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厅啊跳舞啊……》另14篇(卢忠雁)
《舞厅啊跳舞啊……》
另14篇
作者:卢忠雁
《舞厅啊跳舞啊……》
那日,遇到过去的老邻居,她乘车去跳舞。她喜欢到舞厅里去跳舞。现在的舞厅越来越少了。过去,家附近的舞厅很多:
真北路有玉兰舞厅;真光路有真光舞厅;曹杨路的大世界舞厅、三汽公司处的金港舞厅,铜川路上的舞厅叫什么舞厅忘记了。热闹的是新长征舞厅,在麦德龙对面。远一点的西部舞厅,在志丹路上。唉,随着形势的变化,开舞厅的钱难赚,主要是租金每年要涨,承包舞厅者吃不消,不得不退出了。不少的舞厅,变成了酒店之类了。过去,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到舞厅里去跳舞。约一二熟悉的人,或男或女,去舞厅跳舞。听听音乐,聊聊天,跳跳舞,倒是非常开心的。那时,精力旺盛,体息天,约好跳舞热衷者二三,早早场、下午场和晚场,连轴转跳三场。哈哈,有人说哪儿开了新舞厅,就会骑着自行车,赶过去。咋就不感觉累呢!如果现在在去舞厅,能够坚持跳一场已经相当不错了,根不奢望连轴转跳三场:吃不消,也没这精力为之了。现在呢?去跳舞,舞厅太少,去舞厅跳舞人也没有过去那么多。更多看到的是广场舞,大妈甚多,大爷不多见,少也。
《男跳舞者的窘境之遇》
那日,与男舞友聊天,说起跳舞呢?一言难尽,他们好像有一肚皮的气呀,哈哈,随便一聊,竟然有这么多“窘境”之遇。
A舞者是一个“以其人之道,还之于其人之身”的人。他那日跳舞,连续被女舞客拒绝3次。心情顿时坠落到山涯谷底,闷闷然,忧忧然。后来,就坐在座位上未去跳一支舞。尽管有舞女客来邀请他一起共舞,一一拒绝之。何也?说是被女舞客拒绝3次,在其舞龄的岁月中,是罕见的一次。而且,在舞厅里,又是被不漂亮女人之拒绝,很难过。倘若被仪态优雅,面孔亮丽的女舞客拒绝的话,倒心里还是有点安慰的。故而,心情不佳,再有女舞客来邀请其一起跳舞,没有了心情。拒绝说,我要休息休息了。
B舞者是一个帅哥型的人,他去跳舞,喜欢有选择性的:女舞客要漂亮一点,而且又要舞跳得好的。跳舞者都知道:特别是快三步,倘若男女双方舞技不是一个层次,那么,跳快三步,配合不佳,跟不上节拍,跳起来别扭,也不舒服。
那日,B舞者所熟悉又默契的女舞客都没来。所以,这天提不起精神,跳舞也跳的少。当一曲刚完,一曲又起时。噢,是快三步了,想过瘾,马上从坐位上弹跳起来,去邀请一位女舞客跳快三步。未想到,竟然被拒绝。悻悻然地移步到自己的坐位上,“百思不得其解”,咋会被拒绝呢?原来平时一直“眼中无人”傲气足,又一直有熟悉的女舞客相伴相跳的。噢,当没熟悉的女舞客陪伴相跳时,才想到要请其她的女舞客啦。没门!呀呀呀,是“吃醋”,还是什么原因,反正这天被拒绝的很没面子啊。
C舞者,是一个初学舞的人。刚开始学舞时,因为不会跳,众女舞者皆不愿意一起跳。幸好,有一位老阿姨不嫌弃,耐心地教之。当其翅膀长硬了,就嫌弃老阿姨了,不愿意再与老阿姨跳舞了。如此一来,被舞厅的众舞客斥之为:“不道德之人!” 如此这般,C舞者只得“逃之夭夭”,到其它舞厅去“潇洒”了。
《女跳舞者亦有尴尬》
《男跳舞者的窘境之遇》一文发上后,有不少的女舞友亦发来微信言之:尴尬之处,她们亦是大大滴。哟喂呀,是吗?且听其一一叙说:
A大姐说,在舞厅里,其实男人被吃“弹皮弓”,尴尬倒是尴尬的,然还受得了。但女性脸相对要嫩一点,如果被吃“弹皮弓”,其小心脏特别啊受不了。这面子上呀大大地受损。而且,不但会被舞厅里的男人们说闲话,还要被女人们讽刺,真正是有那么一点“恐怖”呢?
B小妹曰:男士单枪匹马去舞厅,即使没人跳,吃“白板”,也没啥。换个女人,单单一人去。如果没人请,或是去请男舞客,一旦被拒绝,那尴尬加尴尬,实为难为情,大大地坍台也。
C阿姨言,倘如舞姐妹们结伴而去舞厅,久而久之,也会闹矛盾。因了跳舞,熟悉的男士与这一大帮姐妹某某跳了多了;某某某又跳了少了,也为叽叽咕咕地闹得不欢而散。好姐妹为了跳舞而不悦,闹出矛盾使之闺蜜变成了“仇人”的大有人在。其实哟,跳舞的舞厅,就是一个“人生的舞台”,不管是男或女,都会有窘境之遇或是尴尬之处的。如果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始终如一地保持好心态,那么,就能开心每一天。当下,做自己开心的事,喜欢的事,拿得起放得下是也。
《夫妻吵架不记仇》
和谐的家庭,并非不是没有矛盾,而且彼此能化解。关键的一点,就是“夫妻吵架不记仇”。其实就是如此。家庭生活中,油盐酱醋茶,还有诸多琐事,都需要面对,并一一去解决。
自然,夫妻之间的观念不同,想法亦不同。故而,争吵是免不了的。记得老邻居家,一对老夫妻,吵吵闹闹地一辈子,并非不恩爱,而是习惯于吵架。每当吵架以后,又见他俩携手去散步了。
本来,有邻居预言:这对夫妻总有一来会离婚的。哈哈,预言不准:这对老夫妻已结婚近60年啦,可谓爱情“天久地长”也。还有,见一对夫妻,本来非常和谐的。却不料想,退休以后,俩人闹得不可开交,争吵不断。探其原因吧,还是零距离的接触太长之故。过去,各人有工作要忙,回家以后,又忙家务一大堆之事,哪儿有时间争吵啊。
而今,在家是“全天候”,每天的零距离接触,会为一些细小的事而争吵不断。每每吵架,又彼此喜欢翻老账,把烂谷子的往事,一一提及。由此加剧了矛盾的扩大化。更伤人的:不知是谁争吵时,突口而出:“离婚”。这争吵之中的“离婚”不离口,是最伤人的事情。幸好,这只是气话而已。
窃以为:夫妻之间的争吵,不要当一回事。年轻时候,一直对夫妻之间的争吵当一回事,结果彼此很认真地争吵,伤了和气,不和谐之气,影响了家庭的氛围…… 当下,才慢慢地体会过来:夫妻吵架不记仇,不应当为吵架一事而当一回事不释怀,更不能吵架时,把对方不佳之处,一一列举之。
“夫妻吵架不记仇”,不管是新婚之夫妻,还是老夫妻俩,都得铭记在心。那么,和谐共生的家庭,才会幸福长长久久。信乎?反正我信!
《旅游之我见》
小的时候,想的很天真,长大了,有了钱,就可以游山玩水了。
一旦工作了,才知要去旅游,并非简单的一件事。工作时,要请假,又要相约谈得拢的朋友,孤独一人去旅游,好像总感太孤单寂寞了。
一个团队去旅游,蛮开心的。每到一景一地,总会留下一些照片,收集起来,倒是蛮有纪念意义的。随年龄上去,去旅游,对于爬山之类,已力不从心了。更多地会选择景点少一点,又不要多赶任务式的旅游。吃得差一点,倒无所谓,只要住的地方干净一点即可。主要是老朋友和老同事一起聚一聚,聊一聊。对于景点是否有趣?地方是否佳之类,倒时常忽略不计的,关心的是团队之人,是否和谐。
一生中,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总感到,各到各处景色差不多少。主要是特色之处不明显,特别是旅游之地,买的东西千篇一律,特色不强,给人没有新鲜之感。故而,每每旅游,少了购物的兴趣。
不管咋样,旅游还是很开心的。只要有志同道合有趣的人相陪伴,就有意思,就有味道。
天气已好,阳光灿烂,打包出发,去旅游去。
《为胡建伟导游点赞叫好》
去旅游,带队的导游很重要,服务好,旅游之人就没有烦恼。
这不,这次九日之行的广东,非常开心,主要是遇见了服务好、责任性强的导游。
旅游过程中,一路上非常详细地介绍广东的特色。上车分好桌位,将其一一发之“每个家庭”;吃饭分桌清清楚楚;特别是到广东的维也纳酒店前,要求每个家庭按照1、2、3……的家庭排队登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即使维也纳酒店服务员登记搞错了,当班经理不愿意改错,还说谎说,3层楼面没有空房了(其实,321空着,是7号家庭的成员上楼发现的)。在这种僵持情况下,导游一言九鼎:“我来搞定!”,他不厌其烦地上下楼去调换解决,精心的服务,得到了游客的一致赞扬。
在旅游景点的花城广场、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等处,又主动帮忙旅游的客人拍集体照。
因为晚上是自己选择外出吃晚饭。导游又将维也纳酒店附近的饭店一一介绍,并发微信及图片,让大家去选择。我们选择了独创“一鹅N食 ”之店!
这家名店,据老板娘介绍,以开了20多年,不但街坊邻居喜欢,也得到了四面八方游客的赞扬。“飘香火焰鹅”,人少,可半只,人多,一只即可。鹅肉肉质好,又汁多,有嚼劲儿。当鹅肉吃好后,将后来点的菜一一倒入:山药、芋艿、粉丝、娃娃菜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皆说:“味道好极了”。
工作中或生活中,出现矛盾,是正常的事情,得坦然面对,想法设法去解决之,才是正道;而不是坚持错的,不知悔改。当下提倡“人民至上”的理念,就是要让大家有更大的获得感,感受最好的幸福感,和谐温馨“家园”靠每个人去创造并维护之。
胡建伟,小年轻,广东广州人。看似廋瘦的,又带着眼睛,斯斯文文的一个小伙子,对工作善于总结经验,又不断完善“制度”,在正常带队的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临危不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工作”,尽心尽力地服务好游客,这样的小伙子,一定会不断进步,并取得好成绩的!为其点赞叫好,更祝福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开心每一天!
幸福是干出来的,也是拼搏出来的!有缘啊!
谢谢啦胡建伟导游,谢谢啦亲!
《绿皮车》
过去,习惯于坐火车,大多为乘绿皮车,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然过去的绿皮车嘛,总感觉有点乱,又有点脏。现在乘绿皮车,感觉倒蛮干净的。
上得绿皮车,因为手机要充电,找不到插座。我以为这一列车都没有充电的地方呢?后去找人,经过软卧11号车厢,才发现该处有充电插座呀。既然如此,那,为何不能在各节车厢内都设置之呢!再有,手机的普及,为何不普及网络呢?乘客要上网,只得用自己的流量才行。
另外,在卖票时,一个团队的,为何要“拆除”的“七零八落”,成为了几个车厢的乘客呢?本来嘛,一个团队,都在一个车厢,不是更方便吗?一个18人的团队,却被分配到三节车厢,更“不可思议”是把一对夫妻硬生生的被“离婚”了,“拆迁”为了2个车厢。尽管可以进行自行的调换一下,但仍未能“心想事成”!
另一个8人团队,都是中老年人,皆为中铺,没有一人是下铺。没有下铺,一起喝点小老酒,成为了一件难事。想到10号餐厅去聚餐一下,并休息休息。服务员说:“要费用,每人130元”。只得作罢。
唯一感到服务好的是:卖饭、卖点心、卖水果的小车接连不断。刚开始卖时,价格贵些,到后来便宜些了:水果10元3盒。既如此,那刚开始不能价格实惠一些呢?
乘绿皮车,团队的人多,一节车厢里,都是熟悉的人,也蛮有情趣:有喝酒的,桌子不够大,将拉杆箱当台子,满满当当的菜,有荤有蔬的;有打牌的一桌,争上游、抓猪猡;有结绒线的“生产组”;还有走道上对坐对地聊天的…… 突然间,又好像回到了知青岁月的时间,到农场、到农村的工作地。
那时,绿皮车挤得满满当当的:人多、拥挤,乱、脏是免不了的。而且,一到晚上,地上也会弄一点旧报纸,一躺而睡,是无奈之的状态也。
绿皮车的广播,在大白天到站时,才报一下站名,其它的时候,都是“无声无息”的。建议一下:是否能在大白天空余时分,放一下轻音乐呢!
《阿拉们,好》
阿拉上海人,走来走去,去旅游,总喜欢阿拉阿拉的。其实,阿拉说的意思是包含着“我”;有时,又包含着“我们”的意思。
这不,这次去广东旅游,导游因为接触了不少的上海人,对于阿拉的称呼,又创造出了“新名词”:阿拉们。对于上海的大叔阿姨们,就称之为“阿拉们”,这倒挺有意思的。
那天旅游了大鹏所城,又去了莲花山公园,邓小平的铜像就在公园上面。我们走上去时,正巧碰到当地的一个单位的党组织,带领全体党员来搞组织活动。
晚上,我们住在深圳仟玺度假酒店。饭后,约好了,一起去散步。走到一处,有人发现了小火车。于是乎,大家热情高涨地拍照留念。
不知是谁提议:乘一乘小火车。灵!这个主意好。一帮子阿拉们乘了上去,兜了一大圈,沿线遇到了众旅游客,我们情不自禁地大声喊:“阿拉们,好!”并挥手致意。沿路又都是夜排档之类的小店,见店内三三两两都有吃小吃的人;人多的店里,有2大桌的人,他们正吃着海鲜,聊得欢呢。晚上乘小火车,像小孩一般,疯叫着、挥手着……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开小火车的哈尔滨大叔开心地对阿拉们说:“今天晚上,好开心啊,好开心。开小火车至今,从来没有遇到像你们这样快乐开心的人!” 阿拉们,好,就是大家好。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好好的享受美好时光》
退休以后,希望好好的、好好的过好生活,这就是说和做有利于身体健康之类的话和事。
这不,闲暇时光,选择多多:与兄弟姐妹们一起去旅游一下;与亲朋好友一同卡拉OK几曲;与闺蜜知己泡一杯茶、聊聊天;或者呢?书房里看看书、听听轻音乐……
人生呀,旅途之中,总应该有“一帘幽梦”的时光,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突然间有了灵感,随意地写一写小随笔,没有章法,没有文章的布局,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犹如大草原上驰骋的马,奔跑着、往返着……
这不,一觉醒来,看看今天的安排:满满当当:吃罢早饭,游览《天后宫岭南文化街》,一起深入了解妈祖文化、岭南文化。再前往码头,《乘坐渔船出海捕鱼》,过一回渔民生活。随后,去午餐,享用《豪华海鲜大盆菜》的味道。
下午乘车前往《大星山观景台》,俯瞰双月湾全景,感受震撼的双湾奇景。再赶往游览《万科西班牙风情小镇》,看看具有浓郁的威尼斯风情之景。一天哟,大巴车上上下下,旅游景点走走、看看、拍拍。最后返回基地,享用晚餐。
晚上,又可在海边自由活动啦。不管咋样,生活在美好的时光里,得珍惜当下,珍惜有缘人,珍惜幸福的“一家人”。是也,是也,当好好的享受当下。
《一天之行味浓烈》
那日一天之行,“行味道好极了!”:游览《天后宫岭南文化街》,一起深入了解妈祖文化、岭南文化。随后前往码头《乘坐渔船出海捕鱼》,过一回渔民瘾。那是傍晚时分,就在居住的酒店旁处,就有船,11人一组,去体验捕鱼项目,时间只有短短的半小时。坐在船上,风刮来,有点冷。开船的老大,将船开到河中央,撒网。哈哈,心想时间短,不会有什么结果吧,但还是有收获的:有鱼、有虾、有小螃蟹等。叫酒店加工,只是煮煮熟,却要28元,只得作罢。
中午餐,是安排享用《豪华海鲜大盆菜》,有蟹、虾、鸡之类,约10多样的海鲜,又配几只炒菜,味道一般,吃氛围,气氛浓也。
下午乘车前往《双月湾海滨度假区》和《大星山观景台》,俯瞰双月湾全景,感受震撼的双湾奇景。游览《万科西班牙风情小镇》,说是具有浓郁的威尼斯风情。但与上海青浦西班牙泰晤士小镇比较,差得多了。其规模小,看上去陈旧,又人气不足。
一天之行,有人说:“惠州,巽寮湾度假村周边游玩,在海边游玩,在双月湾游玩,那里空气新鲜,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悠闲自在的又一天》
去石磨子公园。该园的乱石阵属于是镇园之物。据了解,这乱石阵,形成已有亿万年,石头各形各态,形象气质佳,你可以去想象:似狗、似狗;还如蘑菇之类的菜…… 走在阳光的海滩上,看海一望无际,海边上有人拍照、有小孩在玩细沙,又有人在海边上游泳…… 下午在仟玺度假酒店有人打麻将;又有人打牌(干瞪眼);喜欢拍照的,海边漫步,一有好景,即可随拍之。
晚上,大家约好去散步,散步到加州阳光精品商店,哈哈该店有露天唱卡拉OK,不少游客坐在椅子上欣赏,唱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了……
过一天休闲轻松的生活,感觉悠闲自在,不要太写意噢!于是乎,有人说:“希望以后的日子哟,天天这样过”。悠闲自在的日子,感觉时间飞速,一晃,就是一周;再一晃,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一一大上海了。
《旅游选择多样化,好》
旅游,现在更为方便了。喜欢方便一些的,就跟团前行,不必顾前顾后的去忙碌,一切的一切,就让导游带之,只须跟之即可。但只能跟团安排而行,不能再所心所欲地改变“航行”的方向。
然,有许多人,现在选择了自由行,那得做足功课,又因不熟悉当地的一切情况,做出的选择以及风险确实存在。那日,熟悉的一个朋友,相约几多人,选择了自由行,包了当地的一部车,说好的价钱,到了目的地,却价钱变多了,与之理论,理论不清。不给钱,就不带他们返回租酒店的地点了,急刹“老百姓”的事情。再有说好带到哪儿的,却带到了其它地点。自由行,其实也是要碰运气的,碰到讲信用的人,那么,就幸遇,说好的价格不会变。
所以,诸多的中老年人,会选择跟团去旅游,这样相比较而言就省事。一旦有事,有地方投诉,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然,自由行,确实是自由了,随心所欲地旅游,但要做好“有风险”的思想准备。总之,选择多样化,都有利弊,人生就是这样:得得失失之间要你自己选择之。
《不赞成接受亲戚的小孩来家寄养》
一位熟悉的朋友,最近碰到麻烦事,是远房的亲戚,在外地打工,但小孩在上海读书,想寄养在他家中?拒绝吧,不好意思;不拒绝吧,实在责任重大,一旦出状况,何以交代之。思前想后,甚为烦恼!问及于我,我的答案是:应该拒绝之。
毕竟,是一个小孩,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好动,又是小孩的天性。所以,一不留神,就会出一些状况。一旦跌伤、或出重大状况的话,这是非常麻烦的事。
做好事,要做好。但寄养小孩,不是吃好、睡好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健康成长是主要的,关键之关键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环。故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谁能保证其安安全全呢?一口价:“还是拒绝为好!” 如果,当面拒绝有点难度,又脸皮薄,拉不下脸。那么,好。可以采取“措施”的方法,即利用微信就可。在手机上,编辑一下拒绝的理由,短文一发即可!
因为呀,你想想看:生活中,有许多长辈们在带孙子或外甥的时候,是非常地小心翼翼全身心地投入。但一旦不留神,跌伤了,儿子媳妇或女儿女婿还会责怪呢?那么,寄养一个孩子,你去无端担这个责吗?没这个必要!一旦去承接这样的“业务”,千好万好,稍不注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到时悔之晚矣。并非“自私自利”,也非“六亲不认”,实在是寄养小孩,这个责任担当不起。拒绝之吧!当面难以拒绝;就微信中“一气呵成”拒绝之。
《抄近路》
抄近路,这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并发生的,不足为奇。那日,外出乘129路到上海西站,去乘15号地铁;回来时,再乘15号地铁,到上海西站后,再乘129路,见草坪上已踏出一条小路,这是人们抄近路去乘公车是也。
由此想到,车行人走之道,也要“以人为本”,方便简捷之,才是正道。在设计时,当全盘考虑。
君可见,有一些小区,大门就对着大马路,于是乎,设计了横道线以及红绿灯,如此,为人们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甚好。
抄近路,节约时间。人们也喜欢抄近路,但一定要以安全为保障的。有些人,为了赶时间,在大马路上,车轮滚滚之中,横穿马路,这样的越位不可取。
一日,就见有一位“勇士”在横穿大马路时,在大马路中央跌倒,一辆又一辆车紧急刹车,幸好,刹车及时,人未撞到。好险的一幕啊,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车行人走,当设计合适又可行的“通行道”,以人为本“为中心”,让能抄近路者不走冤枉路才是。
《春意盎然》
当下,春意盎然,那风,吹上来暖暖的,那雨,落下来柔柔的。去祭祖,又去踏青。那满山遍野的一片又一片绿,百花盛开的季节啊,喜煞风景,喜煞凡人。
那么,就去沾沾喜气吧。是的,一个转身,就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岁月静好,是诸多奋斗者为我们“挡风遮雨”,才牵来了灿烂的阳光,才迎来胜利的微笑,曙光光环绕路,聆听花开艳丽,百鸟鸣啼的声音,声声悦耳。愿迎阳而去,背包去旅游,平淡的自己,放下繁忙,去轻松一下,去洗涤一下,只愿岁月能携馨香温暖一路,一路前行不停步。
而今,不管人生走在哪一个路口,过往不后悔,来时更珍惜。回眸是安心;回忆是温暖。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希望明天更美好。生命中深藏在内心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并珍藏之。人会老去,不老的是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为啊,内心永远是“春意盎然”!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历
卢忠雁,男,河南镇平人,1957年3月13日出生于上海。1975年3月13日参加工作,在上海市海丰农场安丰分场一大队农场工作。1981年10月母亲病退而顶替回沪,进入上海市第六丝织厂做机修工。工作之余,自学考试1989年6月毕业于上海市司法学校法律专业,凭此法律中专文凭,1989年底考入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监察中队;2001年5月进入普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宣传科、办公室工作,2017年3月13日退休。
卢忠雁从小喜欢读报写文章,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投稿不止,因不知文章之“规律”,终于屡屡不中。其中的煎熬,实为难过。发誓不再投稿;然,又不知不觉写之、投之。1989年考入上海市普陀区市容监察中队后,特别是1990年调入办公室工作,编中队简报、发新闻稿,投稿热情空前膨胀。终于,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刊登。从此而屡屡投稿,又时时文章被刊登。至今刊登文章千余篇,有通讯稿、散文、诗歌等。在上海《新民晚报》的《上海闲话》栏目接连发了三篇文章:《过街楼》、《占位子》、《汤婆子》等。
写作这么多年,仍然对文字“执迷不悟”,每每早上醒来,就随便拟题而一挥而就,《每日随笔》不止,就是在外旅游,也会千方百计完成之,好像一日不写而不好过矣,实为有点“精神病”也。也罢,因为,唯一保持了写作此爱好。遗憾的是没能成为一名作家,那么,就作为写手吧,知足长乐也,以为记。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