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漫步大新古城,梦回大清王朝

2018-02-13 根贝侬


点标题下蓝字关注或

添加公众号根贝侬或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点右上角分享收藏本文。

报料投稿、侵权删除、合作调戏,找小编

发邮件:176435364@qq.com

粉丝Q群:374272504

加TA微信:gbn520zg


养利古城,

是一座有500年历史的山城,

因其形状恰似桃果,故又名桃城。

其地在今大新县城所在地。


《梦回古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114h1yx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据史书记载,养利古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为养利州知州罗爵所建,初为土城。万历十一年(1583)知州叶朝荣将士城改建为石城。万历二十九年(1601)知州许时谦以城内空旷,改建北楼。清朝康熙七年(1668),洪水暴涨,城垣崩塌殆尽,知州王乾德督匠重修,但完工不久又倾颓。



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州章泰率民重修,但时值大雨,随修随坏,迄无成功。直至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州麻永年才又率众进行全面重修。



据说,养利州官民勇敢勤劳、不畏艰难,一代接一代修筑城墙的执着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便派一名仙家来帮忙。每天,筑城的民工有一百人,但每到吃饭时,点来点去只有九十九人。重修后的桃城,内外墙全部用料石砌置,中间填土夯实,上面铺上火砖。石墙高一丈,厚八尺,周围三百七十九丈(合一千三百多米)。在外石墙上,又加砌砖墙,设筑墙垛四百九十一个(每个高七尺),并设置大小炮台五座。另外,在城墙之上,按方位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楼,并开有东、南、西、两小西五个城门,在两小西门之间的城墙之下,依地势开有拱门一个,名“水洞”(即水闸门),以供城内两个水泉洪涝时泄洪。这样,经过养利州几任知州和全州人民的艰苦奋斗,历经明、清两个朝代二百多年时间,养利古城终于建成。



当时的养利城,气势雄伟,形态壮观,堪与明代靖江王所建的桂林王城媲美,故被附近州县的人赞为“养利好城池”。自尔以来将近两百年间,养利古城一直是桃城人民的骄傲。



那时,不论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春天,还是泉水叮咚喷银吐玉的夏天;也不论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秋天;还是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的冬天,只要你登上城头,沿着桃形的城墙环游一周,你一定会感到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因为,在东边,你会看到“七星伴月”、“武阳灵山”、“观音峭壁”、“弄月镜台”等等迷人胜景。而在南边,有魁星楼、社稷坛、迎恩桥等可供你参观。



在薰人欲醉的习习南风中,你还可以领略到“悬崖仙杖”、“无怀古石”等景点的奇特妙异。在西边,终年晶莹透澈的“利水流清”、静谧清幽的“瀛洲书院”、小巧玲珑的“金印奇峰”就在你的眼前。而远处,“养山叠翠”、“散花仙岭”、“呼水奇泉”等胜景,更会使你不睹不快。在北边,你可以远眺云遮雾障的“皇祖远”岭,可以凭吊将军山下的古教场和演武亭。



总之,这座凝聚着养利人民智慧和血汗的宏伟建筑,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惜的是,当年宏伟壮观的养利古城,在抗战时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屡屡遭到破坏,砖垛被毁,石墙被拆,如今只剩下东、南、西三座城门楼和水闸门以及北楼附近的一段残墙。



值得庆幸的是,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以来,县政府已多次发文将桃城的东门楼、南门楼、西门楼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拨款对西门楼、东门楼、南门楼进行了局部修复。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县政府又下文将桃城北楼基址及其附近一段石墙和鸳鸯桥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在城墙边的大新县博物馆


2009年广西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县政府拨下专款对天面等进行加固简修。现在,外地游客到大新旅游,都喜欢到南门楼、西门楼参观瞻仰,以抒发自己对祖国南疆这座罕见的建筑……思古之情。


- End -

来源:大新美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