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沙河畔的故事(14)(15)【阿慧的冷暖人生】

2016-09-01 知青情缘


阿慧的冷暖人生(1)


写在前面的话:

    一场上山下乡运动,驱使着千百万知识青年带着天真烂漫的幻想和献身,既留恋又痛恶的复杂感情。知青的人性关怀在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练就人的性格,完成了非常尖锐、集中的戏剧性矛盾,冲突过程。命运的不幸者,往往是生活的富有者。这场荒谬的上山下乡运动,并不意味着被卷入这场运动的知青也是荒谬的。不,恰恰相反。知青却是极其热忱的一代、真诚的一 代、富有牺牲精神和有责任感的一代。知青曲折的经历,两极抗衡的张力,压抑与反抗。理想与现实。崇拜与反叛。这两极的,此起彼长。构成千变万化的故事。写出了对人的尊严的呼唤,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包括爱情的权利等。


    在中国结束了十年动乱,不幸遭遇的同时,又重新开始他们所经历的命运遭遇,他(她)们用知青特有的善良、朴实、忠诚、勤恳,耕耘着自己的人生。然而,这些经历,展现着他(她)们自己人生的生活和灵魂。


踏上知青之路     离别表情冷落


    我要讲的这个姑娘叫阿慧,她从小在上海黄浦江边上长大(现在是黄浦区),她家离十六铺码头不远,小时候常与大孩子们去江边玩耍,她听惯了轮船的鸣笛,看惯了船上白帆,那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也许让她从小见过了“大世面”,养成了比一般女孩更海派、更胆大的性格。


    1970年,那时她16岁,正是花季少女。刚是初中毕业,她因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锣鼓喧天的动员下,她被光荣录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她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被分在离景洪城最近的连队。从此,她就成了“兵团战士”。把青春交给了祖国的橡胶事业。


张永明插画(著名旅美重彩画家丁绍光学生)


   阿慧长得非常漂亮,我见她时,她是全场女知青中的“一枝花”。 她那张白皙的脸蛋,淡淡的柳叶眉,炯炯有神眼睛里充满着故事,隐约可见到她那内心世界展露无遗。那轮廓清晰的鼻梁与嘴唇,也显得极为标志。两条粗黑的辫子,更增添了几分娇美。玲珑的外形,优雅的姿态,略带一丝羞涩的谈吐,让人看了不由得生出几分怜爱,更显上海姑娘的灵气。当她微微一笑时,露出两个动人心弦的酒窝。她如一朵美丽的女人花。洁白无暇,清新淡雅,芬芳扑鼻,令人心醉。简直是我油画笔下求之不得的肖像模特。


   阿慧刚到兵团那天,让好几个连队军人领导都抢了要分到自己连队,后来被分派到一个已经开割的橡胶,生活不错的老连队。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聪明、勤快、好学,待人接物,礼貌和气,大大咧咧,让全连队上下,人见人爱。不久,她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割胶技术,成为了全营的割胶能手。


    成为“割胶能手”后,这“光环”就象套在她头上的紧箍咒,她要不断地刻苦钻研,提高技术,不能有丝毫松懈。她每天起早摸黑在自己橡胶林里盘旋,她把整个心扑在了橡胶树上。在极其贫乏的生活环境下,她长年累月,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在超强透支的体力劳动中,她的身体渐渐消瘦,面无人色,她越来越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


    有一天,她手持胶刀,准备上山割胶,她感到十指无力,突然,胶刀掉在了地上……,她竭尽全力,弯腰去捡胶刀,可那秀长的手指,一直发抖,而且不听了使唤……。


    连队领导得知后,马上劝阿慧去医院检查,经团部医院医生诊断,她的手掌的合谷内外侧肌肉已痿缩,但病因是如何引起的? 谁也说不清楚, 看过病后,大家争论不休,有的说劳累过度,有的说橡胶的药物引起,更有人说是神经性毛病引起的,最后, 医生在病情诊断书上写着: 因水土不服, 引起肌肉痿缩……。建议:调整工作岗位,不适应从事体力劳动……。


    经过一段时间吃药治疗休病假,阿慧的病情没见好转。此事惊动了营部领导,有人提出阿慧是由于工作长期劳累,加之水土不服,引起的疾病,再加上阿慧能写一手漂亮的文字,平时在连队还写过墙报、大批判文章,文笔不错。可以调营部来安排个轻松点的工作。经领导研究决定,阿慧调到机关,从事报道员工作。从此阿慧再不用爬山割胶了,她非常激动,她决心以百倍努力,把工作做好。她把办公室布置的干净整洁。她把中文打字机上的每个铅字,都用牙刷清理得非常清晰……。


    晚上,她伏在办公桌上,给家里的父母写信,告诉了自己调到机关工作的喜信。父母告诉她:你是“臭老九”的孩子,今天能调到机关工作,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一是你努力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二是上级党委对你的信任;三是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领导对你的信任;……。但他们哪能知道,这是女儿用自己身体作筹码,换来的工作环境,今后的人生之路还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真是天缘凑合,阿慧调到场部不久,那是1976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来西双版纳,拍摄一部反映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曼菲寨,农场的知识青年王晓雷到农场后,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的故事片,片名为《寄托》的电影。摄制组拍摄的场景就在阿慧所在的一师一团原始森林里新建的“十七分场”。他们来到一团,一定要从知青中挑选一位真正的女知青扮演主角。在领导们的热忱推荐下,阿慧在全团几十个女知青筛选中,她被初选上了。


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寄托》


    阿慧被电影《寄托》摄制组初选上女主角演员的消息传到农场,全场上下都为她而感到欣喜。还剩下 “三挑一”最后一轮面试。那天,场部领导还专门派了一辆车,为了不让阿慧面试失手,还特派我陪同阿慧,为她作最后“冲刺”壮壮胆。


    当面试开始,阿慧轮到第一个上场,她淡然处之,象一潭清泉,没丝毫掩饰,银妆素裹,清澈见底,大方得体。经过制片组的面试,她的长相、体型、表演、试镜也都已顺利通过。我见到场上的考官们个个翘起大拇指,欢眉喜眼地窃窃私语着,当然,这是个让人一目了然的成功“信号”。面试结束,有位摄制组的长者笑嘻嘻的过来,他告诉阿慧:待等政审(家庭主要成员的社会关系的政治审查)与体检报告出来后,即可下发录取通知,他嘱咐阿慧,回去安心等待通知。


    那天面试结束后,我对阿慧说,看来你录取的可能性很大!她喜笑颜开,让我马上陪她去邮局,给她上海的父母发去了电报:面试结束,待等通知。


    回场的汽车,迎着骄阳,卷着尾尘,阿慧一路欢声笑语,声如银铃,夹杂着汽车的轰鸣声,环绕在村寨弯曲的路上,向前驶去……。我站在车箱,顺手摘下路边的火红的凤凰花,做成个花环,套在了阿慧头上,真是美如冠玉,引来一阵灿烂的欢笑,大家祝愿阿慧心想事成……。

 几天后,消息传出:录取《寄托》主演人选已定!但阿慧迟迟没接到通知,她心中感到事不宜迟,情况不妙,但根本没勇气去询问摄制组,我向领导提议,是以组织名义去问个事情真相。领导也很同情,去摄制组询问阿慧未被录用的详情,对方回答大致是这样的:一、阿慧父母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二、阿慧患肌肉痿缩症,无法表演知青强体力劳动的场景。三、阿慧普通话发音不准,上海口音太重……。


   阿慧被淘汰出局了。阿慧心灵深处受到极大打击,真让阿慧伤心欲痛。当然,如果她被选上,当上主演,她就可走上新的人生之路,可成为阿慧逃离农场的最佳跳板,从此可以飞黄腾达了……。


   听到这消息后,阿慧的心像路旁的蒲公英一样,迷途而不知其返,路漂泊无根了……


《寄托》影片中,由容晓蜜扮演的女知青王晓雷


     命运与阿慧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但她不气馁,她认为:人的一生中机遇与运气也许很难遇上,有人碰到了,抓住了,然后走运了。可自己没有……,她有些不可理喻,自己的命运怎么会如此坎坷?但她怀疑着:这也许就是自己的命吧?


    她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眼望着窗外起伏跌宕的南联山,心潮澎湃,止不住的热泪哗哗地流落胸前……。


    我悄然无声地站在她身后,看着抽动的肩胛,她已哭成了泪人,我不敢惊动她,更不能去劝慰她。此刻,也许她需要一场痛快淋漓的大哭;也许更需要一次同情的拥抱吧……。



 阿慧的冷暖人生(下)


    阿慧没被录取当电影《寄托》的主演, 但她真如云南话说的“家里敲锣外面响”,确实已“鸣声在外”。接撞而来的是“南联山有个仙女般的上海女知青”——这爆炸性新闻,如雨季的流沙河洪水,无肆泛滥,顿时淹盖了景洪坝……。


    阿慧如天上月亮有引力一样,把许多男人们都吸引住了。从城里到农场,从机关到企业,从干部到群众,从领导到科员,从技术员到农工,更多的是场内外北京、上海、四川、昆明等地的知识青年……。阿慧的追求者,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每天信件、电话不断,更有人驾汽车、拖拉机、单车找到场部,不多时,办公室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无奈之下,阿慧只能躲在我的办公室,不管天气再热,都门窗紧闭,密不透风。这样的状况,真的让阿慧快要崩溃了,我们的办公室也被弄得如四面楚歌。阿慧真有入地无门的烦恼,她简直不敢出门了。本来摄制组想让阿慧留下来当配角演员,可这一来统统被阿慧拒绝了……。


    此时,阿慧真不知所措,她的脑袋快要爆炸了,她想找个地方去清神爽气,她默不作声,爬上办公室的楼顶,她抬头远望着南联山顶上的漂泊的白云,多想悄悄的躲在那里,她以为将自己蒙上眼睛,就可以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就可以听不到所有的烦恼;她总以为脚步停了下来,心就可以不再远行……。

 

   是啊,命运与阿慧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她心想,也许这是自己的命中注定。人生就象一个攀山的过程,一路坎坷,一路泥泞,人生路上有风有雨,到处是荆棘丛生。她不气馁,她认为只有靠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前方一定会有鲜花和掌声在等待着自己……。


    一切来得如此突然。眼前,她最向往的那平静的生活,都无计可施了,她突然有了逃避这个比胶林烦扰的环境,她心里想着尽快地逃脱这块伤心之地……。


    那天晚上,阿慧房间的灯光彻夜未熄,在灯光下,用她灵妙的笔,给父母写了一封“投降”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离家已第六个年头了,可你们流着泪把我送上南去的列车那一幕还在我眼前。时间流逝,一转眼, 连我自己也无法相信,自己长大成人了!看到你们那饱经风霜的面容,我知道这是真的!


   我辜负了你们沥尽心血为我铺筑的路,如今,我选择了一条“回归”之路,因为兵团这条路,我已再也无法有勇气走下去了,请你们理解女儿的心……。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是你们那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我的人格正在一点点的定型,如今,我已成了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也开始明事理有自己的主见了,我要向你倾诉,但又不知道给你讲些什么?


    我还记得那上学时,我一直为了你们所说的名列前茅而奋斗,我拿过许多学习优秀的奖状。你们参加家长会也知道的,老师说,如果我好好学习,考清华绝对不是问题,我的聪明当然是遗传自你们,我很感激爸爸你一直在呕心沥血地培养着我。


   可是,命运不是随人的意志能转移的,“文革”来了,爸爸成了“臭老九”,我们这一代失学了,轮上了上山下乡,继续升学考名牌大学的愿望都成为了泡影。我知道这给你们带来巨大打击。我也成为了“出身不好”的子女,响应号召,报名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我心里明白,自己成了“老子反动儿混蛋”,我是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从此只有靠自己百倍劳苦,虚心接受“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才是自己要走的唯一之路。我日积月累,力尽筋疲,经过努力,被评为“割胶能手”,得到了上级表彰,加入了共青团……。但这些离党的要求“还很远”,我还要继续努力……。


     可是,眼下我已经力不从心了,我的身体出了问题,突然双手十指无力,失去了握胶刀的力量,再也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成了“残疾”青年……。

 

    前几天,经医生的会诊,主治医生在我的《病历诊断书》上写下了“因水土不服,加之劳累过度,缺乏营养,造成肌肉痿缩,建议病退回沪……”。


    现在根据医院的《诊断书》,经上级领导同意,让我办病退回上海……。

 

   今天去信,你们不要为我难过,也许与你们团聚比什么都好;也许回来“水土服了”,身体完全有恢复的可能;你们应该为女儿的回归而高兴!


   收到我的信后,请你们尽快与上海知青办有关方面联系,让我尽快回到你们的身边……。                           

                                            你们的女儿  阿慧

                                                       1976年秋于西双版纳

 

      

   六年后,阿慧用一张“病退”回城的《调函》,换取了上山下乡的《喜报》。在父母的千辛万苦地奔波下,阿慧带着一双“残疾”的手,独自一人回到上海,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泪水……。


   父母见到疲惫不堪的唯一宝贝女儿又回到身边,母亲紧紧握住阿慧那双肌肉痿缩成皮包骨头的双手,母女俩哭作一团……。


   写到此刻,我翻出四十年前,阿慧给我留下的那篇诗:

《我的青春——红、绿、灰》

 撤下鲜红的袖标,赴向绿叶的兵团。

脱下学生装变成绿耕农,走进绿色的胶林。

融入绿色的海洋,已淹没了红色。

流出了血红和泪水,换来洁白的胶乳。

踏着日暮途远的胶林,抚慰着疲惫的身躯。             

胶林的小路上,留下了生命轨迹。

我的手残了,我的心成了灰色。

留下那“红、绿、灰” 的三色,

 将永远是我人生记忆中,我青春的色彩!

不!我还有:

一口呼吸着的气,一张不再青春的脸,一颗思念着的心!

  1976年冬  于上海

  

      几年后,我也通过《调动函》,调回了上海。为了各自的生机,我们都忙忙碌碌。关于阿慧回城后的情况,一直杳无音讯,不知道她现在还好吗?   

     心中藏着阿慧的那些故事,总有一天会忘记,在我不愿遗忘却被岁月遗忘的未来,也许在我的生命里始终有她,那是我们曾经有过一段共同走过的路,将永远都不会消失……。

      我对阿慧的这份记忆,被我搁浅成一个经历的传说,在这个记忆的扉页涂上泛黄的岁月,她的微笑从我的思念里默默滑落,这一份刻骨,这一份柔情,是否会憔悴我们彼此已年老的心?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看天,看绿,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而她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也必将成为我心中永久的记忆!


附:

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可欣赏到怀旧彩色故事片《寄托》(1976完整清晰版)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可欣赏到怀旧彩色故事片《寄托》(1976完整清晰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