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教汇合之处——空性、一体性、现实世界的本性
佛教中一体性或互联性的观念,指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连的。认为我们是实体的、互相分离的,及我们与周遭世界是分隔的,这种想法被认为是一种幻觉。我们自己及我们现实世界的真正本质,是完全的合一的、一体的。
↓ 极度震撼:科学与佛教的交汇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124v3uurb&auto=0
在看待与理解真实的方式上,科学与佛教似乎有很强的平行性。
佛陀说,现实世界起于空性,非二元的、无限的。想象一场梦境,梦中有一头大象还有你,你认为这个是我,那个是大象,两者似乎是两个分离的实体,然而当你醒来,你发现,你自己和大象都是从你做梦的意识化现而来的。意识是这场梦境之源,也是无穷无尽的其他可能的梦境之源。
空性是万法的生起与回归之处。如果试将其比作书页,书中的空白页,可以理解为空性状态。书页本身并未包含任何信息,但可以有无限可能的词、句与故事,可以为书页所承载,从而空性可以理解为一个潜在之场,任何可能性均可从中生起。
当重新定义对物质实在的理解,进而发现这空性——在道教中称为道,印度教中称为梵,似乎非常相似于量子物理中量子场的概念。
我们所观察的并非自然本身,而是自然根据我们的提问方式所呈现的样子。
——量子物理创始者 沃那·卡尔·海森堡
我们的现实世界表现出一种二元性,我们所经验到的物质,既像波或非物质性实体那样存在,又像粒子或物质性实体那样存在,展现为波的形式。
粒子在时空中没有确定的处所,人们最终发现,人的意识决定了粒子表现得像波还是粒子。
粒子的性质并不是预先确定的,而是由观察它的心灵所定义。因此,看起来坚实的存在,仅仅只是一个面向,而现实具有两个基本方面,波和粒子。
原子是99.999999999999%的空的空间,我们的身体和周围的所有东西,几乎全是空而无物的空间。原子集合之间的排斥或推力,正如磁铁的同极相斥一般,是一个起伏涨落着的能量之海。不只是任何“物质的”东西,你看到、经验到、与之互动的任何事物,都是尽然无物的虚空。
在这种量子物理学中,没有既有场又有物质的地方。我们想象,场是一片汹涌的大海,海波不断地涨落起伏,波的那些高潮顶点,生起了我们的物质和现实世界,而大海的其余地方则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内,但仍然作为物质的可能性而存在,从而所有物质从其场中生起与回归。场,遍布全体时空的一种连续媒介,似乎与空性的观念完美平行,从这场中生起了我们观测到的所有粒子,并且还成为每一个原子的基础——正是这些原子将我们聚拢在一起,将宇宙聚拢在一起。
物质借助一种力而产生并存在……在这种力的背后,我们必须假设有意识和智慧心灵的存在,这心是所有物质的母体。
——量子物理创始者 马克斯·普朗克
著名的德国量子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发现,在观察原子世界的同时,我们也在影响它。
我们不可能同时知道电子的速度和位置,在测量电子速度的同时,它没有明确定义的空间位置;在测量电子位置的同时,它没有明确定义的速度。意识的观察关联着所观察的事件,并且实际上定义了它的位置或动量(速度),真实是由观察它的心灵所定义的。
物理学家在双缝实验中,用一装置发射粒子,使其穿过两道缝,并记录粒子打在缝隙后面屏幕上的位置。他们的发现令人震惊:曾经被认为坚实的粒子,表现得像波。粒子表现得像什么,取决于它们是否被观察。未观察时,粒子处于叠加态,或者说,处于无限可能的状态;而被观察时,粒子拥有确定的位置,这时只有有限的可能性。
若无心来定义,现实并不存在;若无心,真实实相仅作为无限可能性而存在。
量子物理学家们偶然发现了神秘主义者们说了两千多年的道理——真实只是心的投射。
在佛教和许多其他神秘传统里,心是真实实相的核心。它是真实的一部分,正是心创造了真实。
认为世界存在于心之外,与意识分离,这在东方传统中是错误的观念。实相中一切都是心,佛陀之后过了将近2500年,量子物理学家似乎才偶然地发现了这一真理。
在科学上的探索,我们想要远离一切精神性、宗教性、神秘性的努力,最终将我们领到人类历史的一扇门前,这扇门会变革我们的范式,开启一个新的自我觉悟的文明。
扔掉过去的教条,拥抱崭新的世界观,创造出21世纪的神话,为了能够转变,我们必须愿意提问与质疑,我们必须愿意打破构成我们信念体系的基础,我们必须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投入于对实相真实本性的探索中。其含意是深邃的,但它终究在我们手中。因为真正的转变只会发生于我们之内!为了所有的前人和所有的来者,愿我们觉醒,步入一个新的全球视野,只看到爱而非恨,只看到一体而非分裂、慈悲而非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