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为流传的禅宗公案,主角不是菩萨不是高僧,而是长空的明月

文化治要 2020-09-19


 农历八月中旬,月亮分外明亮,睹月思人,别有一番滋味。


其实,在佛教经典中,月亮时常会抢菩萨、高僧的风头,成为故事、公案的主角。其中,禅宗有一则著名的“指月”公案,主角便是长空的明月。


“指月”公案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故事情节:


却说,有修行之人去问得道的禅师,何为佛法。禅师也不答话,就以手指了指长空中的明月。没想到,问者竟然把禅师这手指当成了佛法。


这便是禅宗的“指月”公案。


这儿的“指月”公案,暗含着世人对佛法的误解,也暗示了相当一部分出家修行之人对佛法的误解。真正的佛法,是长空的明月,而禅师(或者佛、菩萨等启迪之人)举起了手指,无非是指出佛法的方向、告诉大家修行的法门,但很多人却执着于、甚至是迷于这指月的手指(方法),这实在是对佛法很大的误解。


这指月的手指,就好像是我们去旅游的时候,景区里的指示牌。


我们真正的目标,并不是指示牌,而是指示牌标识的旅游景点,指示牌,只不过是告诉我们怎么去这些景点、这些景点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有什么历史文化内涵。相信没有人会执迷于这些指示牌,而分不清指示牌与景点之间的区别。


当我们顺着指示牌的指示,开始欣赏目的地的美景、体会那里的人文内涵的时候,相信指示牌的存在已经被人忘却了。


这其实也应该是修行的指归,当修行圆满的时候,帮助修行的那些法门、形式都应该舍弃,而不应该再执着不放。


对学佛、修行之人来说,佛的讲经说法、高僧大德的开示,等等,这些都是修行的法门,这些无非是帮助我们去学佛、去修行,它们本身是指示牌,是指月的手指,并不是真正的明月——佛法。


愿意静下心来读佛经、学习佛学之人,看起来似乎比那些排斥佛学之人精进一步——但是,真正研修佛经之人,又很可能陷入“指月”的陷阱之中,执着于佛经,而不能舍弃佛经,真正达到佛经中所说的觉悟的境界。

佛陀曾不止一次提过一个比喻——筏喻。


高僧大德、尊者菩萨,他们所讲所说,都是工具、方法,目的是度(渡)人,甚至包括佛,其随缘讲经说法,也不过是为了度人。


佛经如同渡河的竹筏,是为了让人到达觉悟的彼岸,而一旦人开悟之后,这佛法之筏,自然是要舍弃的。


正如指月之指,当修行之人得见明月之时,绝不可以执迷于那只手指,否则,执迷于其中,当真又是“执迷不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