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对西安干部的一些看法……︱窥镜专栏

方彬蔚 粉巷财经 2018-08-24


编者按:作为粉巷财经的签约作者,方彬蔚先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多年,擅长政经、区域、产业、公司方面的深度调查,起底过多起IPO腐败、区域产业变革、官员涉贪大案。其对政经领域的认知颇丰,粉巷财经(微信ID:nbdfxcj)特开设“窥镜”专栏,由方先生主笔,着重解读政经领域的热点事件,讲述台前,更梳理幕后!

西安的这一年,对本土干部而言,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几百天。

有些人如沐春风,有些人如跌冰窖,有些人依旧我自巍然。

相比魏民洲的时代,地方政治风气的高速转向,还是带来了诸多的适应和不适应。

当前西安的工作节奏,说不快是假的,说太快了要慢一些的话,那也是扯淡。

西安的发展,单靠两位主官是不够的,还需要干部队伍上下齐心,火焰才能燃烧起来。

舵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蚂蚁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因此,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西安的普通干部,通过这个群体的变化来窥测城市的未来。

他们早先也有过抱怨

三千里秦川黄土飞扬,造就了陕西人"生、蹭、冷、倔”的性格,素有“楞娃”之称。

这种性格在西安城里表现的更为明显,在西安生活的外地人印象尤为深刻,从回民街的餐饮服务,到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再到一些基层的窗口单位……

慢慢生活的久了,也就习惯了基层干部的慵懒和不负责。

早年区县的街道干部,多数过的是早上一份报,中午一杯茶,下午填一份表,晚上一顿酒的日子。

后来,西安成立了几个开发区之后,政务方面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也有辉煌的时候。譬如西安高新区成为全国开发区学习的榜样,现在对标的成都高新区多次派员来观摩。

再往后,某人营造的不正常的政治生态之下,西安的开发区也愈来愈像老城区,书记和主任之间的纷争,让很多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更不知道怎么去干活,时光就这么被耗掉了。

彼时的这座城市,更像一潭死水,没有波澜,更无起伏。

©陕西省人民政府官网

随着城市主官的更换,这种闲散节奏逐渐被打破,从烟头开始,到擂台赛,到事不过夜,到行政效能革命……

新举措推行的同时,官员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连夜办事成为常态,加班也是随时,周末也未必能够休息,舆论监督也日渐趋紧。

当然,也有一些抱怨的声音出来。譬如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吃不消、工资也不高等等。

还有部分官员,没有看清形势,没有清晰的认知,依旧按照固有步调和节奏原地走正步。随后,传出某某官员因工作不力,推诿拖沓或被调岗、或被降职之后,西安官场的水开始被烧的沸腾起来了。

跟很多官场朋友聊天时,不断阐述我的观点——西安欠下的账太多了,你们现在需要还以前的欠账,否则这座城市是没有前途的。

虽然工作很累,对补欠账的观点,他们还是很认同的,随着西安的变化日趋增多,以前的抱怨声音逐渐趋少,对城市未来增长空间的期盼愈发增多了。

还有一些方面值得琢磨

随着西安对标工作的深化,坊间一度流传——为何不能对标一下成都的待遇呢?茶余饭后的聊天中,这种声音不乏少数。

事实上,成都的经济总量早已过了万亿,而西安的体量只有成都的一半多。从各个方面而言,西安公务员的待遇跟成都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但是,近期获知的情况是西安市委对公务员的整体收入也进行了调整,幅度也还不错。

个人觉得,这个举措是应当有的。俗话说的好,“又要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是不行的。”

前面说过,西安的追赶超越工作,城市主官的舵手和方向作用很重要。市委和市政府的指令,是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去具体推进和执行的,没有各个环节的齐心推进,那就成了上层很火热,中层是半温,基层是半凉了。

这里面可以窥测出一些信号,西安的主官在工作推进方面还是讲规律、有章法的。

还有一个事情也值得回溯一下。

前面谈及,历史和遗存在某些时候是一种资源,在某些时候也形成陈旧保守的风气。这种地域特性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西安某开发区官员曾谈及,其拜会省上某厅局领导时,聊到河南与陕西经济的差异,这位厅局主官是从河南调任而来,他认为“陕西什么资源都有,而且人口负担也不重,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河南什么资源都没有(陕西多),就是思想解放的比较快……”

©视觉中国

对陕西或者西安保守之风的描述,在贾平凹的诸多著作里面也能寻到很多痕迹。整体风气之下,本土多数地方官员对新事物的容纳和接受程度赶不上南方城市。当然,这里面也不是全部,西安也有很多本土出身,但是思维明晰,思路开放的地方官员。

在微信的使用问题上,在早先西安官员中,绝对不会是主流。大多时候官场的沟通,不是通过电话,就是通过短信,或者说公文之间的往来。

官员主动使用微信建群来处置事务的,也不是没有,毕竟是少数。

这种情形的改变,源自于西安现任市委书记王永康。其要求的行政效能革命、事不过夜等举措,决定了通过微信处理一些日常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这也导致了很多不会用微信的本土官员,被逼着开始使用微信处理常规工作。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对城市政务事务处理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这种做法,对地方保守官员带来的冲击也是比较大的。

譬如,在舆情和信息的关注方面,部分官员多数只重视传统报纸、电视体系,很少养成通过移动终端获知信息,这其实是一种落伍、落后的表现。对移动传播技术的不重视和忽略,对辖内信息的获取必然存在滞后性,在工作时也必然会做出跟信息不对称的决策。

关于干部辞职问题的看法

一个官员要是提出辞职,在南方城市而言,这其实不是一件太容易引起关注的事情。但是,在西安这座城市而言,官员要是主动提出辞职的话,还是容易引起一些猜疑的。

与南方城市相比,在西安的地方话语体系当中,对家族晚辈的工作问题上,首选必然是进入政府做公务员;次选是进入开发区管委会;再次选是进入省属、市属的地方国企;再次选才是找一个外资或大型民企……

要是年轻人提出去创业的话,多数时候都会遭遇家族成员的一致反对。即便是经商比较成功的一些企业家,让晚辈子女进入政府体系的概率远远大于让其进入家族企业或自行创业。

这种传统认知,一方面是地方的营商环境太差,各种环节的打点无处不在;一方面是陕西整体经济构成当中,国有企业占据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与浙江等沿海省份有着很大的差异。  

不仅仅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经济结构的问题也必然会影响社会的整体认知。

因此,在这种城市的文化氛围当中,当官是一条很重要的出路。社会大环境之下,一个局级官员要提出辞职,坊间还是会有很多议论和猜测出来的。

©陕西省政府官网

特别是今年以来,已有数位局级官员辞职的背景下。譬如,西安市国资委主任张永军跳槽去了绿地集团担任高管,早先还有西安市网信办主任段亚明去了万科中西部区域公司,另外诸如西安几个开发区离职的就不罗列了。

对上述问题,坊间的传闻很多。在此,也简单谈一下我对此事的看法。

一个政府官员的辞职,他有很多原因——年龄问题、身体节奏、后半生的个人理想、家庭因素、待遇问题等等,这些都会促使其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同时,官员的下海经商,对地方经济而言并非坏事,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对城市还是有着很多情感上的牵挂的。随着城市营商环境的改变,这群人还是会回来的。譬如,去了华侨城的段先念同志,不就带了2380亿投资回到西安了吗?

要是西安坊间热议的焦点,社会关注的偶像,是本土某知名创新型企业家的时候,这座城市的经济结构才会进入到一个优化阶段,城市的活力才能更加凸显出来。

本文为〡粉巷财经 nbdfxcj〡原创文章

专栏作者:方彬蔚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转载请移步粉巷财经后台留言申请

更多精彩内容 ↓

对“魏民洲余毒”如何清理的分析和推演| 窥镜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