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九届知青的涂鸦 】我的青春往事追忆(梁静)
【一个六九届知青的涂鸦 】
我的青春往事追忆
作者:梁静(网名:涂鸦)
知青这凝聚时代的称呼,带着历史的烙印有着青春,热血,迷惘,成长的气息,那镌刻在心里,永远也抹不去的青春记忆时常在心里泛起阵阵涟漪,那人,那事,那曾经的美好随着50周年的到来,历历在目,事过境迁,思绪万千69届当年"全国一片红",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全部上山下乡。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全国69届"知青"的"悲情剧"大幕!
69届初中生——我们是最特殊的知青群体。去农村时的年龄最小——大部分不足十七周岁 ;文化知识水平最低——只是66届小学毕业生 ;但在农村的时间最长——大部分在农村八年之久。为此“69届初中生”,或者说“69届知青”被研究“中国知青史”的史学家们称作:文革中最特殊的知青群体!
1970年4月18日我们响应了政府号召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中来到了江西省新建县朱港农场,在我们到来之前就已经有知青,主要由南昌市一部分大学生和六七、六八届的学生组成,七零年一月二十三日,一批南昌六九届初中生到此,先到的便称之为老生,紧接着四月十九日我们这批上海六九届学生到此。这片沉寂了多年的湖洼之地,彻底喧闹起来。接受再教育的学生的到来,反过来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我们同吃一锅饭,共饮鄱湖水、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同战春播秋收,共度暑夏冬寒,我们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朱港农场这片热土。
江西省朱港农场,地处南昌市新建县铭溪洲,距南昌市约四五十公里,原系鄱阳湖边缘,六十年代初围堤造田,列属江西省劳改局,文革初期,又根据形势需要,改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团。
五团七连,离场部最远的连队,从场部的主干道大经路一路走到底就是七连所在地,大概距离十里路,说是主干道,其实就是石块和泥土混凝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那时候的我们年少,休息之余总会约上同学一起步行十里长路赶往场部。
由于从劳改农场改制而来,建设兵团成立后,各连队指导员均由现役军人担任。连长由原大队长兼任,排长由原中队长兼任,副排长由大学生知青担任,连长排长主要负责生产上的安排,连里还有一百多就业人员,既是刑满,教养后未释放回原籍的人,他们由大队长中队长以及一批管教干部负责。我们知青学生全由指导员孙宇一,副指导员殷金凤,和大学生副排长,以及各班长负责。一班人马,两套班子各负其责。
七连指导员孙宇一,祖籍浙江,说一口带有沪语口音的普通话,当时年龄大约四十来岁,个不高,双眼炯炯有神,满脸腮胡子,一付威武像。虽说每天衣容整洁,保持军人本色,然而有时几天没刮胡子,那又黑又密的大胡子让人看了有点敬畏。他走路不急不慢,说话慢条斯理,平时虽然比较严肃,但还是和蔼可亲,处理问题有条有理,虽然和我们一起下田干活,可一看便知不是一个干农活的人,感觉是个文化人。因为籍贯上的相同性,特别他那位能说上海话的夫人,更是和我们这批上海学生有了或多或少的亲近感,只是孙指导员是个温和内向之人,一般不露于外表,吴连长就不一样了也许跟籍惯有关吧,给人的感觉还是比郊严励的。
从场部到七连还有一条名叫“八步港”的河,从场部经三连,四连,五连环半个圈到七连的大排灌站,起着排除内涝的主要功能。扬水站……所谓水站其实就是两台水泵,给堤内抽水灌慨,那时的水源要从鄱阳湖抽水进来自然就有农田放水工了,春插需要稻田里不能缺水,全由放水工起早摸黑的巡逻。
平时连里的谷子,生活用煤等大批大件物品的进出,就靠一条船在八步港运输。那大船还没动力,靠人力拉纤,记得我们七连的沈德锋等......曾经是在运输连,常看到他们拉纤的身影,也会凑个热闹看看他们带些什么紧缺需要的物品,在那个年代每月有16元的薪水巳经很满足了,买些日常用品和零食也就促促有余。
还记得棉花地里播种希望,水稻田里收获着甘甜,鄱湖堤坝上傲风霜严寒,挑土筑堤,到处都洒下我们辛勤的汗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对这块土地我们是问心无愧的。在这片热土上我们虽然吃了不少苦,受过不少累,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同时艰苦的环境也锻炼了我们的坚强筋骨,磨练了我们的顽强意志,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我们从此不再畏惧任何困难,敢于挑战任何困难,兵团的知青生活我们没有吃不了的苦于累。可以说,兵团的知青生活是我们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农场记载着我们的一段情
鄱湖之滨同命运,
世纪之缘战友情;
往事历历浮眼前,
申洪两城心连心。
同为天涯伦落人,
摸爬滚打在朱港
当年帅哥小靓妹,
岁月磨砺添银鬓。
二泉映月梦中吟,
惊魂幽梦泪湿襟;
蓦然回首了无憾,
韶光虽逝志犹存。
本来应该是在上海晶彩人生相聚圆我们五十周年的梦,由于疫情的发生,只得取消了这次的活动,虽说取消了,但是我还是用文字表达了为这次相聚时光的美好愿望和记忆。
农场一个充满激情的地方,一片魂牵梦萦的热土。我们这群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今天相聚了。我们重温梦开始的地方,别梦依稀,今又重来,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一组(青春的记忆)让你是否又找到了当年的影子,你是否又看到了曾经为之流血流汗的土地和鄱湖大堤,你是否又想起了你当年初恋时的甜蜜岁月……天若有情天亦老,50年的蹉跎岁月,风霜雨雪任吹打,说什么海枯石烂,道什么地老天荒,唯有农场情结是我们一生永难忘记的情怀。
作者简介
梁静(网名:涂鸦)女,上海知青,1970年上山下乡去了江西朱港农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后调江西磷肥厂,同属兵团,直至退休后回沪。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