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姐便餐店(郭贵武)
知青姐便餐店
作者:郭贵武
近日,我去上海出公差,乘飞机到达上海已是傍晚时分。我去办事的是上海西侧一个小镇。我打车过去,先在就近宾馆安排了住宿。宾馆已过就餐时间,走出宾馆我看到临近有家便餐店,门脸在灯光照耀下亮亮堂堂。霓虹灯闪烁中“知青姐便餐店”很醒目,进出顾客不少。看到“知青”二字感到非常亲近,因为上世纪70年代我曾下乡。那年我16岁,从齐齐哈尔市下乡到黑龙江省嫩江县跃进农场(46团)。我们齐市知青点与上海知青点一道之隔,互通有无来往密切,所以,提到上海知青有种特殊感情。
走进便餐店,一位60多岁老板娘接待我:“来了,请坐,吃点什么?”上海话中夹杂着些许东北口音,从牌匾“知青”二字,猜出此店主人一定在东北下过乡。“不急,喘口气。”说着我选了个位置坐下来,一位60多岁男士端上茶水。谢过,我品着茶,环视小店面貌。小店大约有60平方米,棚顶和墙壁洁白,棚灯雪亮,白色地板砖金色美缝。收银台后侧橱柜上摆满着白酒、各种饮料。收银台前面摆放着一大型冰柜,里边冰镇着啤酒、饮料、雪糕、冰棒。对面墙上挂着菜谱,五颜六色好鲜活。木须肉、木耳炒肉、香干肉丝······,荤菜38个品系;炸果仁、东北大拼盘······,凉菜14个品系;地三鲜、青椒土豆丝······,素菜20个品系,菜系丰盛。一进门左侧案板上摆放着12大盘小菜,红烧肉、烧茄子、干煸豆角,鸡块、鸡腿······。
用餐的人多起来。用餐的这些人穿着工作服,上面溅满泥点子、白灰、水泥污渍。有的手里拿着安全帽,有的身上背着工具包,有的腋下夹把铁锤。看来他们是小店常客,一边跟老板娘打着招呼,一边把工具放到一边。老板娘热情跟他们搭话:“快洗手洗脸吃饭.。”工人们说笑着洗脸洗手,各自找个座位坐下来。有的人口渴厉害,忙不迭到冰柜里拿瓶冰镇饮料,仰脖“咚咚”喝起来,有的拿出一瓶啤酒还没点菜就先喝了半瓶,有的拿起冰棒解暑。吃完喝完扫码付款:2元、3元、5元、。休息片刻,工人各拿个的盘子来到小菜案板前,面对12样小菜自己点,点到那个老板娘就用铁夹子夹哪个,工人说够吃了就停下来。主食有吃米饭的,面条的,由男老板端上来。男士忙后厨,女士忙前台,没有服务生,里里外外两个人忙活。
工人们吃完饭,自觉到老板娘那讨个饭费钱数,拿着手机对着二维码一扫:17元、18元;有的扫20元。我暗想这能赚钱吗。我缓过神来,还占着位置没点菜。我拿起一个盘子去案前点菜。我点了红烧肉、一个鸡腿、煸豆角、地三鲜、黄豆芽、烧茄子。我点到那个菜老板娘就夹一些放到我的盘里。这时近距离端详了一下老板娘,越看越有些面熟。老板娘看我傻傻愣的,说,够用吗。这时我觉得有点失态,够了够了。我回到座位上,在我过往记忆的长河里苦苦搜寻,这人在哪见过。忽然,一丝惊喜掠上心头,知青,下乡那年的知青,于是我想起一个人。
我用完餐,小店里的人陆续走了,人少了。老板娘过来收拾碗筷,我便利用这个空档于老板娘搭讪。您好,从知青姐便餐店牌匾看,您是知青下过乡。说到知青下乡,老板娘有些兴奋,1970年我下乡北大荒。北大荒,我兴致来了。北大荒什么地方?这时客人少了,男老板自己打理就可以了。老板娘把碗筷送到厨间,回来坐到我对面,遇到了知己,说,那年我们去的是黑龙江省嫩江九三局46团。46团,多么熟悉的名字,我忙不迭问,有位叫祁晓梅的你认识吗?那就是我。祁大姐,我们称她知青姐。我是常有志。常老弟,千里有缘。快,老严!男老板走进来。这是我当年下乡的战友常老弟,她指着我说,她又指向男老板,你叫姐夫,也是知青,当年去的是陕北。快,你再弄几个菜和老弟喝两口。盛情难却,叙叙旧机会难得。
知青姐坐到我对面,我们聊起了那段知青生活。我是齐齐哈尔市知青,祁姐是上海知青,我们两家知青点中间隔一条马路,上下工经常见面,互通有无相处得很好。我与祁姐有着深厚友谊。那年我在连队军马场放马,初次放马没经验。一天中午,我骑着马把马群圈到湖边饮水,回来时我的骑马受惊尥蹶子,把我从马背上扔下来,右脚脖子疼痛难忍,站立几次站不起来。这时知青祁姐推着送饭小车回来路过,见我躺在草地上满脸痛苦的样子。来到我身边了解到情况,便扶起我坐到她的小车上,送我去连队卫生所。小车遇到车辙深的路知青姐就俯下身子使劲猛推。遇到上坡路,她上身躬、两腿用力。知青姐把我推到连队卫生所,医生用手摸了摸我的右脚踝,是脱臼,医生用手轻轻一推,关节复位了,给我拿了药,知青姐又用小车把我送回知青点。离做晚饭还有一段时间,知青姐从马厩牵出一匹留在家的马,骑上向河边跑去,做饭前知青姐把马群赶了回来。这是我最受感动的一件事。
记得麦收季节。一天,知青姐给麦收机耕队送饭回来的路上中暑了。说来也巧,我赶着马群路过。我先扶她到一棵阴凉树下,拿出我的军用水壶,将水慢慢倒进她嘴里。用手绢蘸水擦她的前额,用我草帽给她扇风降温,知青姐慢慢苏醒。我把她扶到马背上送回知青点,把她放到炕上躺好。晚上赶马群回家时,顺便把知青姐送饭小车推了回来。
回忆起当年知青生活,历历在目,姐弟俩激动不已,那段友谊弥足珍贵。
话题转到祁姐回城上。祁姐说,回城后她考入上海烹饪专科学校,进修3年分配到一家国营饭店做了一名厨师,包分配工作不错。知情姐夫和祁姐是中专时同学,在一个单位上班。两人退休后,看到小镇外来农民工吃饭有些困难,就开了这家便餐店干起老本行。说道赚钱,祁姐说,不赔本。咱们知青劳动一辈子,老了也闲不住,无所事事混日子,太无聊,莫不如给农民工做点实事,晚年生活充实一些。
小镇灯火通明,夜景很美。向祁姐、姐夫告别,我走出小店。面对“知青姐便餐店”闪烁的霓虹,像是一场梦。世上的事真有这么巧吗,在海边小镇邂逅祁姐。千里有缘来相会,两座山到不了一起,两个人总有机会到一起的。祁姐,多保重,知青弟弟还会来看你。
•作者简介•
郭贵武 男, 1952年5月出生,回乡知识青年,大专文化。黑龙江省讷河市高级语文教师,从教30年,现退休定居天津。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今晚报》、《中老年时报》、《渤海早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农村报》、《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发表小说、诗歌、散文300余篇(首)散文《悼鸟》入选《中华老人诗文集》。散文《我家门前的鱼塘》入选《怀念最可忆的人》国庆60周年征文集。散文《母恩难忘》入选作家出版社《中华散文精粹》一书。散文《钟情县城》入选黑龙江出版社《黑土风韵》一书。作品多次在地市级以上获奖。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