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一)前言(二)奔赴云南(吕其龙)

作者:吕其龙 知青情缘 2024-02-02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



作者:吕其龙


语音:原野

一、前言


         前段时间,参加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上海知青49周年聚会。


        大家聊了很多当年在大南溪十营的生活经历,由此打开了我尘封在心底,渐已淡忘了的记忆大门。


        回首往事,各种艰辛与快乐的生活情景,就仿佛是发生在昨天。如同影片一样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说来真是感慨万千。由于本人故事太多真不知从何说起。


        下面我把我所经历过的,其中一些生活小事和小片断,以口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与各位知青朋友们分享回忆。



二、奔赴云南


       小时候受电影《勐龙沙》和小说巜南行记》,以及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等的影响,我对美丽而又神秘的云南边疆,一直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抱着一颗探秘云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想法,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貧下中农再教育的重要指示。



        在当时上海68、69届知青全部上山下乡,“一片红政策”的大背景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并为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内心感到非常的高兴。


      一九七〇年七月五日,与来自各所中学上千名知识青年,一同乘坐K79次列车,离开了养育我们十六年,地处我国东海之滨的工业城市上海。奔赴云南,投身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巩固边疆的三大革命运动洪流之中。

       当天下午二点三十分,火车站内几只高音喇叭,正在不断地反复播放着,激动人心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革命歌曲,和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站台上送行的各级领导、老师 、亲人和朋友们人山人海。到处锣鼓宣天,红旗飘扬,场面非常的壮观。


   (上图来源网络)

    当火车刚开始启动的瞬间,整个站台上及车箱内,一下子就爆发了无数离别的哭声,震天动地。当时我正趴在车窗边上,着实给吓了一跳,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们,内心觉得很奇怪。心想“你们干嘛要哭啊?我们马上就要坐着火车看到青山绿水了,这是多好事情,应该高兴才对啊”。(主要是我从小就没坐过火车见过高山,心情非常激动。思想很单纯,太幼稚的原故。)这时父亲在车下向我不停的挥手,示意我退回车箱里把位置让给别人。我就马上按父亲的意愿退回了车箱里,不断地向家人挥手告别。列车即刻拉响了汽笛,向着南方呼啸而去。


       一路上,开始前几小时,车箱里的气氛显得格外的沉闷,很多同学都还沉浸在离别亲人的悲伤之中,不时还能依稀听到一些女同学哭泣的抽泣声。但随着窗外沿途美丽的风景越来越多,毕竟大家都还年轻,很快就被车窗外的风光所吸引,暂时忘却了最初的内心悲伤。


      车厢里的气氛终于逐渐的好了起来,互相交谈着各种有趣的话题,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兵团生活,将会如何的令人神往等等。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想象中,风光秀丽的云南边疆。无意之中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竟低声脱口而出:“时代的列车隆隆的响,青春的热情充满了车箱,啊……我的心紧贴着祖国的心脏,在伟大的斗争中放光芒……”

      一时间,引起周围许多同学的侧目相视,会唱的纷纷跟着我一起哼唱了起来,车箱里的气氛一下子更加热闹了,所有的悲伤都被统统地抛在了脑后。


        列车经过了几天的奔驰,窗外的风景不断地在变换,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很快就转换成茂密的热带雨林植被。亚热带湿润的气候环境,让窗外万物显得格外的清新、美丽、丰富多采,使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所有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车内上海知青的眼球,大家的心情都格外的兴奋与舒畅。殊不知,残酷的现实生活,正在等待着我们去接受和历练,一切美好的个人愿景,行将被无情的碾碎。


         7月11日早晨,列车到达了与越南接壤的河口县境内,一个叫南溪车站的小站。我们下车后,看到铁路两边的山上,一排排整齐高大的橡胶树,感到非常的新鲜和好奇。


        带队的老师对我们这些上海知青进行了分配,我被分配到一个叫做大南溪的一条深山沟里,名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具体的我被分配到了四连。


      来接我们的除了各连的 连长、指导员穿戴领章帽徽军装外,其他就是身着普通便服,比我们先到连队的昆明老知青,以及本地老战士。(即当地的各种土著民族)


        同时我们也被告知,大南溪十营是一个不通公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落后的驻地,大家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心理准备。今天大家需要穿过部分原始森林,翻山越岭,步行一天左右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各自的连队。


       望着川流不息的南溪河对岸墨绿色的大山,大家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毕竟我们都还是一些,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城市里,刚刚走出校门的中学生,从未有过爬高山走远路的经历。面对此景不免有些心㤺的感觉。


       然而一个更大的困难,摆在了当地的领导和老战士的面前。那就是我们上海知青每人的行李,基本上都是一个很大的箱子,或者是放衣被的大柜子。被各种不同的物品塞得满满的非常沉重,靠人力根本无法运进山里。于是领导要求我们每人都交出钥匙,将大家的行李分散开来化整为零。由当地老战士用肩膀扛起背着,爬上充满了各种危险,崎岖而且坎坷的山间小路,运送到各人的连队。


(上图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后来听说老战士为了尽快将行李运送到指定的连队,个个都扛肿了肩膀磨破了皮。对此我们所有的知青,对老战士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都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面对此情我们也别无它法,只能背着小包无奈的硬着头皮,跟着带队人员艰难地上了路。


        首先,从车站下到河边,坐上了一条从未见过看上去很危险,细长并且左右摇晃的独木舟。穿越湍急的南溪河摆渡到对岸,踏上了艰难的归队行程。


        当时我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都很新鲜与好奇。仗着年轻无畏,一路上同我发小,分到二连的杨徳平,兴致勃勃地有说有笑,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经过的美丽风景,心情非常的愉快。


       中午来到了一连,正逢吃午饭的时候。只见一群老战士,个个捧着一个很大的饭碗,在一块比较平整光滑的泥土地上,蹬着,围在一大脸盆菜前吃得津津有味,见到我们就挥手招呼我们过去吃午饭。


        当时确实肚子也饿了,于是我们就走过去同他们一起吃饭。近前一看盆里的菜,我俩都被吓了一跳。只见白水煮的猪肉,黑色的猪毛都在猪皮上面,掺杂着许多通红的辣椒。这是一盆我们从未见过的荤菜,看了有种让人觉得浑身发热想吐的感觉。


        但是一想到接受再教育,必须先要学会入乡随俗,加上肚子也在提抗议,于是俩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同他们一起吃了起来。


       后来我见好几个路过的知青,他们看了一下谁也不敢吃就走了,只有我们俩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这顿浓浓的云南地方风味的辣菜给吃了,事后感觉还非常的舒服,这也是我们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结果。


        饭后我们继续爬山赶路,直到晚上大约9点多,一路摸黑才来到了连队。


      第二天,连长与指导员组织召开了一场全连欢迎大会。会上指导员详细介绍了连队的组织结构、工作内容以及人员安排等等。


        这时我看了一下分配到我们四连的上海知青,是来自多所中学的七男八女共计十五人,我的个子长得最最矮小。连队里除了连长指导员为现役军人外,有数名退伍老兵及昆明、北京知青等等。


         后来连长给我们知青进行了分组,我被分到了砖瓦班。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开始了长达九年的兵团知青生涯,投入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实际工作中去了。


(待续)


作者简介


吕其龙,上海市69届初中毕业

1970年7月--1979年3月,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四连工作

79年按政策回沪后,历任上海市模具技术协会会员,模具工程师

上海林春万向轮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

奔特兰换气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厂长

上海位众汽车配套有限公司,厂长

现已退休



本文 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一)前言(二)奔赴云南(吕其龙)

作者:吕其龙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