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获得内心宁静与和谐的方法

文化治要 2020-09-19

 点击上方"圣贤治要"可关注我们

一、为什么要做静观?


因为有好处啊。你看:



第一,静观能让你更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减缓疼痛,去除炎症);

第二,静观能让你更快乐(增加正面情绪,减轻抑郁,消除焦虑,减缓压力);


第三,静观能让你更好的管理自己(让你更好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你有更强的自省能力);


第四,静观能有更好的情商(让你与人交往时体会对方更深,让你拥有更多同情心);


第五,静观可以认知情绪(增加情绪管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体积,让你不觉得那么寂寞);


第六,静观能增强你的学习能力(增加大脑灰质,让你注意力更加集中)


第七,静观可以提高效率(增强注意力与参与度,增加多任务处理能力,增强你的记忆力)




这些可不是我为了吹捧而杜撰的,虽然开始的时候我不太相信,开始同样也是很难坚持,做不下去,怎么办——最好方法就是,寻找和建立练习静观对我而言到底有什么重大意义。当然,我找到了——想要让自己幸福,免于或者降低被情绪的困扰,以上七条都是必要条件,而最为关键的是,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同时满足——静观。


经过这些时间,有些我已经能体会到的好处,有些还不是很明显,但是我相信那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增加,会有所获。



二、静观是什么


正经费劲“翻墙”一通找,花了些时间,找到些资料,发现静观来源于佛教的“禅定训练”的三种形式:


第一种叫专注禅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节奏上;


第二种叫正念禅定,即留心每一种感觉,又不让注意力被某一种特定的感觉带走;


第三种叫慈悲禅定,只将注意力集中于无私的同情和博爱,默默重复一些“愿众生幸福”之类的短语。


在六祖慧能时代,有一位卧轮和尚讲过一个偈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镜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大意是说,卧轮有一项本领,可以斩断一切思想,任由外境如何变幻,内心始终巍然不动,于是修行每天都在提高。


有趣的是慧能却也有一个偈子:“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他说自己没本事,不断斩断一切思想,外境变幻的时候心境也随之反应,也不知修行怎么提高。


抛开其中的争端不看,以今天的知识来看,卧轮和慧能其实就是专注禅定和正念禅定的代表。




再举一例,人们在坐飞机的时候会遇到飞行颠簸,有时还很恐怖,幅度特别大,就像是在坐过山车。



在2010年从香港-巴厘岛的鹰航航班上,我自己体会过一次,你就眼睁睁的看着头顶上大片的呼吸机被“哗啦哗啦”的震掉了下来,等到飞行平稳后才发现,心脏“砰砰砰”的不停,手心全是汗,搞得我过后大半年一直坐火车。



经过专注禅定训练达到相当程度的人的反应是没有任何反应,类似 “泰山崩于前,我自巍然不动”的意思;


经过正念禅定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人的反应是跟着大家一起大呼小叫,就如常人,而不同在于一般人过后会去想,会有后怕,会记住,而这些人过后仿佛这件事从未发生过;


而经过慈悲禅定训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在心里默念,脑子里想“愿大家平安,愿家人平安,愿自己平安”。



三、静观会不会很难,不好坚持咋办,怎么做才好?


静观是什么?静观就是对你的大脑进行每天的“肌肉训练”,坚持下来,你的大脑就会很“健美”。


身上有“肉肉”,我们就会想,我要每天锻炼身体,要举哑铃、跑步、深蹲,肌肉练出来了,身材好了,我们会很有成就感,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到了这样的变化。


但是训练静观的时候,人的脑子的灰质变厚和皮层变大,肉眼是看不到的,无法观察,无法量化,于是就会产生怀疑,大脑是无法通过锻炼获得。


可,但是,静观练习就是那么简单:

闭眼静坐,专注自己的呼吸,每天15分钟以上... ...


就!这!么!简!单!


还是举个例子:嗯,就说11月底“如何与自我相处”课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缘由:在学习的大半年时间内,孩子(女,9岁,四年级)已经习惯和我们一起来上课,涉及到需要向老师请一天的假。

这一次,我考虑锻炼一下孩子的沟通能力,对她说:“粤,这次你来给老师发短信,自己来请假。”和她讲的时候,她在看pad,一听到这句话,就闹起来了。一边在床上打滚,一边叫:“我不会写,你来写。”


我一听到这尖锐的声音,就等了一会说:“粤,是这样,考虑到请假是你自己的需求,是你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所以,爸爸认为还是你自己写,比较好。再说,我不知道,除了请假,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还有你需要提前准备的。”结果她还是一直在闹。


我停一下,这个时候,我的头脑里发生了什么呢?我清晰的感知我的脑子里一个声音说:“嗯?她不舒服了,我这样处理错了吗?我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吗?我需要关怀她一下吗?”


与此同时,我的身体在反复听到、看到孩子这样的情形,会不由自主对孩子提高了声音来说话。于是,我一边随着惯性在说,一边“听”到感知的声音,慢慢,我做到了静下来。



觉知:

我的意识告诉我先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情绪平静,然后再了解她为什么会闹。最后才能和她说具体的事情,刚才立即要求她做这些事情,她是不会配合的。



接下来,我先安抚她一下,等到她情绪稳定一些,问:“粤粤,爸爸问你,你为什么刚才那样闹?是有什么不舒服,还是担心和老师说不好这件事?还或者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因为我在看东西,你打扰我了,我很烦。”哦,原来如此。



觉知:

首先,我必须要承认自己是有思维局限性的,那些前提我自以为的是的想法都是自己在想,而不代表别人也会那样去想。所以要反复沟通,不断测试和那个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怎样是最“利人利己”的。



再来,我觉知到我的处事模式是,我以为我对她好的东西,必须要优先执行,而她手上所谓的“正事”我是看到的,只是在我看来不值一提。于是,就不会考虑她因此会有的感受。其实,此时的我还是以自己的需求为重。想一想,既然是我主动交流,那么我就必须要以对方的想法为首要考虑条件。

最后,那么以后对她,我需要增加“尊重她的专注”这一重要的因素。想到这里,再核对一下。


“那么,你希望我以后怎样和你说事情?”

“你先看看我在做什么。如果我有事,等我空闲的时候,比较好。”

“那如果遇到比较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做的,怎么办?”

“那你先看看我在做什么?先让我停下了,再说事情,而不是马上打断我就好了。”

心想还是讲道理的。“好的,那以后就这么办。”事情当然是办成了。



觉知:
核对正确,告诉自己,以后就这么办。



回过头来说一下,静观训练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你可以清楚的觉察,与己或与人相互之间相处时发生的各种情绪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他可以帮助你认识到:一个是自己考虑问题的缺陷,另一个是别人的考虑问题的角度,最后对着共同的目标达到和谐。——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吗?


然后我会意识到,这些不就是练习“情绪肌肉七步法”里需要的吗?确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觉察到自己的模式,面对事情找不同角度去考虑,智慧老人,核对,等等步骤。而这些都是静观训练可以带给我的东西。


如果你希望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那就先学习和了解那个世界应有的方式和规则,进而去行动。自然而然你就朝那个世界接近,慢慢靠拢,最终真的活在那样的世界里。


幸福家的方法就是那把钥匙。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王凤仪思想

wangfengyi8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家庭教育, 免费公益培训信息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 道学, 儒学, 易学,  佛学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免费传统文化公益培训信息, 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