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辛高桥书房的“红土地”情缘

笑容文/姚倬图 知青情缘 2024-02-02


叶辛高桥书房的“红土地”情缘

笑容文/姚倬图







叶辛高桥书房(笑容摄)


叶辛高桥书房揭牌后,2020年6月8日,迎来了首批当年的云南知青20多人来此参观造访。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宅家禁足后的第一次聚会。老知青们踏着高桥西街斑驳的石板路行至西街173弄,再拐进一条幽静的深巷来到河边,眼前豁然见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宅院,入门,二进院内,便是别有洞天的叶辛高桥书房,一股温馨舒适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书房坐落在一条幽静的深巷里(笑容摄)


之所以选择来到叶辛高桥书房相聚,是因为著名知青作家叶辛,当年以云南知青及其子女为代表人物创作的《孽债》,成为我国最早涉及知青题材的小说之一,尤其是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后,引起了万人空巷的效应,创出了最高收视率的记录。今天同来参观的老知青、上海文艺出版社高级编审修晓林,当年恰是《孽债》的责任编辑之一。他在翻阅审读此部长篇小说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小说富含生活质感,故事性强,注重细节展示和描写,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既关注知青们的下一代,又描述了人性深度,挖掘出深厚的社会和历史内涵,作品对社会上欲求与良知搏击的生动刻画,显示出传统文化中,对美好道德回归的呼唤。”

也因此,叶辛与云南知青有了一种特殊的缘分——同在云贵高原“上山下乡”的“红土地”情缘。


在高桥,有一位美丽聪慧、豪爽重情的云南知青龚韬英,如今是高桥地区有名的群众文艺编导,作品曾多次获得群艺比赛奖。她曾一再邀请圈内的云南知青朋友来高桥游览,品尝高桥的特色菜肴和著名的高桥松饼。今天她的地主之愿终于达成。


地主龚韬英(左)与群主诸炳兴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早已翻过了半个多世纪,但知青的故事,仍在延续、发酵。今天,云南老知青来到这里,共忆蹉跎岁月、同论似水年华,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生活的磨砺后,对生命的一种诠释。大家纷纷在庭院的“叶辛高桥书房”背景前留影,不同的人员组合,彰显了丰富的、现实的、多彩的知青故事:



 《拉一把》(右为朱克家,姚倬摄于1973年8月       


   1973年8月中旬,时为云南省思茅镇革委会宣传干部的上海知青姚倬,扛着照相机,欲采访新闻人物上海知青朱克家。当下到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区城子乡木等寨时,恰遇生产队长拉着朱克家的手爬出山沟,他抢拍下了这一镜头,成为绝唱。采访的第二天,朱克家即赶往北京参加中共“十大”,但需自备盘缠,公社只能先垫支钞票,却无法解决粮票。姚倬当即将自己囊中的全国粮票全部给了他。他俩也因此结下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今天在书房再次握手,情深义重。

朱克家(右,全国知青榜样)与姚倬(《上海画报》编辑部主任、记者)合影(笑容摄)





1983年9月,年届35岁的诸炳兴,终于能回上海了。临行前,他向未婚妻管荣“山盟海誓”:跟我回上海吧!几十年来,夫妇俩不离不弃,管荣也早已成为衣着讲究、生活精致的上海女人。


诸炳兴与未婚妻管荣(摄于1983年9月27日中午,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农场


诸炳兴、管荣夫妇





当年,在云南文山州砚山县大稼依公社十六生产队插队的上海知青顾家康,见到会用脚尖跳芭蕾舞的美丽姑娘、同连队上海知青郑云霞,便怦然心动,开始了八年不懈的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他们已喜添双胞孙女,小天使给他们全家带来了天伦之乐。


恋爱中的顾家康和郑云霞(1973年摄于上海)


顾家康、郑云霞夫妇





1975年3月18日,尚在上海市卢南中学念书的李建炜,学习了朱克家的事迹后,热血沸腾,决心要向朱克家学习,坚决要求去云南朱克家插队的地方,成为上海市最后一批去“上山下乡”的小知青。他被分配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公社大卡大队会版生产队,那里山高路陡,最陡的地方连马儿到山前也会流泪。


李建炜(左)与榜样人物朱克家





当年同在西双版纳的上海知青左起:朱晓钟(云南电视台副台长)、朱克家、诸炳兴、姚倬


   老知青中,有很多是回城后在知青活动中相识的,在共同的人生追求路上,情如兄弟姐妹、互为良师益友。修晓林: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审,以专业的编著功底、真挚的友情,提携扶掖知青朋友的文学创作之路。在修晓林的帮助下,诸炳兴,2018年起出版了散文集《版纳记事》《多彩生命》,跻身作家队伍;毛祖蓉,2018年出版散文集《情满青山》、主编《故园新陆邨》。龚韬英,从小学四年级起开始写日记,至今从未间断过,令人惊讶、佩服!其文风活泼灵动、意味独特,丰厚的日记内容,使之成为高产作者。


战友加文友左起:龚韬英、诸炳兴、修晓林、毛祖蓉摄于2017年8月28日顺风大酒店吴中店



战友加文友再次合影左起:龚韬英、诸炳兴、修晓林、毛祖蓉




龚韬英与修晓林


毛祖蓉与修晓林


田美凤(影视演员)与修晓林


徐林平(左)与仰慕已久首次见面的作家、编审修晓林合影


左三张祖德,上海海螺服饰公司定制精做西服大师(奉帮)


书香与旗袍 

左起:龚韬英、管荣、毛祖蓉、郑云霞、田美凤、冯婷婷


毛祖蓉与摄影家姚倬的第三次合影

(首次2011.01.06,知青同在龙茗路上的拉祜饭店聚会巧遇;第二次2017.04.25,在丰子恺画展上,姚倬与宋雪君为画展合办者。宋为丰子恺外孙、毛祖蓉居住在新陆邨时的邻居大哥)





在叶辛高桥书房展厅里,开放式的阅读书房,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不仅摆放着叶辛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叶辛藏书,还有各种世界名著,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阅读和学习场所。古朴的明式设计风格,与整座古宅融为一体,共同诠释着一种雅致特别的文化符号。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刘平,从书架上抽取了一本上海知青在江西的资料,欲摘取所需内容。他已历时数年,不辞辛劳、四处采访、搜集核实相关史料,可谓严肃认真、呕心沥血!即将编撰成上海知青在云南(包括兵团、插队)最翔实、最全面、最权威的独有史卷。


刘平在阅读资料


作家、画家诸炳兴,在自己的钢笔画作(叶辛肖像)前留影


原水利兵团的战友喜获诸炳兴的赠书《版纳记事》、《多彩生命》


摄影家姚倬与收藏家黄建国


当年的割胶能手、十八岁就当上一师一团团部生产参谋的姜健身(左)与朱克家


出版编辑界同行:摄影家姚倬(左)与作家编审修晓林


多彩的生命 左起:修晓林、朱克家、朱晓钟


书香浸润友谊 左起:诸炳兴、修晓林、朱克家



原水利兵团的战友、文友合影 

左起:才子徐林平、才女龚韬英、水利二团微信群主奚正义、水利一团网站主曹国宏





通过参观叶辛书房实物展览,更加直观深切感受到,一位著名作家苦学苦练苦思文学之路的成功不易!“生活是不会亏待勤勤恳恳的耕耘者的。”


2007年11月,叶辛欣然提笔写下了“万里长江口,千年高桥镇”的楹联,成为了高桥的一张文化名片。参观完叶辛高桥书房,老知青们还参观了高桥绒绣馆,馆内陈列150多幅绒绣艺术展品,其中不少艺术精品更是雍容华贵,典雅大方,艺术精湛,技艺高超,具有相当高的文化工艺和社会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最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高桥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加工绒绣产品,订单多到来不及做。2011年,上海绒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时间和疫情期间控制集聚原因,未及参观仰贤堂,留待今后再来高桥细细品味这座古镇泛出的新的文化气息。


参观绒绣馆之一


参观绒绣馆之二


叶辛高桥书房集体合影

后:姚 倬 奚正义 徐林平 刘 平 姜健身 曹国宏 李建炜 顾家康

中:冯婷婷 龚韬英 毛祖蓉 管 荣 郑云霞 田美凤

前:张祖德 朱晓钟 朱克家 诸炳兴 修晓林 黄建国 


本辑照片由姚倬、朱克家、朱晓钟、刘平等拍摄制作。





本文来源:驴友乐

投稿邮箱: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叶辛高桥书房的“红土地”情缘

笑容文/姚倬图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