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行的入手处:永远是自己的错~

文化治要 2020-09-19


 点击上方"圣贤治要"可关注我们


你有没有发现:

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如果你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如果你特别吝啬,可能会遇到老有人找你要钱……

为什么我们感召这样的外境?是因我们有召感外境的内心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外境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与你的内心世界是息息相关的……

丨修行人应具备的正见丨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很多人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

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了下来,认为自我就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动手术了。


要改变的是别人、是外面的世界,要改变的是你面对的世界。那么,这种生活态度,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充满斗争、充满争论。

佛教里面讲争,喜欢用另外一个字,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斗争的争 —— 诤。

这个「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落在了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等等之中,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

一旦你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你的心就不寂静,心里边不寂静,就是内心的「诤」。兴许你不讲话,你不跟别人用口舌去辩论,但是内心是有诤的。

大家还记得《金刚经》里面的话吗?「无诤三昧」,佛陀说须菩提证得了无诤三昧。

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无诤三昧就是真正解空的人,他的内心安住在寂静之中。


在这个寂静中,没有二元对立。那么,要进入无诤三昧这个境界,从哪里下手,怎么修呢?

其实,现在讲的,就是一个修行无诤三昧的口诀。要你超越二元对立,这很抽象,很多人不理解,话本身就有点文气,有点学术味道。

但是让你学会面对一切问题,坚持一个正见:永远是自己错。让你这样去做,这就清楚了,就有可操作性。


你可能说,不是说要超越二元对立吗?怎么还有对和错呢?你现在很难做到没有对错,所谓超越二元对立也不是绝对没有对错。

现在你先认定,任何问题之前,永远是我们自己错。外境没有错,外境永远是对的,心错了,我们自己错了。

只是为什么说是我们自己错了呢?以佛学来理解,也有好多种理解。有一种说法,这是以前造的业,现在受报。这叫深信因果。

丨深信因果丨


深信因果,让你能够坦然接受降临到你身上的不公,降临到你身上的痛苦,做还债想。


你想,我现在在还债,可能你欠了别人一百万,你现在只是还他十块,还了十块债也少了呀,再还十块又减少了,总有一天会还完的,还完就是解脱。

做正面的观察,你就能够有勇气去接受和面对那种处境。这是永远是自己错的第一种观察。

第二种观察,为什么我们会感召这样的外境呢?前面讲的因果,稍微抽象了点。

再具体一点讲,为什么我们会感召这样的外境,乃是因为我们有召感外境的内心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外境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与你的内心世界是息息相关的,「此有故彼有」。


这个内心世界包括了你的语言、行为的习惯;你的性格;你的心理活动;你的各种喜好;你待人做事的方式。

所以,「此有故彼有」这个此有,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主观的方面。彼有,就是我们面临的处境。是先有此,后有彼。不是先有彼后有此。但彼此有时候会同时出现。


修行时间长的人,对于我们的心和外境之间的感应关系,会有很多体会。我们的心跟外面的境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应呢?

有时候你会体验到,你怕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你担心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

这种感应很有意思。这种感应关系很复杂,有很多种模式,这是其中的模式。


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


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

如果你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都有很多特长,这种特长也是你主观方面的情况,也会感召外面的情境过来。

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大家都有长处都有短处,其实短处有时也是长处,长处未必就是长处,长处也会变成短处。

我自己曾概括过几句话,来描述这种感召,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

「善于泳者死于水」,善于游泳的人,一般会死在水里;

「善于武者死于斗」,通常有武功的人、以武力而自恃的人会死于斗狠之中;

「善辩者死于口舌」,有的人特别善于辩论,觉得别人都说不过他,这里说的死未必是人死掉,相当于栽跟头。他可能就会在别人的口舌、诬蔑、诬陷等,会在这上面栽跟头。

这种规律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记载过这样一个真人真事,说在他们家乡,有一个人武功相当了得,轻功很好,有一条河不是很宽,那人一蹦就到河对岸,易如反掌。

一天,有人让他给表演一下,他轻而易举地从这边跳过去,在河对岸落脚的时候,岸边的土是松的,一下掉到很急的河水里面淹死了。

他有别人没有的长处,但最后让他栽跟头的也是这个长处。这讲到我们的心和外境的感召。

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丨

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

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的习惯,把它们都能够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压迫。

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积极、可行的人生观。

比较前面所讲的——总是在客观环境里去找原因,这显然是更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更加有希望而不是无奈。


为什么说有希望呢?你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生活的世界改变了,和你遇到的人都改变了。

有的人说,永远是我的错吗?很多事明明不是我的错,比如今天在街上小偷把我的钱偷了,难道那是我的错吗?那是小偷的错呀。

其实,这里讲的问题是:别人是对还是错那是他的事,你是对还是错才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编者按:

时时刻刻谨记「一切皆因果」,当遇到逆境,便知一定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才有此恶缘,仔细反思,一定改过;如遇顺境,当思这应该是自己以前做了什么善事,才有这样的善缘,仔细回想,加倍努力,继续行善!

人世间,最难管理的就是我们这颗心,最高的管理学就是管好自己的心。当你学佛,踏上这条修行之路的那一刻起,修好你这颗心,管好你这颗心,便是你一生的功课。

当你懈怠了,把这颗懈怠的心修正过来;当你烦恼了,把这颗烦恼的心修正过来;当你生气了,把这颗生气的心修正过来...有那么一天,当你把自己这颗心修好,管好的时候,你不再是心的奴隶,而是自己这颗心的主人。


========== END ==========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面是你最爱的微信榜单,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中医知识, 国学传统文化, 并提供最新的免费公益传统文化培训, 开启幸福圆满人生...


快去关注吧,还等什么呢?!

如何关注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②复制“微信号ID”,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关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国学传统文化,家庭伦理道德思想,性理疗,讲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圣贤治要

daodeis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圣贤治世精要, 国学传统文化, 家庭伦理道德思想, 历史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