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争了,佛教徒到底能不能吃香菜?终于有答案了!

文化治要 2020-09-19

原创来源:二休师父走世界



文/二休师父


前几天老有人问,师父,咱们能不能吃香菜?香菜属不属于五辛?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论调,说佛教徒不能吃香菜。



咱们的结论是:能,大大地能,香菜非五辛


今儿二休师父就全方位、超时空、立体、图文、360度无死角地扒拉扒拉这事儿。


1、五辛有哪些?

葱,蒜,韭菜,薤(音xie谢,小蒜),兴渠(兴渠是啥,先不说)。


2、为什么佛教戒五辛呢?


《首楞严经》里说:“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什么意思呢?这五种植物,熟吃长淫心,生吃增怒意。生的熟的都吃,时间久了就是暴怒的色狼,后果很严重。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是:“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半夜三更,小鬼儿偷偷来亲你小嘴儿,天天跟着你,别人走路带风,你走路带鬼。


更可怕的是常吃五辛“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修的福报全漏了,白修,菩萨也不加持,护法神也不来守护,修啥也修不成。


结论:五辛当戒。


之所以很多人弄不清香菜到底能不能吃,是因为把“兴渠”当成了香菜,争论由此而起。


辣么,“兴渠”是香菜吗?


二休师父装作很有学问的样子,来引经据典地,扒拉一下:


第一、《佛祖统纪》(宋,志磐)卷 33: 兴渠,葱蒺也。生熟皆臭。叶如蔓菁,其臭如蒜。经音义云:「生于阗国」。 应法师云:「乌荼国人常食,即阿魏」


这段话有3个意思:1、气味口味接近蒜。2、新疆有(古于阗国)。3、印度人常吃(乌荼国,今印度境内),它的名字又叫“阿魏”(兴渠是梵语音译,阿魏则是波斯语angnyan的汉译)



第二、唐代慈愍三藏慧日大师:

“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葱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云形具,余国不见,回至于阗方得见也。根粗如细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无罪。日亲见为验欤。”(《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小学老师这样教咱们总结这段话的中心思想:五辛,咱们汉土只有四种,唯缺兴渠,新疆才有。“薹荽”(即芫荽,香菜)不是五辛,吃吧,没事儿,我慧日亲自验证的。



这话可靠不可靠呢?可靠。


慧日三藏大师本人曾于唐睿宗嗣圣十九年出发经西域到印度参学,到开元七年(719)归返长安。在他的记述中,他在于阗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亲见兴渠。


后来他直接说:(芸)苔、(胡)荽非五辛,所食无罪。这是存在于唐朝,明确说明「胡荽(芫荽)」非五辛的最早文据。


结论已经很清楚:汉地无兴渠,新疆有。香菜非五辛,能吃,大大地能。



除此之外,在唐代,“兴渠”不是香菜的文据还有很多。如:


《一切经音义》(唐‧慧琳)卷 45:

兴渠,梵语阿魏药也。

《翻译名义》集卷 3 云:似桃胶,西国取之以置食中,今有阿魏药是也。


到了明代,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再次认定,兴渠就是“阿魏”,他这样记载:

佛家以大蒜、小蒜、慈葱、兰葱、兴渠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 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熟食发婬,有损性灵,故绝之也。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集注)云:


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于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


以上是唐、宋、明三朝从大师、旅行家到医药学家,对“兴渠”的鉴定。


辣么,“兴渠”是怎么被误传为香菜的呢?


民国初,印光大在《文钞》 三编(下册)〈答善熏师问〉时即说到:

五荤,我国只有四,即葱韭薤蒜。薤,即小蒜。西域有兴渠,吾国无此一 种。有以芫荽(即香菜)为五荤之一者,乃外道所立耳。


大师的意思是,认为香菜是五辛之一,这是外道的说法儿。


外道不懂佛教,也不去旅行,也不去查证,张冠李戴以讹传讹,就把兴渠说成是“香菜”。


现代科学,把五辛进行了成分的研究划分,得出这样的结论:五辛之所以是五辛,是因为五辛中,除了芫荽(香菜)是来自醛及酮类化合物外,其余蒜葱、韭薤、兴渠的臭味成分,皆来自有腥臭味的「二硫化物」,所以,芫荽(香菜)与其他五者成分不同是很明显的。


好了,此事已经了了分明。放心吃,大胆地吃。


  • 香菜

     

    (伞形科刺芹属植物)


香菜,学名芫荽,属伞形目双子叶植物纲,是一种有特殊香气的植物,一般用作食用。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西汉时(公元前一世纪)张骞从西域带回。


  • 中文学名

  • 芫荽

  • 拉丁学名

  • Coriandrum sativum L

  • 别    称

  • 香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伞形目

  • 伞形科

  • 亚    科

  • 芹亚科

  • 芫荽族

  • 芫荽属

  • 芫荽


形态特征

香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强烈气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根纺锤形,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条纹,通常光滑。根生叶有柄,柄长2-8厘米。叶片1或2回羽状全裂,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厘米,宽1-1.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的茎生叶3回以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0毫米,宽0.5-1毫米,顶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厘米。伞辐3-7,长1-2.5厘米。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小的卵状三角形,大的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长2-3.5毫米,宽1-2毫米,通常全缘,有3-5脉。花丝长1-2毫米,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果实圆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的下方。花果期4-11月。[1]


生长环境

芫荽能耐-1℃至2℃的低温,适宜生长温度为17℃至20℃,超过20℃生长缓慢,30℃则停止生长。芫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壤结构好、保肥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利于芫荽生长。

分布情况

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中国西汉时(公元前一世纪)张骞从西域带回,现中国东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均有栽培。

主要价值

折叠药用价值

芫荽性温,味辛,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之功效,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畅、食物积滞、胃口不开、脱肛等病症。芫荽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开胃醒脾,调和中焦;芫荽提取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别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以全草与成熟的果实入药。全草春夏可采,切段晒干。夏季采果实,去杂质,晒干。

制法: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均为1~3钱;外用全草适量,煎水熏洗。

备注: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

折叠食用价值

芫荽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点缀、提味之品,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佳蔬之一。

营养分析

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另具和胃调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营养成分

香菜(芫荽)营养丰富,内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磷、镁等,其挥发油含有甘露糖醇、正葵醛、壬醛和芳樟醇等,可开胃醒脾。香菜内还含有苹果酸钾等。香菜(芫荽)中含的维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一般人食用7~10克香菜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香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要比西红柿、菜豆、黄瓜等高出10倍多。

宜忌人群

宜食:小儿麻疹及风疹透发不快或透而复没时、流行性感冒流行传染期间和已患有流感时的人食用好处多,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此外还适宜于食欲不振,胃滞腹胀的人食用。

忌食:芫荽性温,因热毒雍盛而非风寒外来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小儿麻疹已经透发后即不能食用;患有癌症、慢性皮肤病和眼病、气虚体弱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人不宜多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