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集锦(陈子昂,王维,王勃,李白,杜牧)
一"摔"成名的陈子昂
陈子昂年轻时就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而且胸怀大志。有一年,他不远千里从家乡四川来到京城长安,想干一番大事。起初,他把京城里的宦官名人都拜访了个遍,本想借助名人显贵的引荐,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怎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根本没有人待见他。为此,陈子昂非常烦闷。
有一天,陈子昂在长安街上闲逛,忽然看见前面不远处围着很大一群人,他很好奇,便也凑了过去,废了好大的劲才挤到人群中央,一看,原来是一个落魄的艺人在卖琴,那把琴看起来古朴典雅、做工精细,的确是一把好琴。
不过,这把琴要价一千两银子,实在是贵得离谱。大家都只是相互传看着,没有人能判定这把琴是否值这个价钱,很多人看了一阵就摇头走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声音说道:“自古宝剑配英雄,这古琴我要了,别说一千两了,就是两千两也不贵。”众人都惊讶地打量着这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他不是别人,正是四川才子陈子昂。
说罢,陈子昂给了卖琴人一千两银票,把古琴抱在怀中。围观的人说:“这位公子以千两之金买下这古琴,想必一定是乐坛高手,何不抚琴一曲,让大家一饱耳福。”陈子昂笑着说道:“此处喧闹,不宜弹奏和欣赏,如若大家赏光,请于明日来在下住地指教,到时定以好茶好酒相待。”此事不出一日,传遍长安。
第二天,京城的许多名流和显贵如约而至,来到陈子昂的住所。当人们走进宅院时,发现客厅里桌子上已摆好酒菜,席旁长桌子上正放着那把古琴。大家入席就座后,都侧耳明目,等待陈子昂的精彩表演。
出人意料的是,陈子昂拿起琴后,忽然将琴高高举起,然后重重摔在地上。刹那间,一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化为碎片。
众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要干什么。就在大家愣神之际,陈子昂情绪激动地说:“我陈子昂虽没有谢灵运之才,但却有屈原、贾谊之志,从四川来到京城,我带着百余卷诗文四处求拜,竟无一人赏识,这件乐器不过是低贱乐工所用,我岂能弹奏呢。”
大家都被陈子昂的疯狂举动惊得目瞪口呆。还没等大家回过神,陈子昂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诗文一一分发给大家。看完他的诗文,才思敏捷,工整巧妙,人群中那些精通诗文的文人学士都对子昂的诗文赞不绝口,争相传颂。
陈子昂的才名一天之内就传遍了长安,他就这样一“摔”成名了。不久,陈子昂也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官至右拾遗。
王维妙语对联换安宿
传说王维有一年进京赶考,走到了一处荒无人烟的地带。当时天色渐暗,夜晚要来了。王维心里很担忧,晚上可怎么办呀。忽然,看到荒野上远远有一座小茅屋,王维赶紧跑着去敲门。过了半天,一位年轻的姑娘出来开门。
王维便问姑娘是否可以寄宿一晚,姑娘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爹爹说了,让来的客人对对联,如果对上了,就可以留宿,如果对不上,恕不接待。”
王维一听,心中一乐,马上答应,并且催促姑娘抓紧时间出题。姑娘吟道: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
这下,王维感觉是一盆冷水浇下来,真是透心凉啊。本来想着自己才华不错,对个对联还不是绰绰有余?想这个上联字字都是宝盖头,一时让人想不出下联来,觉得甚是难堪。
他正在冥思苦想,姑娘见他不做声,就说:“堂堂一位文人,连个对联都对不上,怎么进京赶考啊?”说着进去就把门给关上了。
王维只好在黑暗中继续赶路。可他的脑海里始终盘旋着这个对联,突然灵光一现,他想到了下联,于是又匆匆返回敲门。姑娘开门见到他,有点诧异,但还是听他把话说完。
王维这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说出了下联: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姑娘闻后,连连称妙,于是把王维迎进家中,盛情款待。
王维终于用自己的才华换来了一晚的安宿。而这份才华,与他平时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王维“肚子里有料”,才能对出这么难的下联来。
大诗人王勃的故事
王勃,字子安,他的祖父叫王通,是一位很有名的学者。由于受家庭熏陶,王勃六岁就能写诗作文。九岁的时候,王勃开始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发现有很多不足,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著作中的错误,展示出非凡的才学。十二岁以后,王勃到长安学医,拜长安名医曹元为师,对《周易》、《黄帝内经》很有研究,精通医道。王勃的确才识过人,从小就是著名的“神童”,声动朝野。
666年,唐高宗下诏开幽素科考试,这是在科举之外,皇帝专设的人才选拔考试。年仅十六岁的王勃一举高中,授朝散郎,成为唐王朝最年少的朝廷命官。不久,王勃笔下生花,撰写《乾元殿颂》,辞采华美,惊动皇帝。有大臣告诉唐高宗:“此颂是一个十六岁的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实在是才情惊人啦!”唐高宗惊叹不已,大呼:“奇才,奇才,真是我大唐奇才!”皇帝如此赏识,王勃在长安的声望可想而知。
不久,经主考官介绍,王勃担任沛王府修撰,很快赢得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觉得好玩,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站在李贤的角度,以战斗檄文的形式“讨伐”英王的斗鸡。本来是闹着好玩,以此为主公沛王李贤助兴。不想,檄文传到了唐高宗手中,大为生气:“歪才,歪才!两位王子斗鸡,玩物丧志,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什么檄文!这不是有意挑拨王子的手足之情吗?岂有此理!”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政事,或者声讨罪行的重要文书,战斗性强、批判性强,非常严肃。王勃年幼,哪懂得政治?竟然拿檄文开玩笑,铸下大错。唐高宗下令:“赶紧将此人立即逐出王府!”王勃被皇帝亲自下令逐出长安,政治前途毁于一旦。
失意后的王勃四处游历,以此排遣郁闷。675年的秋天,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船走到洪都府,即南昌的时候,恰逢九九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从高楼上隐隐传来音乐声。王勃打听了一下,得知洪都府阎都督正在这里举行重阳诗会,南昌城的文人雅士都来了。王勃一听,心里痒痒起来,噌噌噌上了楼。
不一会儿,阎都督到了,宴会正式开始:“今天喜逢重阳佳节,特邀各位雅士齐集滕王阁,希望在座诸位,不要怜惜笔墨,尽情挥洒,以滕王阁为题,写一篇绝妙美文,流传百世!”说话间,仆人已经拿出纸笔,走到一位客人面前,客人站起来向阎都督行了一个礼,推辞说:“在下才疏学浅,怎么敢在各位才子面前丢丑呢?”仆人又走到第二位客人面前,客人还是婉言谢绝。仆人就这样转了一个圈,没有一个人敢轻易提笔。仆人正想收起笔墨,“请稍候!”王勃站起来说:“在下献丑了!”仆人楞住了,眼睛朝阎都督看去。阎都督的脸色不自在起来:“这是哪儿来的愣头青啊?不知天高地厚!”可是众目睽睽之下,阎都督只得优雅地点点头,示意仆人把笔墨递给王勃。
原来,阎都督举办这场宴会的真正目的,是想借重阳诗会显摆一下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诗会之前,吴子章已经提前写好一篇关于滕王阁的文章,准备在宴会上装作即兴创作,好好炫耀一下。开场的时候,阎都督让仆人挨个请宾客写文章只是做假,大家都心领神会,没有人敢抢吴子章的风头。没想到,王勃不懂得其中隐情,冷不丁冒出来搅局!
“真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就是,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狂妄了,不知天高地厚!”在座的人没有人认识王勃,开始窃窃私语。阎都督一脸的不痛快,好半天才挤出一点假笑,问王勃:“敢问公子尊姓大名?”“晚生王勃!”“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来人啦,王公子写一句你就念一句!”
王勃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江,神思悠远。几分钟后,突然提起笔,饱饱蘸上墨汁奋笔疾书。仆人念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笑了:“嘿嘿!陈词滥调而已,了无新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仆人接着念了第二句,阎都督不说话了。接下来,仆人高声诵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坐不住了,“啪”地一拍桌子,说:“只有天才才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就凭‘落霞秋水’这一句便足以千古留名,滕王阁也因此而不朽!”说完,阎都督兴奋地走上前拉着王勃的手,请他和自己坐在一起。
一年以后,公元676年,长安城里争相传颂着王勃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皇帝唐高宗也读到了这篇美文,不禁拍案惊呼:“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再读到:“……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高宗连声赞叹:“好诗,好诗!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为王勃写斗鸡檄文放逐了他,是朕的过错啊!”唐高宗又问:“现在王勃在哪里呀?朕要召他入朝!”旁边的太监吞吞吐吐地说:“王……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沉默良久,连声说:“可惜,可惜,可惜!”
原来,王勃于676年春夏之交乘船到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畴,稍作停留即踏上归途。盛夏季节,南海风高浪急,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6岁。
揭秘李白为何得罪杨贵妃
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四川锦城(今成都市)人。他一生酷爱湖山,好酒善诗,傲视权贵,不求仕进,直到四十七岁那年,才经友人劝说上京应举,被唐玄宗钦赐进士及第。太白虽居官翰林学士,却是个闲职,仅为皇帝嫔妃饮酒作乐时写点诗词助兴而已,宏伟抱负难伸,因此郁郁寡欢,终日以酒消愁,并与贺知章等人共称为“饮中八仙”。
有一天,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在兴庆宫内兴庆池东的沉香亭上观赏新开的牡丹,思唱新词,便派人牵了御骑玉花骢,召李白立即前来作词助乐。使者先到李白寓所,后又寻遍了长安街头,都未见太白踪迹,心急如焚。按当时制度,皇帝传召,不能按时赶到,就要治罪,传旨人也会受到牵连。当使者正徨然无计时,忽听得一家酒楼上传来太白的歌声:“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才传。”使者便大踏步登上酒楼,只见李白独占一个小小座头,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他对花独酌,已吃得酩酊大醉,仍手执巨杯连连畅饮。使者上前道:“皇上宣召学士,快去!”众酒客听得有圣旨,惊骇不已,都站起闲看。唯李白全然不理,张开醉眼,一边向使者挥手,一边吟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念完,瞑瞑然欲睡。
使者大急,微一沉吟,即向随从招呼,七手八脚地将李白抬下酒楼,抱上玉花骢,众人左右扶持,直到五凤楼前,玄宗又遣使者来催,并敕赐“走马入宫”。众随从并使者扶着李白骑马经后宫,一直来到沉香亭。玄宗望见李白在马上双眼紧闭,似乎酒醉未醒,即命内侍铺下锦毯于亭侧少卧,亲往省视,见其口角流涎,则以龙袖拭之,又吩咐内侍从御厨中端来鲜鱼醒酒汤,亲手用牙筷调温,赐李白饮。李白喝过后,顿时清醒,见玄宗在侧,大惊,立即俯伏道:“臣乃酒中之仙,望陛下恕之。”玄宗将其搀起道:“今日同贵妃赏名花,不可无新词,所以召卿,可作《清平调》三章助兴。”内侍忙拿来笔墨、花笺,李白提笔一挥,立成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此三章词,把名花与贵妃相比拟,虽竭力揄扬,而实含讽谏,其中特别把杨贵妃与汉成帝的妃子赵飞燕相比,更暗射了唐宫闱淫乱之事。后来,李白也因此词被权奸杨国忠和高力士抓到把柄进谗,继而受到玄宗与杨贵妃的冷待,被迫自请离开了京都长安。
追逐自我潮流的杜牧
唐代才子众多,如繁星满天,但在风流倜傥这方面,有一个人可谓是先知先觉,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就是晚唐杰出诗人——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宰相杜佑之孙。杜佑不仅官荃宰相,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杜牧对自己生于诗书之家颇为自豪,曾作诗日:“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据《唐才子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而杜牧不仅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又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在后人看来,与杜甫齐名,并称“大、小杜”,对杜牧而言是一种极高的荣耀,无论是《新唐书》、宋朝笔记,还是今天的书籍文献,记载之时,都不自觉地透露出一种艳羡的语气。不过,“小杜”的称呼,未必符合杜牧本意,他心中也未必舒坦。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不愿附于翼尾,何况杜牧向来自视甚高,我行我素,从无追随之意、模仿之心。在写给权要的《献诗启》中,他不无自得地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意思是过去的榜样他不感兴趣,流行的潮流他不愿涉足,他要走一条自己的路。
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为咏史之作,其咏史诗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对于很多常见的观点,他都摆出一副绝不苟同的架势。如众人皆认为周瑜英俊潇洒、智谋过人,他却在《赤壁》中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讥讽周瑜不过是一幸运儿而已;当年刘邦一心想把皇位传给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吕后听从张良的计策请出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镇住了汉高祖,稳定了汉室。杜牧却说“南军不袒左边袖,四皓安刘是灭刘”,认为对汉室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的不是这四个白胡须的老头,而是英姿勃发的周勃;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世人皆认为其不失豪杰之气,杜牧却赋诗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好男儿就应不屈不挠。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价杜牧说:“杜牧之门第既高(出身好),神颖复隽(英俊又聪明),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有远见卓识),居然具宰相作略。”这个评价算是说到杜牧的心坎里了,因为他的志向就是成为祖父杜佑那样的宰相。
========== END ==========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