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的三年抗战: 摘自《我的父亲》部分章节(陈志强)
大青山的三年抗战
摘自《我的父亲》部分章节
作者:陈志强
1943年7月抗大毕业后,父亲调到中央警备骑兵旅四连任指导员。骑兵连担负中央首长出行时的临时路线护送和经常性的巡逻纠察任务。骑兵旅旅长康健民,曾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委,第一野战军骑兵师师长,建国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
1944年4月父亲调到绥远省大青山武川县,解放后这里被划进内蒙古。内蒙古自东向西绵延着一条数百公里长的著名山脉—阴山山脉,它东与冀北山地衔接,西与贺兰山、北大山、马鬃山相通, 内蒙古大青山就坐落在阴山山地中段。大青山东西长四五百里,南北宽五六十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则位于大青山深处。大青山境内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最高山峰海拨2255米,平均海拨1700米,山大沟深,林木繁茂,地形十分险要。山南是肥沃的平川,山北是绿毯般的草原。这里住的大都是蒙、汉族人民,也有少数回族和满族,盛产莜麦、山药蛋,畜牧业也很发达。过去人们常说:“绥远有三宝——莜麦、山药、羊皮袄。”自从鬼子侵占以后,日伪据点林立,白天黑夜枪声不断,鬼子、伪军、土匪、团团子(国民党的“自卫军”),你夺他抢,奸淫烧杀,弄得百姓东奔西逃,流离失所,茫茫草原被一片哀伤、忧苦所笼罩。
在大青山游击战争进入困难时期和日寇加紧部署大规模“扫荡”的情况下,党中央和一二0师首长贺龙、关向应对这里的局势极为关注,并为大青山骑兵支队增调力量。根据大青山环境恶劣、干部牺牲较多的实际困难,在当时各抗日根据地干部都缺乏的情况下,党中央一次就从延安抽调200多名干部,随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一同来到大青山,使大青山根据地的干部队伍及时得到补充。父亲就是从延安跟随姚喆到大青山的200个军事干部中的一个。姚喆任命父亲为武川县四区区长兼区委书记,在父亲之前的2个区长都被日伪军和土匪杀害了。
在父亲参加革命的生涯里,在武川的三年,是对敌斗争环境最为险恶的三年,父亲被敌人通缉,武川县城看守城门的日伪军,看见脸上有麻子的人就抓。因为父亲年轻时患天花病,家里没钱医治,只能找些中草药医治,最后命保下来了,但脸上就落下了麻点。部队司务长到城里办事,因为脸上也有麻子,在城门口伪军见到他,不由分说就将他捆了起来,大喊:“抓住了抓住了,”送到日本人处领赏。 大青山地区,岗峦起伏,村落稀疏。冬天雪深地冻,大青山的冬天,零下30度。战士们穿的多,背的重,行动非常不便,而敌人都是骑兵,在广阔的草原和崎岖的山地上,行动非常迅速。对敌斗争的环境非常严酷。艰苦的环境下,有人当了逃兵,有人投靠了日伪军。队伍上的人每天都有牺牲的可能。
1944年8月,大青山根据地军民配合晋西北八路军的秋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父亲领导发动武川县军民为八路军正规军部队提供情报,提供给养,率领地方武装袭击小股日伪军,把日伪军挤出根据地。到1944年底,大青山根据地基本恢复。1945年6月,国民党顽固军进攻大青山地区。8月中旬,顽军被逐回河套。八路军随即发起战略大反攻,以骑兵旅、第二十七团一部会同教导第二队等武装,由偏关向托克托、林格尔挺进,扫清了平绥路沿线敌军据点。
1945年2月17日,党中央为加强绥远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绥蒙区党委,以姚喆、高克林、张达志、乌兰夫等10人为区党委委员。4月23日,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开幕,姚喆出席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毛泽东、朱德决定调陕甘宁边区联防军骑兵旅(父亲到大青山前的老部队)增援大青山根据地,由姚喆指挥。7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塞北军分区改为绥蒙军区,任命姚喆为司令员。听说老部队老上级要来,父亲激动万分,又能见到老领导和战友们了。又能和骑兵旅的战友们并肩作战了。姚喆指挥绥蒙地区步骑部队,配合晋绥和晋察冀部队,对日寇展开全面反攻,迅速收复以大青山为中心的南北广大失地 ,占领平(北平)绥(归绥)线上的许多城镇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沉重打击了日寇的进攻。夺取了绥蒙地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大青山成了人民的大青山,蒙汗人民成了大青山的主人。父亲这个武川县的四区领导干部,不会再有生命之虞了。
1946年1月父亲调离武川,到已解放的绥远省集宁市二区临时干了四个月的财粮助理员。5月父亲回到陕甘宁边区联防军骑兵旅,又称中央警备骑兵旅驻大青山(武川)的旅部指导员。父亲本来就非常熟悉武川的情况,回到部队后还是驻军武川,对父亲来说是如鱼得水了。
大青山的三年,对父亲来说是极其艰难极其严酷。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这三年里父亲完全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支撑着,回到骑兵旅部才3个月,父亲就病倒住进了晋绥边区医院。
60年后的2008年1月,大青山成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横跨呼和浩特市的新城区,回民区,武川县,土默特左旗四个行政区域。游客们唱着北朝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游玩在大青山景区的山岗草原上,又有几人能知道,当年有多少革命前辈,流血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巍峨的大青山,留下了父亲的足迹。北望阴山,千里之外,遥想当年父亲,金戈铁马,驰骋破阵,血溅沙场。
左三为父亲
这张照片年代实在太久远了。照片上的人物面貌已模糊不清了。父亲身披羊毛大衣。这件羊毛大衣是部队发给连以上干部。2021年2月母亲去世后,我整理母亲遗物,发现了这件大衣,翻领上的羊毛已掉光了。作为父亲的遗物我留下来作为纪念。如果有机会去内蒙大青山武川旅游,我把大衣捐给当地的革命斗争历史陈列馆。
我的父亲,如今静静地长眠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里。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