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山里过年(葛天琳)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2024-02-02


转载自公众号:上海知青网






  人生七十古来稀,快到七十岁了,每年过年那些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大同小异:守岁看电视春晚、放鞭炮、吃年饭、送红包,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不过,有一年的过年,实在是不一样的感觉,难以忘怀。


  那是二十一岁时在江西农村度过的那个新年。记得是1973年的春节,我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一个山村插队,因为在乡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寒假时间太短而留下过年。


  于是,我就跟其他留在当地的知青们相约到一个名叫“山田坑”的小村子——第七生产队去过年。那儿离大队部有十里山路,比较偏僻高远,处于三县交界处。只有七户农家,却有一个全省闻名的先进知青班,他们提前对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各自带上平时舍不得吃的“存货”,如几根香肠、一斤卷面或一瓶辣酱,翻山越岭到了山田坑。

  山田坑的知青班长小王早已在村口迎候我们,村里几个热情淳朴的孩子纷纷赶来看热闹,还送来米酒和自己采挖的冬笋香菇。年夜饭可谓“盛况空前”,每个知青都轮流上阵当厨露一手,烧了一只拿手菜。有上海特色的糖醋闷小排骨,有宁波风味的咸菜炒冬笋,有鸡蛋做的“蟹粉豆腐”,还有江西风味的炒辣椒。最好吃的莫过于当地土特产“麻糍”——一种用糯米蒸熟以后再舂烂打紧如砖头般的糕,放在油里炸了以后蘸上糖,那韧劲和香糯味远比上海的年糕好。平时缺油少盐的我们那天胃口大开。饭后,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知青们更加活跃,“男高音”小丁引吭高唱了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外号“大头”的小陈表情庄重地站起来,背诵李白的长诗《将进酒》……

  吃过年夜饭,我们一起到五里路外的孔元村(第六生产队)拜早年。大家走在山道上,周围虽然一片漆黑,没有灯火更没有烟火鞭炮,但是远远回首望去,看见山田坑里的微弱灯光,我们感到非常兴奋。那是知青们建的发电站放出的亮光,山里的文明有我们上海知青的一份功劳一份心血!


  第二天一早,大年初一,我们从山田坑知青的住所出门,挨家挨户给老乡们拜年。他们端出了自己晒的山芋干,自己拌的米花糖,和炒熟的花生米、黄豆、干姜片。平时老乡们也很节俭,舍不得吃的东西,现在都拿出来款待上海知青了。他们说,你们那么小就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儿,不容易啊。知青们回敬的是几颗平日舍不得吃的上海大白兔奶糖、奶油话梅糖。队长老刘盛情地款待我们这些“稀客”,可惜的是所有菜肴都又咸又辣,什么味道也吃不出,辣得眼泪直流。我最喜欢的是烟熏腊肉,咸鲜中带有炭火的烟味,别具特色。最好吃的当属那些村民们自酿的冬酒,甜中微酸还有后劲,喝得知青们脸都红了。


  多少年过去了,可那山,那人,那饭菜,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梅园新村居民 葛天琳)


来源:学习强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山里过年(葛天琳)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