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乡知青冯老师(波思考)

作者:波思考 知青情缘 2024-02-02






 


回乡知青冯老师


作者:波思考

----------01

有声朗读


   去年十二月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友人微信送来好几篇有关知青的文章,阅后心有感动,便想把我少年时代熟悉的一位知青的几件往事写下来。这些事在记忆中沉淀了许多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不但沒有消失,在我心中反而变得越发亲晰起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开始上小学,那时在我家乡郫县东风人民公社(今天的安靖镇)的知识青年主要以回乡知青为主。这是一批原来就拥有本县城镇居民户口的中学生,其中不乏邻家的大哥大姐们,他们中学毕业后就回到本乡本土的农村务农。后来家乡陆续来了许多从大城市来的下乡知青,他们当中除少数几人来自北京、上海外,大多数都来自于省城成都。

   无论是回乡还是下乡知青,无论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刚出校门的他们身上虽然保留着浓重的学生气息,但到农村后他们在身份上都成了农民。知青们分散寄居在农民的家中,生活条件自然非常艰苦。白天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晚上则参加政治学习改造思想。一些身体条件好、政审合格的知青可能有机会应征入伍,退伍后回城安排工作;极少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知青则可能推荐成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大学学习。然而,对大多数知青而言,要想回城工作,机会非常渺茫。前途未卜、心情苦闷的知青们得过且过者多,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也不在少。美好的青春岁月充满了苦涩的滋味。


   在家乡众多的知青中我最熟悉的是一位回乡女知青,我小学时代的代课冯老师。冯老师的父母都是县城里的普通居民,她中学毕业后便与其他几名女同学来到解放大队(今天的赛驰村)插队落户。那时的乡村小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我们的仼课老师因体弱多病请假缺课时,校长只好安排学生们上自习课。记得七三年春夏之际,川西平原上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了,农民们正在田间忙着抢收小麦和油菜,抢播水稻的所谓「双抢」。这一天下午我们刚刚又正准备上自习课,校长带来了一位女老师给大家介绍。

这就是冯老师,那时的她青春洋溢,充满朝气,一头乌黑的秀发盘结在脑后,圆圆的脸庞被太阳晒得红中带亮。她身上穿着那时流行的浅蓝色的确良短袖衬衣和草绿色长裤,裤管则扎在一双黑色短筒雨靴里,朴实无华中有一种天成的自信和美丽。她额头上来不及擦干的汗珠、背上的草帽和沾满泥土的雨靴莫不告诉我们,冯老师是被校长临时从田间地里请来给我们代课的。大概是冯老师气场特別強大,平时班上几个调皮捣蛋的男同学也一下子被镇住了。因为冯老师教学出色、工作勤勉,她不久就成为我们的代课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把我们从三年级一直送到小学毕业。在冯老师陪同我们成长的几年中,除了她教授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外,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特別深刻。


   其一是冯老师指导我们参加县教育系统的文艺汇演。一九七四年年初中国海军在西沙群岛海域打败南越海军,那时全国的报刊电台有关这次海战告捷的报道非常火热。军旅诗人张永枚的长诗《西沙之战》更是一时洛阳纸贵、红遍全国。冯老师在班上挑选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学,课后个别指导我们用普通话来背诵这首长诗,准备以此节目日后参与选拔并代表本公社去县里汇报演出。那时我俩正值少年,记忆力很强,用很短的时间竟然把长诗背得一字不漏。后来我们又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参加汇演的资格。站在县戏院的大舞台上,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我们高声朗颂” 炮声隆,战云飞,南海在咆哮,全世界,齐注目,英雄的西沙群岛······” 这是我们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场面”吧,后来我想我们两个乡村小学生之所以能克服怯场的心理压力,完全得益于冯老师在台下幕后的热情鼓励和耐心教导!


   其二是一九七五年春夏之交冯老师协助校长组织我们远足去成都参观在省展览馆举办的”反特展览”。那个年代強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类似题材的电影很普遍,但要去亲眼目睹展览馆中的实物还是让我和同学们非常兴奋。那天我一大早就起床穿戴整齐、打好红领巾,书包里放着母亲事先准备好的简单午餐,就去学校集合出发。我们二百多人的队伍打着红旗、沐浴着朝阳浩浩荡荡向成都进发,一路上引来许多好奇的目光。好几个小时的跋涉虽然辛苦,但冯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更加辛苦,他们推着携带有外出必备用品的自行车鞍前马后地引导队伍,以确保大家的安全。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去省城展览馆参观,展览馆有五层楼高,每层展厅的面积和空间都很大。”反特展览”中的展品非常丰富,时代色彩非常浓烈,至今印象深刻。大的实物如海峡对岸空投过来的大型尼龙降落伞达十几米高,展厅七、八米的高度都无法把它全部打开;小的实物如特务们使用的微型无线电收发报机,体积之小令人难以置信。那一次参观让我和同学们开了眼界。冯老师从活动的初期策划安排、途中陪同讲解到护送大家安全回家劳心劳力、功不可没!


   一九七六年的中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年夏天我正好小学毕业,准备秋天入读初中。那时既无毕业照、也无毕业典礼,更无毕业宴。浑浑噩噩中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同冯老师告别,只以为她会一直在小学当老师。谁知道,后来一件大事接一件大事在中国大地发生,很快全国恢复了高考,知青们也开始回城了。在我家乡插队的知青们似乎也在一夜之间就都消失了。冯老师也返回县城工作了,从此我再沒有机会见到她!四十多年一晃而去,冯老师现在应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此时此刻或许她正在家乡的某个小区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然而,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在我心目中冯老师永远是青春洋溢、充满朝气的模样!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好看”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回乡知青冯老师(波思考)

作者:波思考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