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婚姻的意義 / 擇偶的心理學 / 母教爲天下太平之源

文化治要 2020-09-18

【婚姻的意义】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168wk4tvv&width=500&height=375&auto=0恭请老师们在wifi环境下观看
【择偶的心理学】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199uiv2ak&width=670&height=502.5.5&auto=0&encryptVer=6.0&platform=61001&cKey=NQzOyIlUOVbhkXv6Rpm/uCsM5ew3HkRvgq1RPwuy4q0Z6aVHxyVp6EX9kEBqUn4t恭请老师们在wifi环境下观看

母教爲天下太平之源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男女有別”。這一度被誤解爲歧視婦女的表現。事實上,這裏的“別”,主要強調的是男女職責上的差別,用現代話說,就是男女的社會角色、職責、分工各有側重。在家庭中,有兩項重要的職責:一是創造經濟收入,以此養家糊口,使家人衣食無憂,這一重要的職責通常是由男子來承擔;二是教育子女,使兒女把良好的家教、家風、家道、家業承傳下去,避免“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悲劇。因爲“無後”不僅是指沒有兒子,更重要的是指沒有承傳事業的後繼人才。例如一家生了七八個兒子,但是這七八個兒子都是敗家子、啃老族,不僅不能把良好的家業家風承傳下去,還做出了很多禍國殃民的事,這樣的兒子與其有,還不如不有。所以古人強調:“至要莫如教子”。提醒家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兒女教育好。而“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禮記•學記》),“育,養子使作善也”(《說文解字》)都把對子女德行的培養視爲教育的基礎和核心。因爲身教勝于言教,而兒女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所以教育子女的責任主要是由母親來承擔的。
正是因爲男女職責上有分工,“男主外,女主內”,那麽對他們道德要求的也就各有側重,即“夫義婦德”,男子必須有恩義、情義、道義,不能因爲自己在外工作,又有經濟實力,就可以隨意見異思遷,因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宋弘作爲講求恩義的典範一直傳頌至今,而忘恩負義的陳世美則爲人所不恥;與之相對,女子必須有良好的德行,這樣才能言傳身教,把兒女教好,甚至成聖賢君子,使家業隆盛、代代相傳。在這種意義上,女子承擔的責任更爲重要,因而也必然受到應有的尊重。《孔子家語》中說:“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不敬。”
俗話說:娶一個好妻子,可以興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妻子,也可以敗三代。所以,中國古人對女子的教育比對男子的教育要更加重視,所以才出現了《女誡》《內則》《女論語》《女範捷錄》等專門針對女德教育的《女四書》。這不是傳統社會壓迫女子的象征,恰恰是重視女子教育的表現。因爲好母親來自好姑娘。古人所謂:姑娘是世界的源頭。如果源頭都受到汙染,怎能保證整個水流的清澈?這恰說明中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女德和母教對社會和諧、天下太平至關重要的意義。
英國著名道德學家斯邁爾斯說:“民族只不過是家庭、人民和母親的最終結果而已。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民族的品格,可以通過女人的教養和優雅而得以提升。”可以說,正是中國傳統重視女德和母教的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使得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些歐洲學者一直在探討:爲什麽四大文明古國中其它三個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華文明得以承傳下來,並且保持了五千多年經久不衰?經過研究,他們最終得出結論:那是因爲中國人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結果。曆史證明,這個結論是合理的。

中國人的家庭教育始從胎教,到“慎終追遠”,貫穿了人的一生。早在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的時候,就特別重視胎教,她“目不識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正是因爲文王的母親是一位聖人,所以才把周文王培養成聖人。而文王的祖母太姜、夫人太姒都是聖母,史稱“三太”。正是這“三太”的良好母教,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也使得後世男子把配偶尊稱爲“太太”,目的是期許對方培養出聖賢的兒孫。

重視從家庭開始進行倫理道德教育至今仍具有合理性。這是因爲,人從一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關系,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母親身上,學會了爲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和態度。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世界衝突的根源在家庭,在家庭之中父子、夫妻、兄弟之間的衝突。因此,古語講:“閨阃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爲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裏接受了母親的言傳身教的影響,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與人和睦相處,形成了謙恭有禮、嚴謹誠信的態度,培養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品德,走上社會之後自然知道如何與領導、同事、朋友乃至與陌生人和諧交往。誠如斯邁爾斯所言:“女性的影響力到處都是一樣的。在所有國家,她的性情氣質都影響著民族的道德、習俗和品格。”

在中國古人看來,也是如此。女人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不在于自己的事業有多輝煌,而是把自己的兒孫培養成如孔子、孟子、範仲淹、林則徐那樣的聖賢人。如果女子和男子一樣能幹,兩個人的事業都很輝煌,但是卻因此而忽視了兒女教育,結果兒女都成爲纨绔子弟,甚至年紀輕輕就锒铛入獄,使得再輝煌的家業也無人承傳下去,不過是昙花一現,又怎能說是明智的選擇?更何況因爲缺少良好家教的子女一旦墮落爲腐敗官員、不誠信的老板、锒铛入獄的恐怖分子等,又將對國家社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和危害?約瑟夫•德•梅斯特爾曾說:“千真萬確,女人沒有創造出什麽傑作,她們沒有寫出《伊利亞特》《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哈姆雷特》《菲德爾》《失樂園》《答爾丟夫》,沒有設計出聖彼得大教堂,沒有創造出《彌賽亞》,沒有雕塑出《阿波羅》,沒有畫出《最後的審判》,她們既沒有發明代數和望遠鏡,也沒有發明蒸汽機。但她們所做的事情,比所有這一切都更偉大、更優秀,因爲正是在她們的膝頭,造就出了正直,高尚的男男女女——這才是世界上最傑出的作品。”
如今社會國家缺少聖賢君子,究其根源,在于缺少聖賢的母親。由于缺少對母親所承擔的教育子女的神聖使命的深刻認識,因而使得一些母親放棄了教育子女這一對國家民族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職責而去追名逐利,實在是舍本逐末。
希望借慶祝“母親節”之機,加深我們對“男女有別”深意的理解,認識母親所承擔的教育子女的職責何其神聖、何其重要,並向所有偉大的母親致以崇高敬意!

谢您的品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分享本文给您亲友,同时送去您的祝福~


-END-

文章 | Changsheng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sxjyqqw

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网:zhctwhfxw

陈大惠老师网站:www.sxjyqqw.org

汇聚正能量 共圆中国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