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晓林:一双红舞鞋
来源:新民晚报 夜光杯
作者:修晓林
近半个世纪,云南的那抹“红”与上海的那片“霞”,因一双舞鞋而结缘,而彼此思念。再次“重逢”,已是殊途,但淳朴真挚的生命体验,在无尽时空传递与延伸……
一片云霞,从上海飘到云南
1969年4月,六八届初中生郑云霞,从大上海来到了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大稼依公社插队落户。与同列火车知青不同的是,在郑云霞奔赴遥远边疆农村插队的行李中,带着一双鲜艳的芭蕾舞鞋。
郑云霞自小热爱舞蹈,从小学起就在区少年宫学跳芭蕾舞,14岁那年报考中央芭蕾舞团并已通过二次选拔等待录取通知书。孰料“文革”风暴席卷大地,她收到北京通知,本次招生废除。美好的梦想瞬间破灭,青春的岁月注定要在祖国边疆度过。但她心爱的红舞鞋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无论到哪里,都会传递其独有的心灵之光和人生之热。
1969年初夏,郑云霞所在公社上海知青“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参加该县首届农民文艺汇演。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从数十上百里的山路,四面八方涌到县城电影院礼堂观看“上海姑娘用脚尖跳的舞蹈”。灯光闪亮,帷幕拉开,乐声响起。毛主席诗词舞蹈《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民族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洗衣歌》,独唱《乌苏里船歌》,乐器小合奏……观众目不转睛,掌声频频响起。演出的压轴节目,是郑云霞的现代芭蕾舞《北风吹》,红袄绿裤,配上一根黑亮柔软的长辫子,最让人感到好奇的是演员脚上那双分外耀眼的红舞鞋。当时的云南,即使是省城昆明,见过芭蕾舞现场演出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边疆地区了。欢快悠扬的音乐,美妙芭蕾的迷魅,足尖旋转的神奇,舞蹈艺术的精灵,随着郑云霞宛若彩云的优美舞姿,剧场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再来一个”的喊声此起彼伏。掌声、赞美声好似海浪和白云,托举着这位上海知青“喜儿”姑娘,尽情旋跳飞舞。
这次演出,上海知青捧得冠军奖杯凯旋而归。而郑云霞,也因为“用脚尖跳舞”而成为当地舞蹈明星,她的命运也因为芭蕾而随之改变,1970年3月,她被调到当地民族歌舞团,成为大稼依公社114名上海知青中,第一个离开农村劳苦生活的女孩子,那年,她17岁。
一双舞鞋,两个少女的情缘
郑云霞刚到农村的那段时间,认识了文山州砚山县大稼依镇部队家属大院小姑娘吴亚红。吴亚红是随军部队孩子,被安排在砚山第二中学读书,离上海知青插队的地方仅一里多路。那天,郑云霞所在的文艺小分队在大稼依公社晒谷场上演出,郑云霞跳起芭蕾舞《白毛女》“北风吹”选段,柔云般的身材,婀娜的舞姿,脚尖在地面旋风般的飞转,紧紧吸引了吴亚红的目光。太神妙了!在吴亚红眼里,这双舞鞋,仿佛是从遥远的黄浦江畔飘来的一朵彩霞,犹如神话般的舞蹈精灵,摄魂,震撼。
吴亚红自小天性活泼,爱蹦爱跳。在云南文山州砚山二中读书期间,参加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八角楼的灯光》《火车开进苗山寨》……演出多是舞蹈节目,还经常到山区、知青点、部队、县城演出。而现在,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从上海来的身材修长、容貌美丽、能够踮起脚尖跳芭蕾舞蹈的姐姐,她感到新鲜又好奇,也不知道这脚尖是怎么立起来的,更不知道用脚尖还能跳出这么美丽的舞蹈,这脚尖竖立起来疼不疼啊?能不能像上海姐姐一样用脚尖跳舞呢?
“我要认识这位知青姐姐,要和她成为好朋友,向她学习芭蕾舞。”晒谷场的联欢会一结束,吴亚红马上找见了郑云霞,“姐姐,我是砚山二中的学生,你跳得太美太好了,我们能交个朋友吗?”郑云霞热情回答说:“好啊,我们认识一下吧,你有空就来我知青户玩吧。”
此后,吴亚红一有空就往知青点跑。郑云霞开始耐心辅导吴亚红芭蕾舞的基本训练和《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嫂》等舞蹈片段,有时练习晚了,两人常常就合睡在一张竹排床上。起初,穿着红舞鞋,站立都困难,更别说做舞蹈动作了。吴亚红就苦练基本功,扶着墙壁和大树,一点点练足尖站立,脚趾不知磨破了多少次,脚脖子也不知崴了多少回。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她真能穿着红舞鞋走脚尖啦。
不久,郑云霞将离开农村上调到当地歌舞团,临行前,郑云霞见吴亚红如此酷爱芭蕾舞蹈,就将自己心爱的红舞鞋,赠送给了这位小妹妹,吴亚红手捧精致轻巧的红舞鞋,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她发自内心地说:“感谢你,上海姐姐,我有了一双自己的芭蕾红舞鞋,我一定会更加刻苦地练功、学舞。”
一段牵挂,天南海北相见难
有了舞鞋就能跳芭蕾了,跳好了芭蕾就能登台演出,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1973年7月,在砚山二中的毕业典礼上,由吴亚红扮演的喜儿成功演出芭蕾舞《白毛女》选段,吴亚红成为那方水土第二个“用脚尖跳舞的人”。那天,她终于有了自己的芭蕾表演剧照,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毕业后,吴亚红随父母所在的部队离开云南到遵义。1973年底,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回到辽宁辽阳,成为一名知青。这期间,在农村艰苦生活的文艺活动中,吴亚红都用自己优美的舞姿,给大家带来惊喜和快乐,用艺术的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音乐和舞蹈春风的吹拂中,感染、浸润着更多人们爱好美、向往美的干涸心田。每次演出,都少不了吴亚红的芭蕾独舞。1975年,在辽阳县沙岭公社,吴亚红所在的文艺演出队,走遍三十几个生产队。
吴亚红最后一次跳芭蕾,是1980年欢送大学学院毕业生的联欢会,“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送鸡汤……”,伴随着《沂蒙颂》的悠扬旋律,红舞鞋如同心灵之火和人生之花,腾跃,幻化,升华……那年,她24岁。
此后的岁月,吴亚红继续着自己喜爱的优美音乐和民族舞蹈,她成为同学和战友欢聚演出的“台柱子”,也成为街道、小区广场舞演出的好老师和领舞者。在红舞鞋带给自己人生幸福、自豪的同时,吴亚红更是想念当初在云南给自己以专业舞蹈启蒙的郑云霞。在霓虹闪烁的上海外滩、南京东路步行街,在寥廓霜天的湘江橘子洲,在青山绿水的武夷胜景,在碧海蓝天的海南三亚,在灯红酒绿的维多利亚港湾……她都在思念“上海的云霞姐”。平日生活里,有了重要事、欢喜事,她都会将关于红舞鞋的故事,说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2010年11月,已顽强抗击病魔一年的吴亚红,在博文《舞之韵歌》写下她寻找红舞鞋原主人的急迫心情:“人生的旅途几经辗转,生活的不停变化,家庭住所多次搬迁,我却一直没有舍得丢掉这双红舞鞋,因为她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记忆……我在寻找着上海的知青姐姐,云霞姐,你现在在哪呢?你还记得这双红舞鞋吗?我能找到你吗……?”
无奈云山阻隔,杳无音信,茫茫人海,寻人不见。此时的吴亚红,已是重病在身,既在盼望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的奇迹出现,又在焦躁不安的心情中,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和心灵感悟。“舞蹈是我生命中最快乐、最浪漫的音符,我要用生活的激情,在人生的舞台上,舞出健康,舞出心声和美丽。”“那最真、最浓、最快乐、最幸福的就是暖暖的真情,无论岁月怎样流逝,美好情感带给我的温暖是永远的!”
上天仿佛给了两个芭蕾姐妹彼此的心灵呼唤,也是在2010年,吴亚红多年冀盼寻找的郑云霞,也写下了《遥远的青春》一文,追忆自己“舞动人生”的知青生活。因为红舞鞋而有了自己生活道路和命运轨迹的两人,也因为这段“舞鞋缘”而相互思念。
一次“重逢”,西子湖畔洒热泪
2017年3月,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知青在云南老照片》编辑会议的机缘,使郑云霞得知吴亚红岁岁年年寻找自己的消息,她即刻上网读见吴亚红“云霞姐你在哪里”的文章,泪流满面,夜不能寐。她立即通过云南文山老朋友微信朋友圈的爱心传递,打听吴亚红的消息,孰料两天后传来噩耗,吴亚红已于2016年8月离世!因吴亚红的女儿现已在杭州工作、生活、成家,按照吴亚红生前遗愿,2017年清明节前,她的家人将吴亚红的骨灰从辽阳接到杭州落葬。
未曾想到,两个芭蕾姐妹离别48年后的重逢倾述,却是在青松低首、阴阳两隔的墓地。像是冥冥天意的安排,也是最后一次的苦苦等待,憾生五内、忧伤在心的郑云霞,觉得虽然生前未能与吴亚红重逢相聚,但是在这人生归宿的最终地,一定要完成亚红小妹的心愿和梦想。
清明时分,郑云霞带着崭新的芭蕾红舞鞋和喜儿的红绿衣裤,与几位知青好友一起,从上海来到杭州,参加吴亚红骨灰落葬仪式。杭州龙居寺墓园,芳草萋萋,杨柳依依,红云在天,云蒸霞蔚,当“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乐曲响起,吴亚红的女儿晓丹遵照母亲的遗愿,将这双保存48年、已经褪色却更显耀眼珍贵的红舞鞋,交回郑云霞的手中。袅袅燃香悄然升天,郑云霞俯身抚摸、轻吻墓碑上吴亚红的相片,温暖的双唇紧贴冰凉的亡碑,传递着人间深情和人生缺憾。“亚红,我看你来了,你48年的寻找和思念,让我和家人以及许多知青朋友深受感动。让我带来的红舞鞋和舞服永远陪伴你,愿天堂的鲜花每天为你盛开,愿天堂因您这位舞蹈女神的到来而更加美丽亮彩,愿天堂的红舞鞋永远飞旋。”
柔和又湿润的春天气息中,郑云霞在吴亚红的墓碑前,诵读诗人龙彼德专为这个感人故事创作的《跳吧,红舞鞋》:一双红舞鞋/在不安与焦急中/一年又一年地寻找/那两双穿过它的脚/确定无疑的是两个女知青的传递!/一双红舞鞋/在失望与希望中/一夜又一夜地做梦/滴嗒的汗珠与婀娜的舞姿/接力般、优雅地转动起一个时代/……/一双红舞鞋/在湖光与山色中/一步又一步地漂移/用脚尖旋转新的春花、美的秋月/跳吧,跳吧,红舞鞋/从红土地跳到黑土地再跳到黄土地/带动逝者与生者天堂与人间繁星与万物一起/忘我地旋转/只要时间不停,芭蕾永远不止!
吴亚红的“80后”女儿晓丹说:“小时候,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起这双红舞鞋的故事,现在,云霞阿姨带着深切的悼念之情,来到西子湖畔的青山绿水间,妈妈在天之灵一定会有所感知和感动,让我们共同追忆无比珍贵的友谊和曾经的多彩青春。”
近半个世纪,云南的“红”与上海的“霞”,虽是相互念想寻找却未能如愿重逢,但淳朴、真挚的生命体验已在人生的无尽时空传递与延伸。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知青网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