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属连大坝砍柴的往事
每当回忆起八年的知青生活一股酸甜苦辣之味油然而升,时光真快呀!转眼间三十四年弹指而过,往日我们这一群十七八岁的小知青,如今已年过半百之人了,看到我们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今天的好年代,条件非常优越,日子过的无忧无虑、有滋有味,想当年我们在这个年龄时的生活情景,真是一言难尽。
三十四年前响应祖国的号召,来到人称“走过半爿天的云南思茅五七农场”支边,我们连队主要担负着全场茶叶的加工成品任务,在加工茶叶成品过程中有两道烘烤干燥工序,即然要烘烤就必须要有燃料,当初我们加工茶叶的燃料是木柴,木柴是我们唯一的燃料,每年的冬季我们直属连就要抽调二十五人左右进大坝砍柴,为明年三百排柴火准备,谈起大坝砍柴工作的艰苦,凡是经历过的男同胞都记忆忧新,感慨至深。
二十五人的一支砍柴小分队,来到大坝深山老林,食宿在荒无人烟的山沟里,工作环境之恶劣,生活条件之艰苦,这种情景现代年青人是无法想象和理解的。我作为一名连续四年参与砍柴的突击队员,来追忆讲诉我们这群砍柴人艰苦的工作,和哭笑不得的生活方式。
49 30211 49 14939 0 0 3799 0 0:00:07 0:00:03 0:00:04 3799
我们来到杂草丛生,山高林密的大坝山沟,放下行装和生活用品,马不停蹄先要平整一块地、砍木料、割茅草一起动手、搭建简易的工棚,这就称作为是我们晚上休息睡觉的“宾馆”,有的同志马上在山坡旁挖土灶、架锅开火,就算是我们的炊事房,吃好粗茶淡饭后,大家手提板斧,列队听蒋队长作战前动员,明确工作任务,我们每人一天是半排柴的指标,一排柴是怎样的概念呢?那就是1.7米宽、1.7米高为一排柴,每天要完成半排柴的任务,确是不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工作方法很原始,在35度的山坡上,用板斧一斧子一斧子砍树木,这样的原始劳作消耗着我们大量的体力。
寒冬腊月时汗流夹背光着膀子,挥动斧子为完成任务苦干加巧干,说句实在话这种原始生产方式真是累死人。一天下来精疲力尽,浑身象散了架似的,但是伙食又非常差,每天总是卷心菜、苦菜、萝卜没有油水更没有荤菜,干重体力活的小青年怎么受得了。一个月下来大家由于没有营养补充,人象猴子,面如菜色一般。 这样形容一点都不夸大其词。
再说我们住的工棚有苦难言,云南有十八怪之称,气候一天有多变,白天工棚里热的人走不进、待不住,到了夜深人静时冷的大家从美梦中惊醒,双脚蜷曲起取暖,有时冷的睡不着觉就干脆睁大双眼望星空盼天明。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更惨了,我们的被子几乎是湿的,下地更是寸步难行,炊事员做饭都困难,有时只能吃夹生饭充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我们战天斗地的生存本色。人总要方便,山沟里到处可以方便。但是在云南树林杂草中有一种昆虫,本地老百姓称之为“花苍蝇”,它是最爱叮人,吸了血后又痛又肿很难受。所以我们砍柴人要方便,总要找一个无人安全地带,爬到树杈上去方便,有时连自己都感到哭笑不得,我们这群人犹如大圣再世。
艰苦的环境生活确实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格。但是枯燥的业余时间也是难熬的。每当夜幕降临时,山林里一片漆黑,当时没有电视和电影,没有文化娱乐中心,更没有歌厅、舞厅和卡啦OK厅、唯有山顶上的松涛声、猫头鹰的鸣叫声、小动物的走动声、山沟里的水流声、溪中牛蛙的呜咽声,还有砍柴人的呼噜声,这就是我们夜生活的交响曲。
晚上我们二十几个人整齐排列睡在工棚里,总有人提议请一位朋友讲故事,以此来消除黑夜的寂寞,在盛请之下总有一位同志能自告奋勇为大家讲些天南海北,从古到今的民间故事、侦破案子等。大家劳累了一天,能躺在床上听故事,不管是好听与不好听,也算是一种娱乐享受吧。
讲故事的人越讲越激动很投入角色,但是躺在床上听故事的同志们却声音越来越小,掌声也没有了,他们仿佛感到故事的声音渐渐在远去。故事员认为自已故事很精彩,同志们所以雅雀无声。过了一会儿,突然间工棚里的呼噜声淹没了故事声,此时整个工棚形成了打呼噜大合唱。故事员感到很委屈,自己这么卖力的为大家讲故事,同志们没有礼貌反而睡着了。此时的呼噜声一浪高过一浪,谁也不甘落后。
故事员由于激动而无法入睡,他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没有听完精彩的故事,而酣然入睡,提前进入梦乡呢?原来同志们一天的砍柴工作太辛苦了,其实同志们听故事是假,想催眠入睡是真。现在我回想起来为同志们催眠讲故事值!我虽然无法入睡,可是我能为同志们安然入睡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他们休息好,能在明天更好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就这样,在砍柴的日子里故事夜夜讲,目的只有一个祝同志们晚安!
来源:上海知青网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