众愿意埋单的韩寒IP中的一部分,当观众观看韩寒电影的时候,实际上也在观看韩寒。

 


当然,《乘风破浪》原本可以更成功,无论是票房还是令韩寒成为一个权力导演的事情上。


这一场直男癌炒作风波,终究成为韩寒通往更成功韩寒道路上的一道坎。


因为观众在韩寒的聪明里,感受到了满满的算计。


当商业片导演韩寒不再拍摄金句PPT,而是通过电影,让曾经的叛逆者韩寒借徐太浪的手,完成了父子之间的和解,也完成了文学青年韩寒与资本游戏的握手言和。



可是观众早已看出——当电影中看了太多香港电影的正太用脆弱又中二的理想主义守护故乡,现实中的韩寒却早已懂得,观众想看什么,就给他们什么,电影需要什么,就制造一点什么。



韩寒很聪明,可是这样的聪明,终究成为韩寒矛盾的双刃剑。

 

无论春节档的口碑喜剧《乘风破浪》在一场糟糕的营销之后,能不能票房超越《后会无期》,韩寒都照样会在导演之路上继续乘风破浪。


可是相比这个深知“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的韩寒,观众难免偶尔怀念,韩寒电影中的,那个小镇上的中二青年——正太。


可我们当然也都知道,在现实里乘风破浪的韩寒,再也回不去那个小镇了。

 




需要电影的可加番茄君微信号:gudajun888

欢迎你在下面评论留言,老司机番茄君带你撸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