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二)傣族村寨曼龙叫(李颂源)

李颂源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


(二)傣族村寨曼龙叫


作者:李颂源

     



    吃完午饭,一大群头上插花,身穿露出肚脐眼的紧身短衣,腰间围着筒裙,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傣族姑娘围了上来。其中的几个姑娘过来搬我和江国梁,吴志刚,陈永坚四个人的行李,将我们的行李放在自行车的后座推着走了。我们四人则在后面跟着自行车走。一二十个傣族姑娘陪伴在我们身边。。后面的上海女知青都在偷笑。笑我们4人走女人运了。


    慢慢地走了约一个小时,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树林,林木茂密葱郁。“到寨子了,”姑娘们告诉我们。我们也惊叹,傣家的环境真好!寨子外面绿树成荫,寨子周围又错落有致地生长着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和挂着一串串香蕉的香蕉树。傣家的竹楼都掩映在翠绿的凤尾竹叶和宽大碧绿的香蕉树叶下。我们四个人立即就喜欢上了傣家村寨。我们四人都是上海虹口区四川中学的学生,所不同的是江国梁是66届初中,我和陈永坚,吴志刚三人都是68届11班的初中毕业生。


    姑娘把行李搬进了我们住的新房,共有五大间,我和江国梁住一间,陈永坚和吴志刚两人住进了另一间。打开行李,铺床架蚊帐。晚饭老乡请我们吃饭,为了招待我们,寨子里特意杀了一条大黄牛,煮了一大锅牛肉,香气扑鼻美味可口。傣族老乡客气地陪着我们吃。他们没怎么吃,另三位同学很快也吃不下了。我见锅里还剩下约一斤多牛肉,也就毫不客气地吃光为止。同学们见我胃口大,我又自称能一次吃下五斤牛肉,他们就给我起了个“五斤牛肉”的外号。


    我们插队的这个傣族村寨名曼龙叫。地处勐腊县城东面的南腊河畔上游6公里处。寨子里41户共200余人口。听寨子里的老人说,曼龙叫寨民绝大多数不是本地人。他们的老家在现在老挝丰沙里省的勐乌版纳。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被迫割地赔款,法国殖民当局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把西双版纳中最富庶美丽的南乌江地区割让给法国殖民当局,。并且立即派出重兵驻守勐乌版纳,并设置据点。


    据点内的法军向傣族百姓征粮派款,还要各寨傣族未婚姑娘轮流去据点陪宿。稍有不如意时就会光天化日之下开进寨子寻衅闹事,强暴妇女,抢劫财物,谁敢不从,法军就对谁的头部近旁开枪扫射,吓唬威胁。时间久了,不堪忍受的勐乌傣民有部分人偷偷用马匹驮上家财,扶老携幼,翻山越岭来到了勐腊县现在的这块地方,重新建起寨子,并为寨子取名曼龙叫。


    曼龙叫寨子附近荒烟蔓草中有一块约30多亩的冲积沙地。每年雨季从上游冲下来大量的泥沙淤积于这里。内含大量的有机质,所以成了曼龙叫寨里最佳的旱地。村民将这块地开辟成了一片蔬菜种植园。种植园四周种了柑桔、香蕉、木瓜、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我很喜欢这里的优雅清静的环境。



    曼龙叫寨子人口只有200,主要劳动力不足百人,却有700多亩水田。当年是轮作制,能种多少种多少,种不完的水田就长草喂牛喂马。当年寨子里牛马成群,可能牛比人更多。大部分为水牛。黄牛傣人并不重视,养了当作菜牛给人食用为主。我最喜欢寨子里的大群的马匹。非常漂亮。马群是放养的,让它们自由地外出吃草,马匹都认识道路,不会逃跑,围着寨子奔跑活动。


(待续)                                              

作者简介:

李颂源1969年4月24日从上海虹口区上山下乡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曼龙叫村寨插队落户。1971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勐伴大队小学任教师。1982年调离云南瑶区到江苏海门市正余小学任教,至2012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虬江路的童年回忆(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一)南下的路上(李颂源)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二)傣族村寨曼龙叫(李颂源)

李颂源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