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之殇!太平天国与湘军拉锯战下的江南悲剧史
《克复安庆省城图》,系《平定粤匪图》之一。清人绘
长毛,是当时和后来江南百姓对太平天国队伍的称呼(因为太平天国提倡留长发)。据从小在嘉兴平湖长大的岳泰回忆,直到他幼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时期,每当有小孩哇哇大哭时,大人为了要吓唬小孩制止哭泣,不是说“狼来了……”,而是说“长毛来了……”。
太平天国战乱在平湖的普通百姓心理上留下非常恐怖的印象。据平湖县志记载:道光十八年(1838年)全县人口为304365人,可是仅仅过了二十多年,到同治三年(1864人)全县清查人口仅为50750人。
太平天国后期,曾经繁华富庶的江南 “几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
1851年,江苏人口约为4430万,经历战乱后十年恢复,即到1874年,人口连2000万还不足。范文澜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说:扬州、苏州、南京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二三十里无居民”,“竟日不逢一人”。
太平天国对江南的破坏主要是在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由于有拜上帝教这样的宗教约束,军纪也很严明,所以烧杀之事还有所克制,但也有全州屠城的恶例。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朝纲紊乱,大量的流民、土匪以及捻军、清军的降军等等各路势力相继进入太平天国,此时太平天国正在走下坡路,为壮大实力,也就来者不拒。
这些人打着太平军的旗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不仅进一步败坏了太平天国的名声,还使其纪律废弛,一些军队已与土匪无异。当时的一个外国传教士麦高文曾说:“其致令人民受灾劫最惨者,非官军及太平军,而为毫无管制的土匪。土匪有临时铤而走险的,也有常年惯匪……每当一城失守,种种毁坏、强奸、抢劫——所有加之于太平军的罪行,皆土匪所为……人称土匪为‘本地妖魔’。”
而在这场浩劫中,死于清军之手的人口绝不少于太平军。
湘军打出“以理学治军”的旗号,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创作了集中体现“仁”这一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爱民歌》,要求士兵背诵传唱,做到“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但另一方面,又纵容其军队烧杀抢掠,还打出“民可爱而刁民不可爱,绅可敬而劣绅不可敬”的幌子,主张对太平军斩尽杀绝,即使对叛变投降者也不例外,以至于落下了“曾剃头”之称。
湘军为维系军心,“大索”成为其刺激士气的重要手段,晚年曾国藩退隐后,其同乡王湘绮曾问他为何纵容手下杀戮时,曾国藩平淡对之:“吾之兵士,非朝廷俸养,然为朝廷竭力,故唯有薄民生而厚朝廷也哉!”
正是这样一支标榜仁义道德的军队,一手制造了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罕见的三次屠城暴行。
湘军三次屠城
1858年四月,湘军悍将李续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战,攻克重镇九江,为湘军战胜太平军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李加封巡抚衔,赐黄马褂,成为封疆大吏。然而在破城之后,他不仅下令杀了太平军守将林启容以及1.7万名守军,还大规模杀戮平民,开了湘军屠城的先例。
九江城内一时积尸成阜,流血成渠。
安庆在太平天国的地位紧次于首都天京。由于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安庆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全局关系极大。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军战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太平军先后投入数十万兵力,最终归于失败。
1861年,曾国藩攻下安庆后,下令士兵“大索三日”,屠杀淫掠,整个安庆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大索”字面上是搜索“残敌”,实际则是纵容士兵在当地公开抢劫奸淫。曾国藩的亲信李榕称:“通计前后杀毙援贼、城外垒贼、降贼及城中之贼实有四万余人,军兴以来,杀劫此为最重。”
1864年7月,曾国荃部攻陷天京,顿时“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同时,湘军也再次大开杀戒,“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曾国藩上报说:曾国荃率所部在南京城内“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这实际上是三天就屠杀了十余万南京居民。
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所谓伏尸百万,除了战死者,还有大量的平民。湘军亦以“大索”为名,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置备一个大竹筐,抢到钱财就往竹筐里装。同时亦大肆在城内外进行野蛮的屠杀。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记载破城后七天时他所目睹的情形:“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可屠城之后10多年,到光绪登基时,南京只剩不到50万人。
上海前线作战的太平军,英国呤唎写意画。画中的太平军队已配备了来复枪、单筒望远镜等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
江浙之殇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下游,唐至明清时期,苏州一直堪称中国最美丽、最繁荣之地,号称“富甲天下、绝冠中华”。苏州和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
“三江财富尤贼(指太平军)所觊觎”,苏州的富庶对太平军来说,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1860年5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打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和总兵马德昭为巩固城防,“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
一把大火,使苏州曾经繁华盖世的阊门外直到枫桥寒山寺,顷刻之间烟焰蔽天,日夜不息,数十万苏州市民逃往上海租界。时人李寿龄曾做《姑苏哀》:“清军十万仓皇来,三日城门闭不开。抚军下令烧民屋,城外万户成寒灰。健儿应募尽反颜,弃甲堆积如丘山。”
6月2日,李秀成军攻克苏州,并以苏州为首府建立了太平天国苏福省。苏福省建立后,李秀成虽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秩序的有效措施,苏州的商业重新出现了兴旺景象。但苏州也遭受了严重破坏,太平军不仅摧毁了城市里的行会组织,也破坏了手工业工场和作坊,许多行业陷于停顿。一向十分活跃的行会组织完全被摧毁,行会董事大多逃散或死于战乱。
1863年初,李鸿章统帅的淮军向苏福省挺进,李秀成军与之展开惨烈的争夺战。在这场大搏杀中,繁华的江南“尽成废墟”,田园荒芜,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被摧毁殆尽。1865年1月13日《上海之友》报发表了一位外国商人从苏州到南京的沿途见闻:
(苏州陷落前)南京和苏州之间一带乡间是可爱的花园,运河两岸十八里内全都排列着房舍,居民像蜂群似的忙碌着,处处显示出这些人民有理由可以预期到的繁荣景象。自苏州复归于清军之手后,这些房舍以及无数桥梁全都消失了。整个十八里之内没有一幢房子,四周乡间,举目荒凉。人民畏清兵如豺虎,一见就惶惶逃命。
看不见男人,看不见妇女,看不见儿童,也看不见任何一头牲畜……在通往无锡的路上,遍地荒芜,荆草漫生……可是沿途布满了数不清的白骨骷髅和半腐的尸体,使人望而生畏。这里没有做买卖的船只,商业绝迹,无锡已成为一片废墟……到常州府,沿途九十五里,仍旧是一片荒芜凄惨的景象,不见一个做工的人。遍地荒蒿,杂草没胫……从常州府到丹阳遍地布满了白骨,不幸的太平军,更可能是无辜的村民,一定遭到了极其可怕的屠戮。我从丹阳前进四十五里,前进得越远,地方上的情况就越坏,一言以蔽之,整个情况是“一团糟”。
太平天国战后的苏州,人口由1831年的340万下降到1865年的129万,经济上的富庶与繁华和文化上的标致与优雅都已随风而逝。同样,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在1861年至1864年被太平天国占领期间,因死于战火、屠杀、瘟疫以及人口的逃亡,原有居民由81万骤减至20万,一度仅剩下数万人。
1853年,太平军占领江南地区时,封锁了大运河上的交通运输,切断了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清廷和商人只好发展途经上海的海上运输,这种变化导致了运河城市带的急遽衰落。1860年,太平天国攻克杭州,据生活在杭州的徽商子弟程秉钊的日记《记事珠》记载,劫后的杭州城:“积尸横路,血肉淋漓,秽气熏蒸,不可逼视。人家墙扉洞然,无一完善者……”昔日的繁华街市顿时化为人间地狱。
整个江浙的人口,到民国初期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有资料说,到太平天国失败十年以后,安徽一带有些地方,那些被杀死的尸骨都还没埋起来。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有多少人丧生至今仍是个谜,时任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而1883年一位美国传教士则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损失为5000万。葛剑雄教授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后认为,从1851年到1865年,中国绝对人口的数量减少了四分之一。
苏州太平天国的礼拜堂。英国人呤唎绘
上海崛起
太平天国战后东南财富遭受严重破坏,安庆、苏州、杭州都因此而衰落。不过,在这场浩劫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上海。因太平天国运动,上海从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迅速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大都市,并取代苏州和杭州,成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
上海与太平天国政权,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1860年,李秀成三次进攻上海,均无功而返。太平天国一度占领了上海周边地区,却始终没有占领上海。但在无意之中,太平天国运动却成就了上海的繁荣。
1853年,太平军进军南京,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列强趁机在上海扩大租界,经数度扩充,英美法在上海租界总面积方圆约10公里,有“十里洋场”之称。小刀会起义前,居住在租界内的华人只有500人,之后则猛增至两万人。
1860年之后,太平天国攻占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起官员、士绅和百姓的大逃亡,老百姓逃亡的路线几乎一致:由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再由上海及上海周围县城向租界逃亡,上海因有洋人而令人感到安全,上海的租界更因为是“国中之国”,更加令人感到安全。
于是,上海租界在短期内急剧膨胀,1860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至30万,1862年又增至50万,一度还曾达到70余万。难民逃亡的结果,使浙江和苏南一带大量游资在上海的租界内积聚并沉淀,从1860年到1862年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至少有650万银元的华人资本流入租界。
上海租界接纳的这些难民以及他们带来的资金和智慧,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此后的上海便步入超常规的大发展时期,迅速超过了宁波、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而繁荣起来。
姚公鹤1917年在《上海闲话》中曾经感叹道:“上海兵事凡经三次:第一次道光时英人之役,为上海开埠之造因;第二次咸丰初刘丽川(上海小刀会首领)之役,为华界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第三次咸丰末太平军之役,为江浙及长江一带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荣一次。”
上海,成为饱受摧残的江南之唯一亮点。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