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中的河 》( 二)宣传队轶事 (黎刚)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2024-02-02






《心中的河 》


作者:黎刚 




往期回顾

点击进入:

 (一)八连女知青游泳的故事

     





 ( 二)


  宣传队轶事 


导语:   那一晚,我们的歌声和着南腊河水轻轻的吟唱,汇成一首动人的夜曲,在寨子上空久久地回荡,曼勇寨在月光下,在歌声中显得分外迷人。



       八连业余宣传队大约成立于1972年,那时我们到连队已快一年。我们几个女知青每日的闲暇时间除了聊天、唱歌,就是想方设法的找乐子,日子过得疲惫而且乏味。这时,学生时期残留下的一点点浪漫冒了出来,欢乐、热闹是年轻人都喜欢的,成立业余宣传队如何?一打听,上海知青有此想法的人也不少。我和小薇找指导员汪福清游说,指导员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听我们讲各种奇葩的理由,听得笑出了声,但就是不点头。我们俩又去找余连长,余连长笑眯眯地听着理由,也不松口。从此我和小薇看见指导员和连长空闲下来就开始软磨硬缠,上海知青也加入进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连里终于同意了我们的要求,但是规定如果占用上班时间,必须由高副连长批准。
    


        从此,晚饭后会议室热闹起来。会议室土坯砌墙,窗户没有玻璃,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大家看不清彼此的脸部表情,但没有人在意,不时响起的歌声笑声在连队的四合院里面回荡。队员们热情满满,节目排得很顺利。龚倪生拉二胡,朱进发吹笛子,朱进发只会吹“阿瓦人民唱新歌”,学校安排到连里给老工人子女教学的何老师教会他翻调,简易乐队就组建好了。现成的节目有三个,华国丽自告奋勇表演独舞《北风吹》,唐文娟为她伴唱;唐文娟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徐新珍演唱京剧《沙家浜》中沙奶奶的唱段。这三个节目在她们家乡表演过,比较成熟。我不知天高地厚,自己作词谱曲写了一首歌,小薇编动作,排了一个歌舞节目;大家从杂志上找了一首诗,请何老师编动作,成为集体诗朗诵;还从报纸上选了一首诗,改编成快板,由朱进发表演。三句半自然是不会缺的,表演者有朱杏奎、陈远强、龚世春等。合唱由朱进发指挥,没有人会分声部,也不懂合唱技巧,如果没有最后两句轮唱,几乎等于齐唱,好在唱得整齐,声音洪亮。按记忆排练了舞蹈“阿瓦人民唱新歌”、“北京的金山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等。一台节目基本成型。




        第一次演出是在曼勇寨。曼勇寨是八连去营部的必经之地,从连里出来,向东翻过一座小山,下到坡底,跨过防牛栅栏进入寨子,穿过一幢幢竹楼,就到了河边,南腊河流经八连后拐了个大弯从寨旁流过。河岸长着粗壮的麻柳树,麻柳树垂下的树枝飘拂在水面,微风吹来,树影摇曳,水波荡漾,迷得人禁不住眯了眼睛。听说宣传队要来演出,寨子里的男女老少没等天黑就喜气洋洋地聚在了 寨子中央,事先留出的平地洒了水作为舞台,舞台旁的小桌上摆着香蕉、洗干净并且切成小块的甘蔗、煮熟的花生、玉米。傣族老乡的热情让我们受宠若惊,大家顿时士气高涨。何老师为演出提供了眉笔粉底,小薇拿出口红、腮红,她母亲珍藏多年的口红拧开仍有暗香飘来。大家精心地化好妆。服装是衬衣长裤,只在颜色上稍微作了统一,还从曼勇寨借了小卜少的漂亮服装,用来表演傣族舞蹈。天色渐渐暗下来,马灯点亮了舞台,竹楼、芭蕉树、远山、星空成为天幕。小薇悦耳的报幕声刚停,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寨子,见老乡这么喜欢我们的节目,每个演员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小薇更是兴奋,粉色的圆脸红扑扑的泛着光,格外漂亮动人。老乡的喜爱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后面每演出一个节目都会得到热烈的掌声,准备的节目演完了,老乡迟迟不肯离场,一再要求加节目继续演出。盛情难却,大家开始即兴表演,黄中华和黄玉芳一起跳了一只西藏民族舞“哈达先给亲人解放军”,小薇上去跳了独舞,还有人表演了独唱……那一晚,曼勇沸腾了!我们的歌声和着南腊河水轻轻的吟唱,汇成一首动人的夜曲,在寨子上空久久地回荡,曼勇寨在月光下,在歌声中显得分外迷人。


(上:演出照片来来源《懿懿文集》,图文无关)



      八连宣传队的名声传开了,营领导决定在营机关所在地为我们举办一场演出。营部的舞台没有大幕,但紫红色的天幕增色不少。舞台前拉着铁丝,上面牵着几盏普通电灯,光线稍显不足,但是比马灯亮了不少。舞台下是篮球场,来了不少观众,除了领导,大部份随意地站着。那一晚,连宣传队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徐新珍嗓音洪亮宽厚,唱老旦特别有韵味,表演的《沙家浜》选段“沙家浜就是你们的家”得到满场喝彩。唐文娟演唱红灯记选段,她上台按惯例先来了一段念白:“学唱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唱段我学唱过”,一开嗓就可以听出用气、吐字、节奏上进行过训练,她的声音甜美圆润,赢得热烈掌声。朱进发表演快板“农业学大寨”,还记得第一句,“农业学大寨,学了就要干”,快板是自己做的,系了红绸,他打起快板眉飞色舞,声音中气十足,引起全场持久的笑声。整场节目在热热闹闹的秧歌舞后结束。返回连队的路上,演员们欢歌笑语,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发挥了最好水平,演了很好的节目,大家都非常自豪。


      宣传队晚上排练时不断有人前来观看,热心人随时谈出意见,纠正一两个动作,每次排练结束,女生们回宿舍都会继续练习,一群姑娘兴致勃勃地挤坐在床上观看,看得入神时忍不住跟着比划一两个动作。排练结束,连里的大部分人对每一个节目都烂熟于心。在连里演出时,全连按班、排次序列队而坐,演出前指导员慎重其事地讲了话。回想起来,当年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非常严格,生产任务很重,而一群十七、八岁,懵懵懂懂的青年提出的要求居然得到同意,遇到这样宽松的环境实属难得。后来,兵团改为农场,我也调离八连,据留下来的知青讲,宣传队一直延续了下去,除有时节假日在连队演出外,经常参加汇演、比赛。在遥远的边疆,远离城市和父母的知青们生活极度枯燥乏味,业余宣传队的活动为知青们增添了不少欢乐,增强了不同地区知青的友谊。宣传队排练和演出中曾经发生过很多趣事,很多年后大家还津津乐道,那也是我边疆生活中的一段快乐时光。


       




作者简介


   黎刚,重庆知青, 1971年6月18日到达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四营八连,先后担任战士、副班长、副排长、文书,74年六月调勐腊农场五分场机关先后任出纳、行政秘书,76年九月调勐腊农场组干科任干事。79年回重庆,先后在重庆60中学、沙坪坝区党校、宣传部、劳动社会保障局工作。已退休。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中的河 》( 二)宣传队轶事 (黎刚)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