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部电影列为年度十佳,一点不早
西班牙的悬疑惊悚片近年来成为一股势力。
仅一部《黑暗面》,就将爱情的脆弱和人性的阴暗玩转到惊世骇俗的地步。
最近又有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在番茄君的微博、朋友圈频频出现。
《看不见的客人》
豆瓣目前超过三万人评分,依然高达8.6分,口碑好到炸裂!
观看后,它也提前入围了番茄君私家悬疑片年度十佳。
我相信看完了以后大多数人都会给周围的人推荐。
但是推荐影片是一门有技术含量的学问——
有的推荐是:
“卧槽,好看死了!快去看快去看!”
有的推荐是:
“这部电影从剧情的推导,细节的设置,分镜的艺术感,到可以清晰地从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感受到前后心态变化的鲜明对比,甚至还有丝丝入扣让人跟随剧情越发欲罢不能的BGM……总而言之,都是一部值得力荐的佳片。”
还有的推荐是:
“别看剧透!!别看简介!!!你绝对猜不到剧情的反转!”
我日常给朋友推荐电影都是用第一种模式。
看电影看激动了,我往往趁这种感觉还没褪去,赶紧微信一下好友:
“快去看xxxx,真的太他妈好看了!”
第二种是影评人的(作为一个公号主我也不例外,虽然我从不写那种不讲人话的影评),我通常用第二种方式,因为“好看死了!”不够。
此时影评也是一个电影才能引起读者重视,看来我必须得看。
我不喜欢第三种推荐模式,为什么呢?
因为通常被这样推荐的朋友真的去看这部电影了,他就会下意识地去猜剧情。
若是死活猜不到,心里种种不服气,这种不爽的情绪还会带到这部电影的体验上,从而潜意识里给电影减分。
要是猜到了,就有一种,什么嘛看到一半就猜到了,这电影不过如此。
这部电影评分8.6分,却被很多爱猜电影的朋友打出低分,就是因为这种观影习惯。
所以,番茄君还是采用第二种推介方式。
开撸。
悬疑片在布局上讲究层层递进,步步惊心,抽丝剥茧般将终极真相一点一点呈现出来,让观众最后时分恍然大悟。
忽高忽下的过山车大家都爱坐,伴着高潮惊悚,随着惊悚高潮,身在其中,欲罢不能。
你有福了,《看不见的客人》就是这种风格的典范。
这个片名曾让番茄君第一时间想到了经典悬疑片《消失的爱人》。
女主角艾米看似是个人见人爱的傻白甜,实则毒蝎心肠,公众面前笑脸盈盈,转瞬变脸比翻书还快。
《消失的爱人》
绝对的利己主义者,总是习惯用环环相扣的谎言,给自己戴上伪善的面具,逍遥自在。
这部西班牙电影的男主,是不是这样?
影片从四个层次展开故事,随着情节的深入,每呈现一层,观众接近的岂止是真相。
更为重要的是,男主的情绪和形象也在逐渐展露最真模样。
第一印象,男主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电影直奔主题,没有铺垫,单刀直入。
男主身陷一宗命案,犯有杀人的嫌疑,庭审在即,他必须设法摆脱一切嫌疑,恢复自由。
他的私人律师给他找来最顶尖的辩护律师,至今为止,未尝败绩。
是个女律师,但攻气十足。
她开门见山的强调:
在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把客户分为两类。
一类是明白自己处境并合作的,即便这会让他们透露想避讳的事。
还有一类是自以为聪明,不想帮忙,却等着免受罪责的,你属于后者。
男主信誓旦旦要坦白,将案发时的情况娓娓道来。
那天和情人在酒店会面,正当离开时,他被人打昏。
醒来后,发现同行的女主已经死在浴室,钱也洒了一地。
紧接着,警察赶到现场,将他制服。
他则一再宣称,自己遭到袭击,绝对不是凶手。
警方一再确认,门窗都是从屋内紧锁的,如果凶手另有他人,他是怎么出去的?
女律师接连质疑,为什么选这么偏远的酒店?
十万欧元为什么没被带走?
男主支支吾吾,连他自己都觉着,想要蒙混过关,很难。
律师表示,你必须告诉我所有真相,否则后果很严重。
于是,第二段回忆。
第二印象,男主是个懦弱的傻白甜。
欺骗老婆出差,实则跟情人幽会。
回去的路上,意外遭遇事故,他们两倒是没事,对方司机却奄奄一息。
之后有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正当男主准备报警时,女主立刻拦下,与其承担责任,不如逃之夭夭,尸体和车交给男主处理。
其二,说好彼此不再相见,但在女主强烈要求下,两人后来又偷偷见了一面。
嫁祸死者偷钱的事也是她干的,还让男主老实点。
也就是说,什么坏事都是女主一手强迫的。
他没办法,谁让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呢?
人家那么强势,手段那么狠辣,不听话万一被她干掉怎么办?
看到这里,番茄君想到了男主的身份。
他是什么人?
大公司的CEO,迎娶了白富美,还生了个小公主,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俨然登上人生巅峰。
而这一切,很多人一辈子都望尘莫及,他只花了十年时光。
他是懦弱的傻白甜?
而且被自己的炮友牵着鼻子走?
第三印象,男主是个腹黑的杀人犯。
律师又回到了最初就迫切想知道的核心问题,尸体和车究竟在哪里?
交待完沉尸地点后,男主又曝光了一个血腥的事实。
那男生当时还有气,没死。
但他还是将人家沉了,番茄君身上一阵发冷?
女律师提议,可以将密室杀人案的凶手推给车祸死者的父母,并做出一番大胆的假设。
他们夫妻二人如何布局,如何作案,如何逃逸。
乍一听,细节好逼人,顿时觉着好有道理,满满都是说服力。
问题是证据呢?
男主越听越高兴,果然是无败绩律师。
可是对方话锋逆转,又将矛头指向男主。
趁着男主意乱神迷,律师又拿出现场照片(其实被PS过),画面中俨然有死者母亲的画面。
并暗示她就在那家酒店工作,犯罪嫌疑非常之大。
然后转瞬变色,话音炸起,这照片根本就是假的!
这个推理根本就不成立,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套出男主的真心话,否则我没法帮你摆脱牢狱之灾。
没办法,话都说到这份儿了,男主激动之下,大方承认女主就是我干掉的!
第四印象,男主是个虚伪的自大狂。
这个阶段,可说是来到了剧情最后的一波大高潮。
若律师直接问,这个谁也不信的霸道总裁怎么可能脱口而出呢?
针对谎言,你必须站到谎言的背后,站在说谎者的角度,看似处处为他着想,实则步步给他挖坑,让他接着跳。
他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控,故而直言不讳将真相全盘托出。
不知不觉,思路上已被“请君入瓮”。
与其说这是自负,不如说更接近自大。
确定男主杀人犯的事实后,律师大功告成,立马闪人。
至此,男主已经成功完成了180度的大转变,懦弱是伪装,受害者是伪装,撕下伪装的面具,是一张——脸。
两个事发地,两宗命案,两条人命,这叫灭绝人性。
番茄君说了这么多,也许很多人依然一头雾水,甚至不知所云。
即便是看过一遍的人,可能对整个过程还是一知半解,这就是悬疑片的最大魅力。
山顶虽然只有一个,但通往山顶的路却有很多个,岔路那么多,难免就会迷路。
这就叫“叙事型诡计”,说的是编剧故意隐藏事件中的关键信息,达到迷惑观众的目的。
影片在男主和律师的对话中,展开各种回忆,或倒叙,或插叙,或现在时,谎言迎面而来,真相扑朔迷离。
叙述那么多,西班牙语那么快,光看字幕,思路也不太容易跟的上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律师充当了侦探的角色,将似真似幻的男主记忆,打碎了又一片一片拼了起来。
话术里步步为营又步步紧逼,当男主心理防线崩溃之时,即是真相水落石出之日。
这种叙事手法,有向《罗生门》致敬的嫌疑。
但是有突破,叙事人的视角不变,只是作为唯一叙事人的男主,其台词历经四次突变,令人叹为观止。
《罗生门》(1950年)
在细节呈现上,影片也有一些铺垫,经得起反复推敲。
比如伪装成律师的(省略四个字),伪装为何那么真实有气场?
影片也早有交待。
她本是教文学的老师,热爱戏剧表演。
如果说忽悠如戏,全靠演技,那么她的功力足以惊世骇俗。
进门前看似稀松平常,回头一想,原来是在为演戏调整状态。
进门后就掐时间,营造紧张兮兮的气氛,一看就是有备而来。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迄今为止只有三部作品,并不高产,有限的作品展示出对悬疑片的狂热。
(导演奥里奥尔·保罗)
2010年的《茱莉娅的眼睛》,2012年的《女尸谜案》也都是悬疑片的佳作,令人过目难忘。
牛逼的是,他不只是导演,也深度参与编剧。
所以三部作品的故事风格看起来一脉相承,比如他那极具标志性的结局大反转。
形式很套路,但观感很意外,超爽。
《女尸谜案》
记得《女尸谜案》之中,类似的车祸、谋杀与复仇的情节也都有。
但在《看不见的客人》中,叙事明显提高,运镜走位也更成熟,背景音效的落点也恰到好处。
连续三部作品都能维持极高水准,妥妥一枚潜力股,又是一位大卫·芬奇。
西班牙这些年的悬疑惊悚佳作不少。
除了开头提到的《黑暗面》,还有诸如《活埋》、《隧道尽头》等等剧本扎实的电影。
(活埋、隧道尽头)
引人入胜的剧情背后,常常饱含着他们对于困境中人性的洞察。
比如这部电影,身为霸道总裁,试图用谎言和金钱摆平证据不足的命案。
如果本案真的证据不足,那如何维护司法的正义?
只能任由凶手逍遥法外?
这些司法漏洞,其实就是人性的黑洞,古今中外都是一个道理。
可是谎言真的能掩盖真相吗?
一个谎言开始了,就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到最后漏洞百出。
复仇者用谎言拆穿了男主的种种谎言,正是利用人性中的弱点——
先入为主,一叶障目,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真实,从而敲开其罪恶灵魂的大门。
有道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腹黑的男主,你输了。
迟到的正义,你赢了。
好电影就该这样,提供视听盛宴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传播一种普世的主流价值观。
比如正义,比如爱,比如为了爱主持正义。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看此片,回复“看不见”也有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flytigerman
需要电影的盆友可加番茄君微信号:gudajun666
欢迎你在下面评论留言,老司机番茄君带你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