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云庄知青大食堂(网中人)
记忆中的云庄知青大食堂
作者:网中人
1968年11月20日,来自上海卢湾区的31名知青到达江西新干县云庄村。离沪时被编为四班、七班、八班三个班。最初二十天,知青被两三个一组分到十多户“贫下中农”家中吃“供饭”。12月11日开始分班开伙仓。四班和七班分别在“鹊巢鸠占”的住房中已有的灶头上做饭,八班则被安排在一栋“公屋”做饭。(“公屋”系杜撰之称。)
那栋“公屋”位于当年村中心地带,坐西向东,曾经是祠堂。其结构形式不同于村民住宅,它的特点之一是没有后门。中间似乎是“厅堂”,两边即南北两侧好像是“厢房”,既有对外的外门,又有与中间的“厅堂”相通的内门。其中北侧的“厢房”有人居住。
据说,在1958年“大跃进”时,此地是“人民公社社员大食堂”。但是对此未曾听到过详述。1968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知青八班做饭的地方,范围包括“厅堂”和南侧“厢房”,前者用于做饭吃饭,后者用于存放大米食油以及喂猪的米糠等,时称“八班食堂”。
一年以后,1970年年初的春节期间,大多数知青回沪探亲,留村过年的知青从三个班的灶间走到了一起,产生了“合并起来办食堂”的想法,并且得到了回沪知青及家长的赞成与支持。1970年2月底3月初,回沪探亲的知青开始陆续返回云庄,“大食堂”正式开张,选择“八班食堂”作为“大食堂”的运作之地。因为那里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都比较宽敞。自此,“大食堂”成为云庄知青集体户的代名词。
1973年夏秋之际“知青新居”基本完工,“大食堂”就迁入新居。
从场地上来说,知青从1968年12月到1973年夏天使用了那栋“公屋”,前后将近五年。
从含义上来说,这个称呼存在于1970年2月到1974年11月,此后随着东岭背青年队的成立与发展,“云庄大食堂”不复存在。
从习惯与情感来说,“大食堂”已经超越当年的时空,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标志。
时过境迁之后,知青回访云庄时,“大食堂”是必去的“景点”,到那里去回顾、瞻仰、感叹一番……。
以下是1998、2005、2009、2010、2014年知青拍摄的“大食堂”照片。
★1998年的照片。
下图是云庄“大食堂”最早的照片。由知青金永芳于1998年回访云庄时拍摄。
上述照片留下的外表形象,与当年知青“大食堂”时的模样几无二致。门楣正中的“万岁”口号、左右两侧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依旧赫然在目,分别是知青王宗仁和郭大江在1968年底“红海洋”高潮中所写。大门两边墙上的“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则是知青来到之前本县的宣传队留下的笔迹。大门两旁的柴禾摆放使人旋即想起了当年的日常生活起居……。
从照片右侧可以看到,北侧“厢房”的墙壁已经坍塌。当年是一对老夫妻的栖身之地。“老大”双目重度白内障、几乎失明,以搓草绳、打草鞋等手艺为生;“婆大”种菜做饭,与老伴相濡以沫,见到邻居知青多是笑脸相迎。照片中“厢房”如此破败,可知那两位老人已经作古多年。
★2005年的照片
上述照片由知青王宗仁于2005-6-19回访云庄时拍摄。
由于全村的中心已经南移,先前的村中心地带只剩下极少数住户,以至于那一带的“道路硬化工程”(把道路做成水泥路面)还未实施,适逢连绵阴雨,道路泥泞不堪,连村民都不愿走过去,所以只能拍张“侧面照”。
远望当年的“大食堂”,历经多年风雨,无人管理,两扇大门已经不知去向,只剩下一个门洞。大门的北侧有一辆板车,那是七十年代也很少见到的“初级运输机械”。南侧是一台七十年代推广的脚踏式脱粒机,是“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个见证。图中的情景说明它们都已被淘汰。
再往左就是当年“大食堂”的库房,它的门还完整保留着。
“大食堂”背面(西面)有一条小巷,地势略高,在巷子里可以看到 “大食堂”西半侧的墙壁屋顶多处坍塌,出现一个个黑窟窿。由于巷子实在太狭窄太逼仄了,无法拍照。目睹断墙残瓦,不禁黯然神伤。
★2009年的照片
下列一组四张照片由知青郜正文、李武军、屠惠英、陆炳良在2009-02-20回访云庄时拍摄。
2009年2月,知青回访云庄,“大食堂”门边那台废弃的脱粒机消失了。曾经是知青“大食堂”库房的南侧“厢房”的青砖墙,已被用杂砖重砌,木门被更换,“恭喜发财”的春节喜庆气氛十分醒目。表明此处如今有人使用。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大食堂”内堆放着最古老的脱粒农具“禾戽”等弃之不用的杂物。室内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阳光,说明屋顶瓦片残缺不全但无人修整。
★2010年的照片
这一组四张照片由知青徐黎虹、周秀俐、桂修铭等在2010-11-06回访云庄时拍摄。
左上图显示“大食堂”内一片狼藉,杂草丛生。
右下图显示“大食堂”背面(西面)的墙壁已经荡然无存,屋顶瓦片成片消失。
★2014年的照片
这一组三张照片由知青桂修铭、周秀俐、陆炳良、屠惠英、郜正文等在2014-02-06回访云庄时拍摄。
与2010年的照片相比,“大食堂”的屋檐也出现了窟窿,屋顶和墙壁更加残破,使室内明亮起来,杂物纷陈,犹如临时堆栈……。唯独标语口号依然如故。
那个五十年代“大跃进”运动中“涌现”的“人民公社社员大食堂”,早已鲜为人知。相关的当事人在六七十年代就不愿意谈及那段历史。
那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曾经辉煌了五、六年的“知青集体户大食堂”,如今连同硬件一起,正在堙没之中。
下次回访云庄时,又会留下怎样的镜头?
附记:
原以为到2018年知青下乡50周年之际能够重返云庄再次瞻仰“大食堂”,岂料在2017年1月,云庄村的“八〇后”发来视频,云庄村在开辟环村的车行道路时,把“大食堂”那片破壁残垣彻底扒平了!
“大食堂”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难忘云庄,祭奠青春。
来源:上海休闲玩吧网
本文 由《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