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子传

文化治要 2020-09-19

 点击上方"圣贤治要"可关注我们

老子者,①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②姓李氏,③名耳,字桞,④周守藏室之史也。⑤

 

注①: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桞,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张君相云:“老子者是号,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觽理,达成圣孳,乃孳生万理,善化济物无遗也。”


注②:集解地理志曰苦县属陈国。索隐按:地理志苦县属陈国者,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裴氏所引不明,见苦县在陈县下,因云苦属陈。今检地理志,苦实属淮阳郡。苦音怙。正义按年表云淮阳国,景帝三年废。至天汉修史之时,楚节王纯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时属楚国,故太史公书之。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厉音赖。晋太康地记云:“苦县城东有濑乡祠,老子所生地也。”


注③: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注④:索隐按:许慎云“桞,耳曼也”。故名耳,字桞。有本字伯阳,非正也。

然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正义桞,耳漫无轮也。神仙传云:“外字曰桞。”按:字,号也。疑老子耳漫无轮,故世号曰桞。

注⑤: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正义藏,在浪反。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①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③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④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注①:索隐大戴记亦云然。


注②:索隐刘氏云:“蓬累犹扶持也。累音六水反。说者云头戴物,两手扶之而行,谓之蓬累也。”按:蓬者,盖也;累者,随也。以言若得明君则驾车服冕,不遭时则自覆盖相携随而去耳。正义蓬,沙碛上转蓬也。累,转行貌也。言君子得明主则驾车而事,不遭时则若蓬转流移而行,可止则止也。蓬,其状若皤蒿,细叶,蔓生于沙漠中,风吹则根断,随风转移也。皤蒿,江东呼为斜蒿云。


注③:索隐良贾谓善货卖之人。贾音古。深藏谓隐其宝货,不令人见,故云“若虚”。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文则小异,云“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


注④:正义恣态之容色与淫欲之志皆无益于夫子,须去除也。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②

 

注①:索隐李尤函谷关铭云“尹喜要老子留作二篇”,而崔浩以尹喜又为散关令是也。

正义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或以为函谷关。

括地志云:“散关在岐州陈仓县东南五十二里。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

十二里。”强,其两反。为于伪反。

注②: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索隐列仙传是刘向所记。物色而夡之,谓视其气物有异色而寻夡之。又按: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①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注①:正义太史公疑老子或是老莱子,故书之。列仙传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黙,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楚王至门迎之,遂去,至于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①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注①:索隐此前古好事者据外传,以老子生年至孔子时,故百六十岁。或言二百余岁者,□以周太史儋为老子,故二百余岁也。正义盖,或,皆疑辞也。世不旳知,故言“盖”及“或”也。玉清云老子以周平王时见衰,于是去。孔子世家云孔子问礼于老子在周景王时,孔子盖年三十也,去平王十二王。此传云儋□老子也,秦献公与烈王同时,去平王二十一王。说者不一,不可知也。故葛仙公序云“老子体于自然,生乎大始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①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②或曰儋□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实百一十九年。”

注②:索隐按:周秦二本纪并云“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又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然与此传离合正反,寻其意义,亦并不相违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①宗子注,②注子宫,宫玄孙假,③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注①:集解此云封于段干,段干应是魏邑名也。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盖因邑为姓,左传所谓“邑亦如之”是也。风俗通氏姓注云姓段,名干木,恐或失之矣。天下自别有段姓,何必段干木邪!

注②:索隐音铸。正义之树反。

注③:索隐音古雅反。正义作“瑕”,音霞。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①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②

 

注①:索隐按:绌音黜。黜,退而后之也。

注②:索隐此太史公因其行事,于当篇之末结以此言,亦是赞也。按: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此是昔人所评老桞之德,故太史公于此引以记之。正义此都结老子之教也。言无所造为而自化,清净不挠而民自归正也。

 

庄子者,蒙人也,①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②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③作渔父、盗跖、胠箧,④以诋訿孔子之徒,⑤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⑥然善属书离辞,⑦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⑧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⑨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注①:集解地理志蒙县属梁国。索隐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刘向别录云宋之蒙人也。正义郭缘生述征记云蒙县,庄周之本邑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此。按:其城古属蒙县。

注③:索隐大抵犹言大略也。其书十余万言,率皆立主客,使之相对语,故云“偶言”。

又音寓,寓,寄也。故别录云“作人姓名,使相与语,是寄辞于其人,故庄子有寓言篇”。

正义率音律。寓音遇。率犹类也。寓,寄也。

注④:索隐胠箧犹言开箧也。胠音袪,亦音去。箧音去劫反。正义胠音丘鱼反。

箧音苦颊反。胠,开也。箧,箱类也。此庄子三篇名,皆诬毁自古圣君、贤臣、孔子之徒,营求名誉,咸以丧身,非抱素任真之道也。

注⑤:索隐诋,讦也。诋音邸。訿音紫。谓诋讦毁訾孔子也。

注⑥:索隐按:庄子“畏累虚”,篇名也,□老聃弟子畏累。邹氏畏音于鬼反,累音垒。刘氏畏音乌罪反,累路罪反。郭象云“今东莱也”。亢音庚。亢桑子,王劭本作“庚桑”。司马彪云“庚桑,楚人姓名也”。正义庄子云:“庚桑楚者,老子弟子,北居畏累之山。”成□云:“山在鲁,亦云在深州。”此篇寄庚桑楚以明至人之德,韂生之经,若槁木无情,死灰无心,祸福不至,恶有人灾。言庄子杂篇庚桑楚已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注⑦:正义属音烛。离辞犹分析其辞句也。

注⑧:正义剽,疋妙反。剽犹攻击也。

注⑨:索隐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养。亦有本作“瀁”字。正义洋音翔。己音纪。

 

楚威王闻庄周贤,①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②子亟去,③无污我。④我宁游戏污渎⑤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⑥

 

注①:正义威王当周显王三十年。

注②:索隐孤者,小也,特也。愿为小豚不可得也。正义不髃也。豚,小猪。

临宰时,愿为孤小豚不可得也。

注③:索隐音棘。亟犹急也。

注④:索隐污音乌故反。

注⑤:索隐音乌读二音。污渎,潢污之小渠渎也。

注⑥:正义庄子云:“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二千岁矣,巾笥藏之庙堂之上。此龟宁死为留骨而贵乎?宁生曳尾泥中乎?’大夫曰:‘宁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与此传不同也。

 

申不害者,京人也,①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②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③

 

注①:索隐申子名不害。按:别录云“京,今河南京县是也”。正义括地志云:“京县故城在郑州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之京邑也。”

注②:索隐按:术□刑名之法术也。

注③:索隐王劭按:纪年云“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矣。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①

 

注①:集解刘向别录曰:“今民闲所有上下二篇,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已备,过于太史公所记也。”索隐今人闲有上下二篇,又有中书六篇,其篇中之言,皆合上下二篇,是书已备,过于太史公所记也。正义阮孝绪七略云申子三卷也。

 

韩非者,①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②而其归本于黄老。③非为人口吃,④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⑤斯自以为不如非。

……    ……   ……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①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②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注①:集解自勉励之意也。索隐刘氏云:“卑卑,自勉励之意也。”

注②:集解礉,胡革反。用法惨急而鞠礉深刻。索隐惨,七感反。礉,胡革反。

按:谓用法惨急而鞠礉深刻也。

 

索隐述赞: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

道尊东鲁,窜西垂。

庄蒙栩栩,申害卑卑。

刑名有术,说难极知。

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编者按:

老子,春秋楚国人,姓李,名耳,留世五千言,名为《老子》。老子创立的“道德文化”对他以后的诸子百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公认的“百家之祖”。


迄今为止,《老子》的各种语言译本就达二百六十多种。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誉为“东方巨人”,是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他的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等方面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越来越为举世瞩目。


在当前,随着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需求和道德的逐步复兴以及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起,加之世界范围内“老学”热潮的涌现,探索老子学说的真正意境和深刻内涵,成了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


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子》一书原著真本已失,传抄多误。历代以来,批注者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统一。其中虽亦不乏珠玑闪烁者,但却少见能真正全面破解其内涵的。这或许是限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或者是因对于道学思想认识的不足;或许对老子"修之身"的体悟不深,仅从其文字、文学等方面加以诠释;或者由于文字本身字义的变化,造成后人对其所表达内涵的误解、误判,等等。


一九七三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给几千年来的老学研究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光明。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这就使得自魏晋以来被误名为《道德经》,及颠倒《德篇》与《道篇》编排次序的事实真相大白。


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老子·德道经》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次序不同。


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经》在上,《道经》在下。可见《老子·德道经》以“德”、“道”分上下是战国以来的旧传,符合老子淳德归道、全德复道的本意。


敦煌写本、银雀山竹简和马王堆帛书保持了这个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可见,魏晋以前的《老子》实为《德道经》。


“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内涵,而且寓意明德归道、以德养道的深刻意境。而且帛书甲本保留着大量修真学象喻藏诀的字、句结构,对研究老学的方法论极为珍贵,故唯复以《老子·德道经》命名,并且以帛书甲本为底本进行研究整理,才更符合老子“淳德归道”的创作本意。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发掘出了汉字起源的甲骨文,证明了后人沿用的汉字的字义与前人创作汉字的本义之间巨大的差异性,这无疑给《老子·德道经》的研究和探索带来又一伟大的曙光。


例如,人类自己生活在自然界中,但后代人却对于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理解。


“自”,甲骨文像“鼻”形,即“鼻”的本字。既是表达原始发端,又是证明生命“气息”存在的外部表现之所在。人们本能地指着鼻子表达自己存在的方式是最好的例证。“然”,“燃”的本字。《说文》:“然,烧也。”所以,“自然”即是最原始的燃烧,是燃烧自己,照亮一切,这才是“自然”的最原始本义。这也使得诸如老子“道法自然”之语所体现的大公无私、奉献一切的本义变得简单明了。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王凤仪思想

wangfengyi8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家庭教育, 免费公益培训信息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 道学, 儒学, 易学,  佛学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免费传统文化公益培训信息, 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