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嘲笑与讥讽是迫使人类进步的阶梯

文化治要 2020-09-18

 点击上方"儒释道圣贤文化"可关注我们

01


电话、电灯、汽车、飞机……

 

亚马逊、谷歌、苹果、Snapchat……

 

上面列举的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身边曾经都有不少嘲笑与讥讽……

 

 

电话诞生之初,那满是电线的奇怪铁器无法激起普通人的兴趣,很少有人会相信电话能成为未来通讯的主流。英国邮报局总工程师威廉·皮尔斯甚至说,英国不需要电话,因为这里的儿童信使够多了。

 

电灯被发明之时,亮度小得可怜,甚至有人形容“要提着煤油灯才能看到这透明玻璃的亮光”。

 

苹果在2007年推出第一代手机后,诺基亚认为其还不能够成真正威胁,因为iPhone 1不支持3G;而众多手机用户也用“无法更换电池”、“没有实体键盘”等看似合理的理由,挥洒着自己调侃的灵感……


02

人们对新事物的嘲讽似乎是一种惯性。从人脑的认知模型出发,这样的现象其实不难解释。从感受到认知,再到最后的理解甚至信任,这一链条远比看上去长得多。更为关键的是,人面对陌生事物时,会本能地将其与已知事物连结、对比,从过去出发解读未来。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历史的参照意义,但如果仅凭“是否与现状相同”来进行判断,未免会太片面了。

 

 

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查理·芒格曾总结出人类误判的24个标准成因。从最原始的刻板效应、对未知的回避,到更为复杂的由多重外界因素造成的认知失真,看似精明的人脑其实真的脆弱得很,我们很难能改变这一点。

 

当然,除了客观缺陷之外,非理性的认知有时也会是主观刻意的。既得利益的激励、捍卫自身决定的“证实性偏见”、对外界威胁的恐惧,这些都是创造偏见的充分理由。

 

03

在创新爆发的时代,固有认知对未来判断的束缚显得越来越明显。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样的“短视”并非普通人的专利,业内人士也经常出现预判失误。与莱特兄弟同时代的飞行先驱夏尼特曾信誓旦旦地说,飞机不可能实现商业化;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曾认为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比尔·盖茨曾判断个人电脑的内存只要640K就够了;亚马逊诞生之初,传统书商更叫嚣人们根本不需要去网上买书……


 

今天,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作“打脸”。

 

旁观者迷,局内人有时也脸肿,你说该怎么办?

 

04

“薛定谔的猫”或许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喵星人。无论你离它多近、就算你想出一万个理由,你也无法保证能准确判断这只猫是死是活。直到装猫的箱子被打开,事情才能水落石出。最激进的理性,也不过是在箱盖被打开的过程中,让随机概率变得渐渐清晰。

 

 

但在做出判断的过程中,上面提到的那些或被动或刻意的推手无处不在。想要让谜底揭晓前的论断笑到最后,无疑需要智慧与定力。

 

就拿如今火爆非常的“互联网造车”来说:大概两年前,当这批新兴造车者逐渐萌发之时,无论是汽车业界、还是吃瓜群众,基本都认为这是在开玩笑,这样的质疑甚至也延续到了今天。

 

不过两年过去,这一次造车浪潮已经到了成果展现的时候,最典型的例子可能是乐视。外界对乐视造车的关注其实一点也不夸张:他们是全球互联网公司里第一个宣布造车计划的;而两年以来不断的爆点,也为舆论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谈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乐视每天都是头条,这让汪峰情何以堪。

 

最近一说到乐视和乐视造车,恐怕最先想到的会是各类负面传闻。密集消息形成的舆论场,已成为了判断乐视发展的一大参照物。人们在对事实进行认知、消化的过程中,这些消息都会成为重要的基础,再加上人们头脑中对乐视固有的“PPT造车”、“发布会公司”、“资金链紧张”等一些看法,内外因素的交织使乐视沉浸在了负面舆论中。

 

05


前几天网上有一条蛮有趣的新闻。有媒体发现,明年1月的CES展上,乐视老板贾跃亭投资的三家汽车公司将共同亮相,这其中,既包括乐视自己的超级汽车,也包括乐视战略伙伴FF以及Lucid(原名为Atieva,前不久刚刚发布了其首款量产车)。就在CES期间,FF的量产车也将全球首发。而在这个月底,乐视在浙江莫干山的汽车产业园也将动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58pnqcj1&width=500&height=375&auto=0

如果把量产的推进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乐视和FF看上去应该已经掌握了最有力的武器。可以想见,在明年FF量产车首发之后,关于这一全新造车模式的正面声音将持续增加。但想要消灭负面质疑,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还记得上文内容的话,就应该能理解为何乐视总是处于受攻击的状态。套用前面的那些理论,乐视其实几乎同时踩中了所有舆论“雷区”。

 

首先乐视的生态模式太新了,贾跃亭自己都说它“无法自证、也无法他证”,它对传统思维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从商业角度来看,乐视与其他公司没有任何直接的可比性,但人们偏偏却又喜欢把新事物与旧事物连接在一起。当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人们首先会选择捍卫固有的观念,而不会主动更进一步。

 

价值观形成的背后,是成熟的价值链条。乐视的互联网生态模式冲击的是100多年历史的汽车产业。作为一项产业链构成复杂、上下游连接紧密的重工业,汽车产业自诞生至今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价值模式。尽管互联网技术及模式已经为世界带来了深刻变革,但呼喊着“拥抱未来”的传统汽车产业,依然步履缓慢,大多只是在现有模式下进行着微创新。

 

作为外来者的乐视没有这样的负担,他们造车的出发点已经与传统模式有着太多的不同。从零开始建立的模式,不会遵循过去的老路,甚至在量产产品尚未出现前,乐视汽车生态已经完成了从研发、制造一直到销售、充电的全产业链布局。而这样的全面布局,也将为目前寡头垄断式的行业竞争带来改变。同时,乐视也希望彻底改变汽车产品本身,基于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社会化这四大方向,未来乐视的量产车,可能将不同于今天所有的产品,创造一个全新品类,甚至将改变用户的需求与习惯。

 

汽车产业的蛋糕虽大,但谁也不想被分一杯羹。乐视超前的思路,已经让其他车企感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事实上,在近两年的各种汽车行业论坛上,乐视生态模式常常成为众矢之的,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行业对乐视的关注。

 

06

今天的乐视,或许就是130年前的奔驰。在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诞生之初,人们纷纷把它形容成“冒着黑烟的怪物”、“比马慢1万多倍的交通工具”。不要说是购买,恐怕就算是试乘一下,也要打起十二分的勇气。但没过几年,汽车就成为了社会的必需品。

 

马克思说,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乐视造车的思维和打法足够先进,但想要实现颠覆性的目标,还是要做好翻山越岭的准备。虽然乐视的产业园就要开工、FF的量产车就要登场,但新物种毕竟还是新物种,舆论的不理解还将伴随着它很久。

 

归根结底,乐视造车成不成,不是舆论报道能说了算的。无论外界评价如何,乐视造车这件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方式发展下去。不免俗地引用一句凯文·凯利的话:“变化是一种能自我掩盖的动作,常常会在我们回顾过去时才显现出来。”或许很久以后,人们才会想到回顾过去,但那时,你可能已经开上乐视造的汽车了。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王凤仪思想

wangfengyi8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家庭教育, 免费公益培训信息


医道易儒禅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 道学, 儒学, 易学,  佛学


儒释道圣贤文化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 免费传统文化公益培训信息, 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