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逝水 夕阳无限 ——记上海知青网十年文集《青春逝水》首发(诸炳兴)

知青情缘 2024-02-02





青春逝水 夕阳无限 

记上海知青网十年文集《青春逝水》首发


作者:诸炳兴



作者简介

诸炳兴,男,上海知青,66届初中,曾下乡西双版纳景洪农场(云南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先在连队,后调机关从事宣传工作。于1983年调回上海,现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闵行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版纳记事》《多彩生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青春逝水》是一部沉甸甸的著作,是上海知青网用十年的精心张罗,采撷了140余篇作品(其中有我们云南知青23篇),作品映出一百多万上海知青激情年代生活中的点滴,在那层见叠出的纪实中流出,从中国大地的千万条小溪流入知青岁月的海洋,激起了层层回味的浪花。本书的封面设计者费尽心机,将汹涌澎湃的波浪作背景,从而引人入胜,让人潜入对知青时代的往事回忆,使人心潮起伏。


   本书记录了那些尘封艰难岁月里的生存、感情,苦涩的、辛酸的往事。抚今追昔。作者们精雕细琢的写作时,看得出他们调动了所有的情绪,激活了所有的情感,身不由己全身心地投入进入角色,来唤醒以往的许多记忆。才能使读者体会到这样饱含人生的温情笑声和泪影,重构了我们那段历史细节的点点滴滴,保留住我们青春的火焰与花饰。以朴实无华,毫无张杨的笔迹留下了对青春的叙述。

    书的内容是我们知青一代人 十年的生活片断,那一段经历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作为源于生活纪实的书我只能感慨,只想将我的粗浅感受诉诸笔端。远去的光阴随着我们渐渐的老去,记忆慢慢模糊甚至丢失了。感谢书中作者唤醒了知青的记忆,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青春的重生,灵魂的再现,体会到了时光的倒流。那些事、那些人都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


    每个作者如今已步入老年,写出几十年前的往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他们是不想留下人生的空白和遗憾,这些文字记录了历史同时也表达了知青对那块土地的眷恋,对十年知青生活的感慨。这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我们上海一百多万知青的记忆,它给后人留下的是淡淡的回味和思考!


 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那风风雨雨的历史变迁,那刻骨铭心的日日夜夜给千万个在那里生活过的知青们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不论甜酸苦辣,都是人生的历史。文笔流畅,梗概描述,精细记载,那一桩桩往事,使东西南北中的知青们都领略到了同龄人的精彩,特别是经历过知青时代的人,将上山下乡去革命锻炼的豪迈激情出发,进驻的过程记述的精细入微,在那里生产,生活的各种经历,记述得让人感动,回城的路又是千变万化,各有坦途和路径,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十年磨练的历史,只有认真总结历史,才能真正给人以启迪。读懂了《青春逝水》的那些故事,如同发生昨天,那么清晰,深刻,久久无法平静。


 这本文集就是知青的历史资料库,不言而喻,为十年的战斗生活,积累了文史素材,让那些挥笔记述十年实实事事的作者叫好,在我们下乡45周年之际读这本书,感觉更加亲切,感谢著作真实的记录了 的生活,极大地满足了知青们的心愿,圆了上海知青的梦!

 这种精神在巳步入不惑之年,能把知青精神发扬光大 ,凝聚着一代热血、表现了一代知青的智慧、浪漫、希望、理想。看了他的书使人眼前展现了荡气回肠,辽阔无边的中国大地和在那块土地上,留下的知青们作为一出历史悲剧的幸存者昨天的足迹。将永远记载我们的青春时代,成为知青文化的历史景观,让在那块土地上升华的知青情结延续,让我们的"知青二代" 沿着父辈的轨迹,去追思、研究、探讨。让他们永远牢记那段充满希望而又悲哀的历史。当我读到这本书,对我曾是云南兵团的知青,有着与自己相同或不同的感悟。


 本书重调焦距,影照出知青的昨天,目的更远的是,勿忘过去,启迪后人,牢记历史。


 祝贺《青者逝水》的成功发表,期望有续集更加精彩!

        

 借此,向为编辑、出版这本文集辛勤耕耘的楼曙光、张刚等知青,用了两年多时间收集、推荐、筛选、修改到全书顺利出版,他们放弃休息,倾心尽力,在毫无报酬,甚至自掏腰包,发杨老知青高尚风格,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真的太辛苦了!在此,我以读者的名义,向你们深表谢意!


























上海知青网十年文集

序言


张刚


   1999年,曾在江西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楼曙光创办了网站“老知青驿站”,2001年改版更名为“上海知青网”。十多年来.这片知青网络天地,积淀了大量优秀的知青作品。为了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从本网站发表过的作品中,采撷了140余篇,及若干图片汇编成集,命之以(青春逝水》,奉献给广大知青朋友。


   本文集的作者,当年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二十岁出头,拿着下乡通知,分赴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贵州、云南、上海郊区、江苏大丰,或父辈原籍地。城里娃成了屯垦戍边的战士,耕耘放牧的农人、修渠筑路的民工....


   经历了十年“广阔天地”的历练,又走过了参军、上调、选送工农兵大学生、参加高考、病退顶替等各种途径,绝大多数知青从下乡地回到了出发地。


   知青,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特定年代的一群人,经历了学生、青年、成年、现在已步人退休的老年;知青中的故事太多.太多....


   本文选从策划到成书,前后历时两年多。文选的完成,离不开广大知青朋友的支持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更离不开编委集体的辛勤劳动。本书编委来自原各个下乡地,两年来,从文章的收集、推荐、筛选、修改到全书的构思、编辑,几经周折;反复数次,争论激烈。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不但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还要自掏车马费。楼曙光主编白天要上班,下班后又要去医院照顾病重的母亲,但他始终心系文集和网站工作的方方面面;黄建华同志主动承担编委会的协调工作:陆亚平主编对文章的筛选、修改和全书的编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宁志超主编用他的专业特长为文集奉献出精美的图片;林云普编委为本书的完善勇于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尽力付诸实施;邹农不顾大病初愈为文集默默奉献;周公正编委精心挑选文章为文集增添别样色彩;丁一鸣编委不谙电脑操作,却对交给他的文章用朱笔进行逐字逐句的认真....每个频道 和栏目的编委都为本书的完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不胜枚举。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知青的影子。在此我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本文集140余篇作品按网站频道,收纳黑龙江知青文章37篇、江西知青文章15篇、安徽知青文章16篇、吉林知青文章12篇、贵州知青文章13篇、云南知青文章23篇、内蒙古知青文章11篇,从网站论坛搜集了新疆、上郊等其他知青文章11篇,还有专题文章4篇。这些故事是我们知青人生的浓缩。


   这里,有红土地、黄土地和黑土地上的三色语言,各民族的方言,土话、酒话、情话,民情、民..读这些故事,会让人触景生情,回到那40年前的青春岁月。


  黑土地那嘎达、长白山下、大草原上、淮河两岸、赣南山区、云贵高原、西域边塞、东海之滨.....


   这里,有下乡表决心割指写血书的激情;也有吃耗子肉、水煮菜的艰苦;有被哑炮炸飞的大难不死,也有落水被教的生还人间;有夫妻双双考大学的奋发,也有背着妻子遗骸走戈壁的深情:有北国回家路的风雪,也有南疆越界参军的悲壮;有伐木的趣事,也有筑路的艰难;有十年下乡苦,也有回城求生难;有偷鸡摸狗的反思,也有艰苦创业的不易.....


  这里,有土插队的经历,也有洋插队的故事。更有七次参加南极科考,曾担任过南极中山站站长的徐霞兴,冰海沉车死里逃生的惊心动魄。


  这里,是我们知青曾经的人生缩影!


  我们从城里学生变成农民,又从农民变成市民,现在我们又在网络相聚成了网民。借助网络,我们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能天天相见。借助网络,我们交流、交友、互助、同乐。


  我们穿越一穿越时空, 穿越青春,穿越地域....


  在穿越中我们回顾人生、清晰发展....


  读《青春逝水》,是种回味和享受。


  在穿越中可以感悟人生,感受快乐!


  愿您与我们起走到2040年,2050年,2060 年....


2012年4月3日




序言


龚心瀚


  在上海,我有这么一群忘年交, 他们与共和国同龄,活跃在工农兵学商各个领域,却有着共同的经历—— 知青。这个共同的背景让他们聚集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上海知青同网。利用这个平台,他们组织知青文艺汇演,举办知青学术研讨会,筹建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丰富老知青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默默奉献正能量。十多年过去了,上海知青网从一 株幼苗长成 棵大树,在众多热心人的辛勤耕耘浇灌下,结出累累硕果,他们从中采撷整理结集出版,这就是放在我面前的《青春逝水》。


  知青,为共和国的初创探索和改革开放。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在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本文集,记录了他们四十多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140多篇文章,虽是细花小草,却折射出时代大潮的汹湧澎湃和光怪陆离。它值得老知青们一读,值得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一读,也值得青年朋友们一读。


  我为有这样的朋友感到高兴,祝愿上海知青网越办越好,也希望今后能读到他们更多的好作品。










后记

楼曙光


  编一本上海知青网文集是我们每个编委成员一个梦寐以求的奢望。


  早在纪念上山下乡三十周年时,我们就有了这样的设想,当时在网站上征文以求编辑成册。无奈由于资金、文稿质量等原因未能遂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网站的扩容提升,投稿者的增加,网站的好文章越来越名。终于,在上海知青网成立十周年之际,在网站领导张刚大哥的支持和赞助下,编损网站文集的风愿得以实施。


  上海知青网文集编纂计划于2011年3月底正式提出,以后每月一次定期召开编委会,各频道主编精心挑选了历年来在网站发表的优秀文章。文集编委对各地推荐上来的数百篇优秀文章进行了背靠背ABCD打分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决定是否选录。2011年10月22日,我们文集编委们自费到浙江长兴龙前头农家乐举行了两天文稿专题讨论会。


  这一次次的会议,一次次的讨论,使大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编一本可读性强的精品知青文集,要有所与众不同,要有时尚元素的渗人,我们不是诉苦,而是要讲述一个个顽强精彩的生命故事,讲一种坚忍不拔的知青精神,这是这本文集要体现的灵魂。


  这么多年,上海知青网汇集了数以万计的知青文章,其中优秀文章不可胜数,为考虑覆盖面,我们不得已只能规定原则上每人只能收录一篇。这些天,我们为了一篇文章而反复修改, 也为一篇文章反复争论, 大家的这份激情和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但也给我带来困扰。因为作为网站的负责人我必须平衡协调不同地区的篇目,虽然在入选文章上的有分歧,但是我们这个团队毕竟是经过长期磨合和风浪考验的,最后都能以宽大的胸怀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了使这本文集有份量,能顺利出版,张刚和我找了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老部长年过七十,飞来飞去,忙碌不停,但还抽出时间约见我们,应允帮我们写序。在此让我们对龚老的一贯支持表示深切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网站各个编委,尤其是黄建华、陆亚平、宁志超、刘琪、林云普等,他们以极其认真地态度斟酌润色每一篇文稿, 努力将错误降到最低。


  同时我们也感恩黑龙江爱辉县上海知青联谊会、澳洲中国知青协会、江西峡江县知青联谊会、安徽蒙城县下放上海知青联谊会、吉林挥春市上海知青联谊会。贵州独山县上海知青联谊会,大兴安岭大庆上海知青联谊会、云南动龙在线编辑部等等诸多各知青团队十年来对上海知青网的鼎力支持。你们的支持和付出是我们网站生存发展的坚强后盾。


  这本文集是我们大家的心血和心思凝成,它记录了我们知青不平常的生活经历记录了上海知青网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十年磨一剑,尽管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形成的不足,特别是后知青时代的生活记载不多。


  但愿这本文集能有您喜欢和回味的故事,请阅读这本文集的读者记住,上海知青网永远是您忠实的朋友,她会记载您瞬间闪现的精彩的人生片断,我们希望五年后能再出续集,也希望您能留下您的生命花絮和吟诵。


2012年3月30日





荐读


【知青情缘】诸炳兴文集(129篇)



【知青岁月 青春回忆】第一章 南腊河畔 (刘乐亮)

本文来源上海知青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青春逝水 夕阳无限 ——记上海知青网十年文集《青春逝水》首发(诸炳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