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云南插队纪实篇】(二)准备去哪里插队落户(沈志强)
云南插队纪实篇
作者:沈志强
语音:刚哥
(二)
准备去哪里插队落户
从理论上讲,1968年的七月份我已经“初中毕业”,接下来何去何从?谁都不知道,社会上包括大、中、小学校全部都在“闹革命”,一片乱哄哄,学校也没有开展“中考”让我们能继续读高中。也没有哪里有“招工”,能让我们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一切都乱了套。但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我继续当我的“逍遥派”,该去照相馆玩,还是去照相馆玩;该去买零件,还是去买零件。我已经从开始的装“矿石机”进步到可以买了零件自己组装“来复式半导体收音机”了,尽管要带耳机听,但是已经比矿石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为不需要那个爬到屋顶上才能拉好的天线了,后来又学会装有喇叭的“四管来复式半导体收音机”,抛开了耳机,又上升一步了。
正在这个时候,伟大领袖在1968年12月22日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就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上海的政策中,凡是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还有部分66届和67届毕业后尚未分到工矿单位、农场去而剩下的“遗留分子”)统统要“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68届就碰到了这个当时叫的“一片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一刀切”,没有例外!如像我们家的情况,我是老大,(68届是66/67/68届中年龄最小的初中生),那毫无疑问,必须去插队落户,弟弟妹妹还小,还轮不到;如果一家人家的子女中有68届初中毕业生也有68届高中毕业生,那么只能自认倒霉,有几个就得去几个。如当时我们一同去永德县插队的206个知青里面,就有兄弟俩、姐妹俩、姐弟俩以及姐妹俩,最夸张有胡氏三兄妹“一锅端”的,老大是68届高中生、老二妹妹是67届初中生,而老三弟弟是我的校友,68届初中生,这种情况居然没有任何人性化的照顾,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通人性、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你只有服从的份,否则后果非常严重,因为违背了“最高指示”。当时好像也有例外,就是如果本人实在身体不好,不适应去农村的,凭医院证明还是可以“网开一面”的,但是我印象中似乎周围没有谁这样做。如果换到现在,估计一大半人都会开出各种档次的医院的各个科室的五花八门的证明,来证明无法去插队落户。但是在当时,如果谁敢去开这样的假证明来抵制“最高指示”,估计带个“现行反革命”帽子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一辈子不得翻身”。再说当时人也老实,不屑去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
既然是必须去,毫无商量的余地,那就必须考虑下一个现实问题:去哪里?当时能供我们选择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云南等六个省和内蒙古,除了黑龙江有军垦农场、国营农场的指标外,其他地方似乎都是直接到农村“插队落户”。而内蒙古属于比较“小众”的,据说全市只有1000个名额,而其他各个省都有好几万名额。当时我打了个“小算盘”:1000个名额撒在大草原上,是属于“珍稀动物”的,以后比较容易“出人头地”,如果要抽调工作什么的,也会优先考虑;还有一个小算盘就是可以天天在草原上去骑马,多好玩!我就自说自话报名去内蒙古,还用“血书”的形式写了一份决心书(其实就是蘸点血意思意思,如果通篇都要用我的血写,估计至少要放掉我身体里一半血),强烈要求去内蒙古插队落户,学校还把我树成了“先进典型”,让我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上山下乡动员会”上发言。动员会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召开,我爸爸妈妈也受邀参加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成份”不好,不能进阶梯教室的“主会场”,只能在旁边教室里听广播喇叭“现场转播”。后来去体检时被告知不合格,说是体重太轻,连衣服等“毛重”只有50公斤,到内蒙古是属于不合格的,这件事到此就算结束,白当了一会“先进典型”。
那么去哪里呢?我和家里再三合计:黑龙江和吉林太冷了,不考虑;江西和安徽要照顾家庭出身好的或家庭困难的,我肯定轮不到,要有自知自明;剩下了云、贵两省,贵州名声不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也不考虑了,看来只有云南可去了!当年云南省还派了个“宣讲团”来上海“招兵买马”,我记得在当时的闸北区少年宫开会,会上发言者在台上吹嘘云南如何如何好:“你们看过《美丽的西双版纳》和《西双版纳密林中》的电影吧?云南就是那样的美丽,云南物产丰富,头顶香蕉脚踩菠萝,摔一跤两把花生……”。说得大家心花怒放,但也有家长不放心,问宣讲团,听说那里毒蛇很多。宣传队答,不是有句成语叫“打草惊蛇”吗?一面走一面拿个棍子打草就行了,多么轻描淡写!恭喜宣讲团,这次宣讲“成功”了,说得台下多少家长和知青本人心里痒痒的,我听了更是心情激动,恨不得明天就去云南。所以后来的动员工作就省力多了,好多知青都是非常自觉地抢着报名要去云南,生怕晚了没有名额了。
1969年2月份就报名到云南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了,记得开始说的地点是“楚雄州”(下图右边第一个圈),看看地图似乎离昆明也不远,就百把公里路程,而3月份得到的迁户口通知是要将户口迁到“临沧专区云县”(下图第二个圈),(还有一张户口迁出的“户籍证明”)拿出地图一看,比楚雄远出去一大截,但当时自己年幼无知,家长“身板不硬”也不敢吭气,再说对云南的路程也没有个概念,觉得路远点近点也无所谓,反正都是云南。3月12日那天就把户口迁出去了,记得去派出所迁户口时心情激动,还催人家办事的快点,好像生怕迁得慢了云南的名额会被人抢了似的。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对我说,不用这么急的,迁出去容易,以后要迁回来就难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果然如此,一直等我退休后才好不容易把户口迁回上海,这是后话了)。结果四月份临要出发前又毫无商量的改变地点了,变成“临沧专区永德县”(下图最左边的圈)了,再看看,又朝边疆方向远出去一大截,快到缅甸边境了,后来才知道,从第一次的“楚雄”,到最后的“永德”,多出了四五天的车程呢。此时户口已经迁出去了,也只能认了。那个时候的人真是老实的可以,简直老实得傻乎乎的,命运就如此“任人宰割”,如果换了现在,早就“翻毛腔”了:你们说的地方能三天两头变的啊?而且越变越远了!这不是骗我们吗?老子不去了,去告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出尔反尔、“由近及远”?当年不敢啊,只能乖乖在家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从楚雄到云县,再从云县到永德的“两级跳”,一跳就是几百公里。
这是当年迁户口的“户籍证明”
第二篇完,待续。
作者简历
作者:沈志强(网名:河马91)生于1952年,1968年初中毕业赶上“上山下乡”,1969年四月去云南省临沧专区永德县永康公社忙捞大队前进生产队的沙沟组插队落户。插队落户四年后于1973年参加了当年入学前的“文化考查”,成绩不错,被昆明师范学院录取,在物理系学习。1976年毕业后在楚雄教了十年高中物理。1987年调到无锡某企业工作。1992年调入无锡市人事局的无锡市行政学校(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无锡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曾任无锡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会长。2012年退休。
爱好旅游、摄影、体育活动等。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