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浸润黄梅底色 打造法治文化“宜”名片

安庆普法 2023-10-02



“八五”普法以来,安庆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全方位、高质量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擦亮法治文化“宜”名片。


因地制宜

构筑“精品化”法治文化阵地



安庆市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宗旨,推进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拓展工程,将法治元素融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亮点、有影响的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在城乡建设中绘制出一幅幅精雕细琢的法治文化画卷。


安庆市法治文化公园

按照“市级阵地有规模、县区阵地有亮点、村社区阵地全覆盖”的原则,统筹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充分利用现有公园(广场)等场所设施,添加注入法治元素,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群众生活紧密融合目前,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园58个,联合黄梅戏艺术学院建立法治黄梅戏创作基地1个,文化舞台1269个、农村法治书屋906个、农民法治夜校82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68个。


宿松县法治文化公园

潜山市法治文化公园


岳西县法治文化公园

桐城市法治文化公园


人文相宜

打造“本土化”法治文化品牌

黄梅戏《打猪草》改编《防诈防骗不上当》作为黄梅戏、桐城歌、潜山弹腔、岳西高腔、望江龙腔、太湖曲子戏等多种地方特色戏种的故里,丰富的地方戏种资源是安庆普法的一支源头活水。安庆市整合市县乡村四级优势文化资源,以“法治黄梅戏”为龙头,构建“一地一品”法治文化阵地体系。

宿松县非遗传承人汪永松用大鼓书赞唱民法典
市级层面充分利用黄梅戏品牌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建立起“法治黄梅戏作品资源库”,以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创作、展演法治黄梅戏作品,跳出了脸谱化的传统普法模式,“唱”出了一条“戏曲+普法”新路子。县区层面充分提炼桐城“六尺巷”、望江“三孝”“不越雷池”等县域传统法治文化精髓,推动“礼让、贤达、孝亲”文化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目前,已创作《宪法颂》《黄梅声声唱普法》《宪法就在你我身边》等法治文艺作品50余部,自编自演普法节目1800多个。 

形式合宜

开展“特色化”法治文化活动


安庆市法治戏曲进乡村
迎合群众学法前端需求推进普法供给侧改革,以开展情景式、交互式普法活动为切入点,借助法治扶贫夜校、农村法治书屋、村民普法学校、社区普法讲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民主法治示范村、巡回法庭等,开展“百镇千村法治戏剧巡演”“法治电影进万村”“法治文艺天天演”等活动 1750场次。桐城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走进新渡镇合城村管圩组打造“旅游+普法”新亮点。以安庆古城“花朝节”为契机,实现了普法活动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学法答题送票的形式,使得文化旅游的红利普惠于民,调动大众的学法普法热情,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打造“小院+普法”新模式以政法干警为普法主体,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公证员等专业力量,以农家庭院、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普法场所,在“唠家常”中,围绕与群众关系密切、关注度较高的法律问题开展精准普法,既接地气又凝聚人气。打造“非遗+普法”新路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法治宣传教育的融合发展,在大鼓书、文南词等非遗文化项目注入法治文化,鼓励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等创作法治文化精品,寓法于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普法活动,用语言讲好法治故事。



来源:安庆市司法局

微信主办:安庆市法宣办

                       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