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人都知古藤美,谁人触其旧时光

2016-04-11 古藤马桥


垂垂璎珞影交加,

翠幄银幡护紫霞。



眼下正是紫藤花开的季节,成串的紫藤花自然地垂落,妆点得这个春天浪漫起来。说起赏紫藤,一定要去古藤园看看。作为沪上最古老的紫藤,4月中下旬就要进入盛花期,盛世美颜正在慢慢绽放。




这里除了有近500年的古藤,还有三百年的牌坊,存留着闵行少有的历史文化遗迹。预测盛花期之时,古藤园又要热闹起来。马桥人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找个人少的下午,来古藤园触摸旧时光。


“花时香气蓊郁,

冠盖半街,远望如天半紫霞”

                                                          

上海树龄最高的紫藤是这里的镇园之宝,或者干脆说,园子就是为保护紫藤建起来的。每位游客一进园便直奔紫藤架。只见古藤蜿蜒盘旋于水泥架上,苍砺的树干或直或曲,盘根错节,攀缘直上,如虬龙游走半空。整个棚架有两三百个平方米,分三部分,东、西两头为长廊,中间是不规则的方形。棚架中的柱子和壁上刻有前人咏藤诗作数幅,“宜阳紫藤”介绍铭牌和“乾隆拴马图”浮雕各一幅。据说,乾隆下江南也来过这儿。





古藤的主干就在中间石栏围住的泥地里,粗壮的主藤不知是不是400多年前的那一枝,往上看看生出的旁枝,想来依然生命力旺盛。据说在百米开外的草坪上也找到过迸发出来的紫藤枝蔓。现在正是紫藤花开的季节,春天纷繁的枝条上,翠叶浓密,犹如撑开巨大的紫伞;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上海县志》这么记载“今犹生气盎然,花时香气蓊郁,冠盖半街,远望如天半紫霞。”


古藤日常的养护,都是公园主任自己来的。冬天施肥,生长期防虫害,开花时帮着疏蕾,没事就到藤下看看,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藤蔓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遗憾的是树龄470年以上的那株最古老也是最粗的藤枝,由于受到外来病虫的侵害,已经被蛀烂了。原来这根古枝,直径要有30公分,盘旋而上,虬节甚是好看,犹如盆景中修剪出来一般。现在为保护古藤,减少虫害面积,不得已将其砍去。



 

看完了紫藤,才能静下心来听听其中的故事。种下古藤的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的董宜阳,董家是北宋末年从汴京迁来吴会的,后又迁居沙冈。董宜阳常年住在紫冈,建起紫冈草堂。这里要解释一下,如今的马桥地区保留着上海从海变陆的遗迹,分别是距今六千年的海岸线“沙冈”、五千年的“竹冈”与三千年的“紫冈”,是由细砂、中砂、黄蛤、文蛤等贝壳碎屑组成的贝砂带。住紫冈的董宜阳一心校勘史书,临摹碑刻,不问世间俗世,在地方史方面用力极深,著辑丰富,算得上是乡贤,种下的古藤又萌荫后世。


民国年间世居马桥黄家河圈的黄家锟的《沙冈藤花歌》对古紫藤有细致的描写:“沙冈桥接紫藤棚,由来已久得此名。不知胜朝何人手,种植二百余年枝。干横其本大于五斗瓮,其干高于九丈栋。其枝曲曲多回环,其叶重重少虚空。春夏之交天气新,万串花垂少俗尘。日暖风和香馥郁,蜂狂蝶醉飞逡巡。况复荫蔽十家小,市共称美以藤缚。 藤如连理粗者骨,千萦百结细者筋。蟠作华盖之形竟如此,我辈追寻兴不穷。闲来茶肆问老翁,为言冈古树亦古。年年但见一片紫云,拥护无级金帝宫。”




此外,七八十年代这里之前叫“紫藤棚”,属于友好村,紫藤架盖着半条街,是个热闹的市集。1999年,市、区二级政府斥资700余万元,邀请上海园林设计院设计师,按江南园林布局,精心设计并建造这座园林。



了解乡土历史的好窗口

                                         

除了古藤,这不到五千平方米的公园里,还浓缩着闵行地区的一段段历史。古藤的北侧矗立着一座精美的牌坊,称“节孝坊”。这是上海唯一修复完整的清代三门四柱五顶牌坊。高 8米 ,底宽 7.23米 。花岗石质,前后满雕;每根立柱上刻有楹联,上部中央的石匾上刻有“圣旨”二字。此牌坊原址在闵行老街前东街,老街改造时移到此地。 穿过节孝坊就见宋井亭。宋井亭是倚壁而建的青瓦翘檐的半亭,因亭内置有南宋八棱石井栏故名。青石质的井栏外壁镌有55字铭,记载南宋绍定五年造福乡里开凿义井之事。这里是从寺嘴角移来的这口井的井栏,并无水井。




在藤棚的南面有“积翠坊”。高约 5.4米 ,底宽 2.65米 ,单门两柱三顶,花岗石质。建于乾隆年间。原址在上海市区某私家小花园里,因动迁,拆到这儿重建。还有始建于民国四年的部分崇德平板桥,四周凿有龙纹的鼓形础石,系宋代古寺建筑构件,器件硕大。


这些历史遗存原本散落在闵行各处,或乡间田头、或老街宅里,汇聚一处展示、保护也算一种创新。而古藤园本身虽小,但假山池水,树木参差,曲径通幽,打理得相当不错,这里闵行人可以了解一下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的历史。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文脉传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