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牛流泪了( 李秉宁)

李秉宁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老牛流泪了


作者:李秉宁


  前期我看了堂弟李秉权撰写的《水牛淹死了》佳作,感慨颇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堂弟是1970年于上海中学毕业后,1971年赴安徽怀远县“军垦农场”插场。他所在连队有一条名叫“三牯子”的老牛与名为“二牯子”的牛,因暴风雨来临,受到惊吓,互相厮杀,结果“三牯子”淹死于河里。连队领导决定让食堂处理“三牯子”,改善大家的伙食。晚上,当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端上餐桌时,堂弟一点食欲都没有,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吃牛肉,阅读此文,于我心有戚戚焉,不禁勾起我半个世纪前的记忆。


  我于1968年11月4日,由扬州中学分配,去兴化县林潭公社北刘大队第五生产队插队落户。在十年漫长的插队生涯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最让我揪心的是:我看到水牛流泪了。我们队里饲养了数条水牛,其中有一条最年老的牛,因为它披着一身灰黑色的牛毛,社员们都习惯的称它为“黑子”。“黑子”身体可强壮了,前胸宽阔而深,胸部肌肉发达,四肢粗壮有力,蹄圆大,蹄壳黑,质地致密坚实,拉犁稳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黑子”渐渐的老了,犁不动田,丧失了劳动能力,于是,队长决定将“黑子”宰杀。


   宰牛,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的词语,更不要说是亲眼目睹那场血腥的宰牛场面。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天寒地冻,全队男女老幼都聚集在我们知青点房屋后面的空地上,人们叽叽喳喳,人声鼎沸。听到社员们的吵杂声,我们知青小组的同学们也跑到屋后,怀着既害怕又想看热闹的复杂心情,挤进围观的人群。只见“黑子”无助地俯卧在草地上,任凭人类对它的处置。


    牛是通人气的,特别是队里养了很多年,并且为生产队出了很多力气的老牛。老牛“黑子”和人一样,知道死亡就要降临,但是,它没有办法救自己。牛也是有思想的,老牛“黑子”在自己渐渐老去的时候,知道自己为队里做不了贡献,也没有使用价值了,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所有这一切,老牛都是有预感的,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一样。


   队里派了辈分最长,德高望重的“甫仁”爷爷宰杀“黑子”。只见帮忙的社员将一根很粗的麻绳,分别打成两个活扣,呈两个圆圈状,铺在黑子面前的草地上,然后将黑子往前赶了一步,黑子的两只前脚就各自走进活扣的圆圈中,此时,两边的社员将麻绳向两头一拽,黑子就噗咚一声,双腿跪倒在地上,此时,我看见黑子的双眼流下两行凄惨的热泪,我的心都要碎了,眼睛湿润了,也陪黑子流泪……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老牛流泪,也是第一次看到宰牛的血腥场面。接着,“甫仁”爷爷熟练地举起锋利的宰牛尖刀,很快就结束了黑子的生命……


   我们所在的林潭公社北刘五队地处苏北水乡,水田居多,水牛是生产队的主要劳力。黑子一声呐喊,全村共鸣,一牛哭泣,百牛伤悲。黑子凄惨的低声哞叫,死亡的信息笼罩着全村,惹得全村的牛不管远近都伤心的低声哞叫,换成人类便是哭声一片。杀猪时,猪是歇斯底里的干嚎,所以并得不到人们的同情。而牛默默的伤悲,引得人不由的心情沉重。


   黑子的遗体很快被分割成几箩筐,为了避免社员私自取牛肉,队长决定将几箩筐的牛肉、牛皮、牛内脏……存放在我们知青点的屋子里,弄得我们住房满屋三间浓浓的血腥味,


   那天晚上,我没睡着觉,失眠了,脑海中一遍遍的闪过宰杀黑子的情景,闪过黑子流泪的凄惨悲状。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队里按照人头每家每户分配了牛肉。尽管那年头物质匮乏,我们伙食状况很差,很少吃到荤腥,但是怎么也吃不下黑子的牛肉,黑子临终前流眼泪的情景总是呈现在我的眼前。


    时光隧道虽然已经穿越半个世纪,但是,那场宰牛的血腥场面,凄惨情景,我至今挥之不去。黑子去了天堂,不用再拉犁耕田,不会再挨主人的皮鞭。黑子,你可知道,当年插队的小女生还一直惦记着你呐!有风吹过,流云随至,让风儿云儿捎去我对你的惦念!黑子,你是江苏籍,三牯子是安徽籍,天堂是不分省籍的,有“三牯子”与你相伴,你不会孤单的。愿你在天堂无病无恙,一切安好,黑子,你安息吧!


作者插队时的老照片


纪念插队五十周年


作者:李秉宁




(一) 眺望省亲


  


插队五十周年省亲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着四方儿郎。


号角声声震撼,插友们群情激荡。


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如今不再青春,


已是廋翁老妪两鬓染霜。


林茂潭清,为何那么令人向往,


只因那里有我们逝去的青春,洒落的芬芳。


啊!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将重返兴化水乡。


可以想象出相聚时那热闹的场面,


热泪相拥,互诉衷肠。


我们尽情地疯啊,忘情的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


只恨时光隧道穿越太快,


转眼就将我们带入老年时光。


如今儿孙绕膝,天伦尽享,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度俏夕阳!



(二)期盼返乡



纪念插队五十载,


激动心情多澎湃。


兴化的风车,林潭的田。


北刘的船儿,五队的帆。


水乡场景脑海现,


夜深人静难入眠。


当年洪流潮中身,


打起背包离家门。


上山下乡赴农村,


蹉跎岁月已启程。


想家思亲泪糊眼,


多少磨难忍痛吞。


回顾当年虽无奈,


仍期待,苦难度尽飞天外。


如今已是古稀身,


重返水乡会亲人。


祝愿故乡更美好,


永远不忘故乡亲。


备注:李秉宁于1968年赴兴化县,林潭公社,北刘大队,第五生产队插队。〈地名是当年的冠名〉


作者参观上海知青博物馆时的留影




作者介绍

李秉宁

1966年于扬州中学初中毕业。
1968年赴兴化农村插队。
1978年回城后,在扬州无线电八厂工作,任财务科长,总账会计。
1999年退休。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牛流泪了( 李秉宁)

李秉宁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